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厂商固态电池开发成功,充电三分钟就能够实现上千公里续航的消息传出之后,不少外媒都纷纷表示:中企面临挑战。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日企的固态电池研发成功但是却面临着大规模生产和实装的难题,同时中企在固态电池方面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传出了不少好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对于电动汽车而言,无论怎么发展,加装多少冰箱、彩电设备,搭载怎么样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动力电池都是其中的核心,将会影响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等多方面的重要参数指标。

目前锂电池行业当中较为公认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固态电池,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和动力电池厂商也都在纷纷加速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从液态锂电池发展到固态电池之后,性能与安全性都有了极大程度上的提升。

随着动力电池的发展,如今动力电池当中的液体数量占比也在不断的减少当中,液态电池当中的液体占比在20%到30%左右,半固态电池的液体比例则是在10%到15%左右,固态电池则是要求其中没有任何的液体,也就是没有液态电解质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国内外电动汽车市场上,大多数电动汽车搭载的都是液态电池,有小部分则是搭载了半固态电池。从电池的性能对比来看,半固态电池的充电速度、续航里程以及安全性都比液态电池高出不少。

液态电池的平均续航里程在400公里左右,实际应用当中的表现会比这个数据少一些,半固态电池的续航里程则是可以达到600公里到800公里左右,并且充电速度和安全性也提升了不少。

随着动力电池当中的液体数量减少,同等体积之下的动力电池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这不仅意味着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也意味着可以电动汽车设计的时候拥有更多的调整空间,哪怕是将电池的体积缩小,也能够拥有比如今更加出色的续航里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不久日本企业松下和丰田传出消息称,完成了固态电池的研发,可以实现3分钟充电80%,续航里程更是高达1200公里,这意味着基本上只需要充电三分钟就能够跑1000公里。这不仅比燃油汽车更加经济实惠,同时在能源补充方面也会更快不少,完美的解决了如今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足和充电速度缓慢的两个问题。

不仅如此,日本厂商还宣布将在2025年开始尝试生产,在2028年推出第一台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

目前液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在350瓦时/千克,大多数情况之下维持着300瓦时/千克的能量密度,但是日本这次推出的固态电池能够拥有极限值1000瓦时/千克的能量密度,平时维持在500瓦时/千克左右。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不少外媒都纷纷表示:中国电池企业面临挑战了。可实际上,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日企的固态电池看起来十分出色,但其实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而且中企在固态电池方面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日企这次推出的固态电池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缺点,也就是制造成本十分的高昂,高昂到了什么地步呢?从目前市场上传出的数据来看,基本上制造成本在50万元人民币左右。这个价格不仅超过了如今所有的半固态电池,还超过了绝大多数的电动汽车售价。

这么昂贵的制造成本,如果搭载在电动汽车上的话,电池成本还要提升一些,按照电池成本占比一半来计算,整车的制造成本最少上百万元,售价还要往上提升不少。这个售价哪怕是本身性能再出色,也很难获得用户的认可。

其次,在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年初,也有两家中企传出了完成固态电池突破的消息,其中一家是大陆企业太蓝科技,另一家则是台湾企业。这两家中企本身在固态电池方面就有不少的技术积累,一直以来也是行业内的领跑者之一。

虽然这两家中企还没有开始规模量产固态电池,但实际上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与日企之间的差距并不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日企与两家中企在固态电池方面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之外,特斯拉在2020年的时候也开始了固态电池的研发,这就是业内比较有名的4680固态电池。不过从目前特斯拉传出的信息来看,这款固态电池也还没有完全研发成功,面临着各种技术和成本方面的难题,特斯拉估计在短时间之内也不可能完成固态电池的实装。

从这些信息不难看出,如今虽然固态电池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完成规模量产和实装的可能性不大,还面临着不少技术和制造成本上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固态电池领域,中企其实依然处于领先水平,需要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巩固优势,但是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认同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