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开始跨江发展已经有段时间了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但依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当然城市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耐性,但我认为在人力、物力、资金都相对有限的当下,还是很有必要分个轻重缓急的。

01 江北的短板在哪?

通常我们认为江北的短板有两个,一个是过江交通,一个是城市资源。在江北资源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过江的需求肯定还是比较旺盛的,过江通道的建设自然是大家最关注的。当然更多人还是希望江北能够尽快完善自己的功能,而不用什么事情都往江南跑,不用过江自然是最好的。

目前前者实际上这些年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改观,过江通道数量已经大大提高,这一点必须看到,很了不起。而后者其实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江北各种科创园区这些年纷纷崛起,硬件条件甚至比江南更好,但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即所在区域和当下周边的人口不匹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的园区大多位于新建区,这从城市开发的角度来说肯定没有问题,但辐射面肯定偏小,这就需要内部路网进行人口和资源的传递,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目前两岸的过江通道不少,江北新增的就业也很多,但内部路网有一个大问题,即三桥到定淮门隧道这一段基本是一个路网体系,而定淮门以北又是一个体系,甚至主干路也不通,两个区域之间除了江北大道快速路之外,内部就没有其他快速路沟通了。这导致江北内部层级的沟通高度依赖江北快速路,而内侧的浦滨路、横江大道快速路、滨江大道等只服务一部分,都还没有彻底完成江北的整体串联,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江北内部的运行效率。

举个例子研创园发展很好,也有很多好工作,但目前路网不通或部分路网没有完成快速化改造的情况下,从桥北出发这么一绕一睹,基本就奔着30分钟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同样是15公里左右,在江北南部横江大道快速路沿线这个时间却只需要15分钟,可见内部路网尤其是快速路网对于区域内部交通的影响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优先级

目前我们看到江北主要增多的还是理工科岗位,甚至其中一些具备较高门槛,但其他文科类或服务类的工作就明显偏少了,这是很多江北朋友依然要去江南上班的主要原因。

但文化、教育、展览、文旅、医疗、行政、金融等这些功能的补全不可能太快,那需要一个慢慢培育的过程。

但交通的改良相对来说确实立竿见影的,诚然江北这些年交通改观巨大,但内部路网的不足依然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桥北老浦口与核心区之间、北站高新区与核心区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地铁11号线推进顺利,未来不仅能够完成江北地铁的组网,对于滨江沿线的各版块也能实现高效串联。但浦滨路北延、横江大道北延的推进还得加快,路网不通不仅影响局部板块与外部的交通串联也影响整个江北交通体系的构建。

建宁西路过江通道的二期也需要尽快提上日程,后期等到北站建成,如果这条通道还没有完工,届时几乎所有的交通压力大概率都将压到顶山互通与浦泗立交之间,那江北大道真要要从早堵到晚了。

个人认为只有内部路网尽快尽早的实现打通,才能让人口和资源要素在内部完成高效互动,交通完善了,好的资源才能接得住,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