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府推行的“以旧换新”等新政策,不仅直接激发了购车需求的增长,而且还着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旨在通过这种方式培育行业内的领头羊企业,加速技术的革新进程。

文 /《汽车人》张恒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在“中国经济圆桌会”上透露,政府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品质发展,培育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并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构建更加坚韧的产业生态链。

他强调,为了激发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政府正部署多管齐下的政策方案,包括旧车置换、新能源汽车下乡以及公共服务车辆的电动化,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同时,政府将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特别是在电动车和智能驾驶技术领域,以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欢迎全球汽车制造商深度参与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中国企业也将深化国际合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进程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商务部、财政部等七大部门联合发布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了换购细节。根据该细则,从即日起至2024年底,消费者如果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旧燃油车或2018年前注册的新能源车,并购买符合节能标准的新车,可以领取一次性补贴。

具体补贴额度为:报废旧车并购买合规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可获1万元;若旧燃油车属于国三及以下排放,置换为2.0升及以下小排量燃油车,则可获得7000元补贴。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出台后,得到了广泛好评,各地正积极制定实施方案。政策设计聚焦于全面考虑、多方协同与便捷高效三大原则,旨在最大化消费者利益,例如结合购置税减免、购车金融优惠等,形成优惠套餐,简化申请流程,让消费者轻松享受补贴福利。

多家汽车制造商积极响应政策,比如一汽丰田提供了20亿元的置换补贴,梅赛德斯-奔驰推出了高额置换奖励活动。据行业分析,此轮补贴几乎覆盖所有潜在购车群体,预计能显著提振市场情绪,刺激消费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频繁出台的以旧换新政策,旨在应对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汽车行业的销量下滑和库存增加等风险。这项政策体现了政府推动环保升级和消费刺激的双重意图,既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也能通过财政补贴刺激消费者购车,提振汽车市场。

根据乘联会测算,2023年报废汽车增量约为756万辆,预计到2027年我国报废汽车回收量将超过1500万辆。传统燃油车的换车周期通常为6-8年,新能源车则为3-5年,预计今年乘用车市场的消费增量中有40%将来自以旧换新。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乘用车保有量达2.8亿辆,其中4-9年的车型约有1.1亿辆,处于换购高峰期,这将为车市贡献可观的换购增量。

中汽协预测,尽管二季度市场有望表现强劲,但因去年基数较大,三季度增长可能放缓,全年车市或呈先扬后抑的走势。据估算,未来几年报废汽车回收量将持续增长,2024年有望突破1500万辆,而以旧换新将成为推动汽车消费的关键动力。

随着庞大的汽车保有量进入换购高峰期,加上万亿元级别的市场需求和循环经济的推动力,这场“以旧换新”政策无疑为汽车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汽车人》认为,政府显然意识到行业内部的竞争激烈和产能过剩问题,拖延只会让局势更复杂。既然行业内已陷入价格战,政策适时介入,加速这一洗牌过程,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现在的“以旧换新”政策及其伴随的一系列激励举措,是对汽车行业发起了一场关乎生存的“压力测试”。 “以旧换新”表面上是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实则是对产业链的一次时间与空间上的高效清洗,它不仅促进了新车销售,更关键的是加速了旧车淘汰,为新技术和新车型腾出了市场空间。如此一来,从研发制造到回收处理,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提速,紧跟这股升级换代的潮流。

政府的手法清晰明了,通过政策导航和资金支持,一边拉动市场需求,另一边推动技术革新,尤其是在新能源与智能驾驶这些新兴科技前沿。这一套组合拳,既是为了在未来的汽车科技竞赛中占据先机,也是在强力驱动企业内部的变革升级。

面向全球汽车制造商,虽然中国市场门户大开,但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在这里扎稳脚跟,展现各自的硬实力。在这个合作与竞争交织并存的特殊环境中,既蕴含机会,也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如今的游戏规则已然不同,比拼的不再是单纯的规模效应,更多的是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灵活应变。

只有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才有望孕育出世界级的企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提升,不仅加固自身实力,还在为其他前沿领域,如飞行汽车、人型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奠定创新的基础,展现出强大的外溢效应。

换句话说,今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激烈竞争,为的是中国制造业的能力升级,为明日更多高科技产业的突破性进展铺设道路。【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