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1日—

(第二〇三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和王振深感艺术之魅力,书法之有用,遂商定申请一公号,名“两块砖墨讯”,以此为平台与书友文朋通声气。

———莫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剧莫言、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明、塞尔维亚文化部部长助理布拉戈耶维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书记王文光和王振等在南斯拉夫话剧院观看《我们的荆轲》后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莫言题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释文:

我们的荆轲

世界的舞台

甲辰四月十二日于多瑙河畔

莫言

莫言在《我们的荆轲》演出后上台发言

(视频)

莫言手书《荆轲西行小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释文:

荆轲西行小记

公元两千二十四年五月十七日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历史大戏《我们的荆轲》在塞尔维亚的南斯拉夫话剧院隆重上演。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笑声掌声不断,仅凭着那一条简单的译文字幕,塞尔维亚的观众就很好地理解了剧情,剧场效果几与国内演出无异。这让场上的演员与观众席上的剧组工作人员感到十分欣慰。

该剧剧本创作于二零零三年,二零一一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搬上舞台,十几年内,已累计演出近百场次,并四次出国演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作为编剧,我感到十分欣慰。

《我们的荆轲》取材于司马迁的《史记》,演绎的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塑造的是被诸多艺术形式塑造过的人物,这就让剧本创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既不能重复别人的讲述,又不能太过离谱,后来我想,文学创作千规万则,最重要的还是把人当人写。写凡夫俗子如此,写英雄好汉亦是如此,写荆轲当然也是如此。想起此剧创排之初,我与导演任鸣先生就共同确立了历史剧必须与现实生活相关联才能引发观众共鸣的信念,好的历史剧应与当下息息相关,甚至能让观众从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剧场休息与演出结束后的酒会上,我与十数位观众进行了交流,他们有的是资深的艺术家,有的是普通的观众,他们的激动与兴奋是发自内心的,他们说自己理解荆轲,他们说我们都是荆轲。有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剧院院长说,他希望能在匈牙利看到荆轲,他相信荆轲一定会受到匈牙利观众的欢迎。话剧源于欧洲,传入中国不到百年,但中国丰厚的文化土壤似乎特别适合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时至今日,中国话剧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话剧艺术家的表演也受到了世界同行的尊重与世界观众的热爱。戏剧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构成部分,剧场的热烈氛围与激动人心的效果是别的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期待着有更多的戏走出国门,用澎湃的激情讲述中国故事,当然也是人类的故事。当然我们也期望有更多的外国戏剧能在中国舞台上演出,让我们感受和理解人类生活与情感的丰富与多彩。

甲辰四月十二日,匆匆记于多瑙河畔。

齐叟 莫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剧《我们的荆轲》片断

(视频)

(视频来源网络下载)

王振录莫言老师《高人颂》片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释文:

高人啊,高人,你说过今天你会来的,执我之手,伴我同行,点破我的痴迷,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高人啊,我心中的神,理智的象征,智慧的化身,自从你走后,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回首来路,污泥浊水,遥望前程,遍布荆榛。茫茫人世,芸芸众生,或为营利,或为谋名。难道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吗?难道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吗?是的,如果我将这场戏演完了,我必须将这场戏演完,为你们这些可敬的看客!我知道史官会让我名垂青史,后人会将我奉为英雄。但名垂青史又怎么样?奉为英雄又有什么用?可怕的是这场戏尚未开演之前,我已经厌恶了我扮演的角色,我半生为之奋斗的东西,突然变得比鸿毛还轻。高人啊高人,你为何要将我从梦中唤醒?我醒来,又似乎没醒,似乎明白了,又好像更糊涂,我期待着你引领我走出黑暗,但在这黑暗与光明的交界处,你却扔下我飘然而去,仿佛化为一缕清风。

甲辰四月十二日,敬录莫言老师《高人颂》中句,以表达我在贝尔格莱德观看话剧《我们的荆轲》激动之心情。

王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剧《我们的荆轲》在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话剧院上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品:两块砖墨讯

责任编辑:樊建明

编 辑:陈玲玲

《两块砖墨讯》上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