中国历史上可以称为“千古一帝”的帝王,寥寥无几,大概是这三个:

秦始皇:开创大统一封建帝制王朝,使大统一思想深入人心,被明代思想家李贽明确誉为“千古一帝”;

汉武帝:奠定两千年疆域版图,把西汉王朝推上顶峰,大汉威名远扬,增强民族自信;

唐太宗:文治武功都取得巨大成就,百姓富足,万国臣服,成为首位被尊为“天可汗”的帝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可以称为“准千古一帝”的帝王有:

汉高祖刘邦:开创大汉四百年江山,巩固大统一王朝(如果不是刘邦击败项羽,则历史的车轮又要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隋文帝杨坚:结束四百年分裂局面,改革官制,开创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太祖:结束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开创三百年大宋王朝,以文制武的国策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太祖:推翻蒙元统治,开创两百年大明王朝;

清圣祖:维护国家统一,繁荣清朝文化、经济,奠定清朝兴盛的根基。

所以清圣祖康熙帝算不上千古一帝,但属于“准千古一帝”级别,在历史上四百多个帝王当中,可以排进前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帝文治武功都取得很大的成就,个人素养也比较优秀,下面逐一介绍,并与其他帝王作对比,来阐述康熙帝为何不是“千古一帝”,而是“准千古一帝”。

康熙帝在武功方面可谓显赫,他的成就主要有四个:

1、平定三藩之乱;

2、收复台湾;

3、抗击沙俄入侵;

4、击败准格尔汗国。

以上四条,即使能够完成一条,在中国历史上都可以留下赫赫威名,而康熙帝一下子完成了四条,可以说在武功方面非常显赫,而这些成就使其在“准千古一帝”的评选上可以加分不少。

当然,康熙帝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有两个先天性优势:一是清太宗、顺治帝给他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包括庞大的疆域,稳定的局势,英勇善战的八旗军等;二是康熙帝以强胜弱,这些敌对势力面对的是整个大清朝,综合实力方面差距还是巨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帝在位时,统治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八旗军还没有完全退化,依然有较强的战斗力,军队数量则在45万左右,即使三藩之乱丢失江南大片领土,但相对三藩30万众依然占据优势。而康熙帝三征葛尔丹,出征军队在十万到二十万人,虽然劳师远征,但相对葛尔丹几万人,依然占据很大优势。至于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入侵,都是占据绝对优势,水到渠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刘邦、刘秀、朱元璋从一无所有到兼有天下,开创新的帝国,康熙帝这些功业的难度简直不值一提。而这些功业也没有汉武帝吞并闽越岭南夜郎等、打通西域、击破强大的匈奴帝国那么威名赫赫,所以康熙帝距离“千古一帝”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他的功业,康熙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意义重大,是值得赞扬的。

在文治方面,康熙帝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开创了长达115年的“康乾盛世”(康熙盛世则有40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之后,大清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基本上处于稳定的发展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农业、手工业、商业获得长足发展,政治清明,矛盾相对缓合,秩序比较稳定,国力臻于鼎盛。

据有人估计康熙帝在位末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世界的1/3,工业产量占世界1/2,在工业革命之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达到如此高度。

康熙帝曾下令停止八旗圈地,推行“更名田”,兴修水利,奖励垦荒,并且下令“永不加赋”,大大减轻百姓负担,促进了国家繁荣。康熙帝还多次投入巨资、人力治理黄河、淮河和大运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水灾的出现,保证了农业生产。

在文化上,康熙帝尊崇儒学,大力支持知识分子钻研儒家经典,并且下诏编纂明史、康熙字典等著作,绘制皇舆全图,大大推动了科技文艺事业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收复台湾之后,废止海禁政策,加强了与东南亚以及西方国家的贸易交流,通过输出丝织品、茶叶、瓷器等,换回了大量白银。随着对外贸易的日益蓬勃,东南各省手工制造业与沿海城镇逐渐兴起,一派繁荣景象。

康熙帝在位时虽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但是他除了继续强化皇权,加强集权统治(如设立南书房,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直接行使皇权)之外,并没有进行影响深远的制度改革(对比隋文帝改革官制、开创科举制等),而且在文化上多次发生“文字狱”惨案,迫害文人,排除异见,多达20余次,最著名的有明史案、黄培诗案、朱方旦案、《南山集》案等,对当时社会和文化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而且康熙帝在位后期怠于政事,吏治开始败坏,朋党斗争激烈,腐败之风横行,国库日益空虚,社会矛盾增加。

所以在文治方面,康熙帝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与隋文帝、唐太宗等相比还是略逊一筹,所以还不能达到“千古一帝”的水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几乎唯一的两百多年没有出现无道昏君的王朝,清朝皇帝的整体素质比较高,而康熙帝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康熙帝从小聪慧好学,他五岁就入书房读书,昼夜苦读,不论寒暑,废寝忘食。钱宗范在《康熙》中说:“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水利、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这是对他客观而全面的评价。

康熙帝非常喜欢洋玩意儿,对西方科学技术有很大兴趣,但仅仅是喜欢而已,并没有用到国家命脉上,因为对于西方先进科技康熙帝并没有大力提倡,甚至严禁自己之外的人学习,而且对士大夫强调的仍是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对于康熙帝而言,西学倡导自由,如果让民众了解西洋科技,民众的思想活跃了,那么将不利于他对整个帝国的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帝还善于骑射,骑射是清代皇帝必备的素质。康熙帝晚年曾对近御侍卫说:“我自幼至老,用鸟枪弓箭射死老虎135只,熊20只,豹25只,猞狲10只,麋鹿14只,狼132只,吹哨引来而射死的鹿几百只。射获其余野兽不计其数。曾一天射兔318只。”康熙帝三征葛尔丹,临阵指挥,表现出较高的军事素养(但相比唐太宗,略逊一筹)。

康熙帝英明果敢,14岁计除鳌拜,干净利落,为后世所推崇。不过相对唐太宗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唐玄宗发动的唐隆之变和先天之变,他的行为似乎又显得有点小儿科,因为鳌拜对于康熙帝的威胁远不如太子李建成对唐太宗、韦后太平公主对唐玄宗的威胁那么大,对当时局势影响也没后两者那么深远。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之一,他在位长达61年,在位期间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入侵,击败准格尔汗国,开创康乾盛世,文治武功都取得巨大成就,正如《清史稿》评价的那样,“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而康熙帝也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又善于骑射,文武双全。

总体来看,康熙帝具备“准千古一帝”的条件,能够入列前十,但距离“千古一帝”还有一定的差距。

康熙帝是我们比较熟悉并且喜爱的帝王之一,这是因为我们看了大量小说或清宫剧。我们知道,小说或影视剧都是基于历史的基础上艺术创作出来的,为了突出正面人物的光辉形象,突出人物性格,往往会虚构许多故事情节(就像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空城计一样),这样康熙帝就更加优秀甚至完美无瑕。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不能受小说或影视剧影响,而是要基于历史事实,这样才能做出客观而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