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981期。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初衷是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但实际推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59年夏季的庐山会议上,一心为民的彭老总单独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直言不讳地指出工农业领域指标虚高等问题,以及各地的实际困难,希望中央能够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封信引起了主席的误解,随后被要求印刷出来,作为彭总的“意见书”发给全体参会人员。彭总对于这个命名感到不理解:明明是单独向毛主席反映情况,怎么成了公开引发的“意见书”呢?材料大范围印发之后,大会对老总的批判并没有立即展开。甚至有不少干部基本赞同老总的观点,认为内容实事求是,清晰的指出了“大跃进”的种种弊端,以及后续的工作建议和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个人却很敏感,就是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柯庆施。原本在59年庐山会议期间,中央是希望适度“纠左”的,也就是改变之前工作中冒进的一面。毕竟大跃进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肯定不是只有彭总一人能觉察到。很多干部上山前准备的发言稿,都跟“纠左”这一主题有关。柯庆施也不例外,他的理论水平很高,带着厚厚的材料上了庐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6日彭总的“意见书”被印发后,柯庆施感受到了不寻常的气氛:正常的会议文件,往往不会被冠以“意见书”之名,没有征兆地发给参会人员。政治嗅觉敏锐的柯庆施,当即做了一个安排,让自己的秘书连夜返回上海,速速带“反右”材料来庐山。能做出这种非常之事的人,客观而言还是有的,但在哪里也不多见。为什么柯庆施的预判这么准,又如此急于采取行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1958年初,中央不少干部就提出了“反冒进”的意见,周总理和陈云都是代表人物。但柯庆施在上海写了一篇《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与总理等人的观点针锋相对。毛主席拿柯庆施的文章做表率,指出成绩与错误是“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不能让全国人民泄劲。后来周总理因为“反冒进”一事主动做了检讨,柯庆施则迅速蹿红,成了主席口中的“柯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紧跟中央首长,就成了柯庆施的政治信条和行事准则。果不其然,59年的庐山会议上,他的那套原则又奏效了。柯庆施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短短几天内从反左跳到了反右,在会上猛烈批判彭德怀、张闻天等同志。由于柯庆施的准备比其他人更充分,所以批判火力很强“站队”成功。但他在庐山上的态度转变,显然不是以事实为依据的,而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投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这一事件,彭总在59年被免去党政军主要领导职务,仅挂职中央政治局委员,基本进入赋闲休养状态;而柯庆施随后顺利进入了中央政治局,1964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这期间他还不忘提拔张春桥等人,间接培植出了日后臭名昭著的“上海帮”。柯庆施建国后的仕途十分顺畅,但他本人寿命不长,1965年4月因肺癌去世,时年6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