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记者冀文超 通讯员李强)苹果,这种日常的水果,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口感,被誉为“天然保健食品”。然而,当它走进期货市场,便化身为果企果农眼中的“平安果”。2017年12月22日,苹果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简称郑商所)挂牌上市,并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期“财闻广记”将聚焦全球首个鲜果期货品种——苹果期货,了解它是如何为当地果农增收、产业振兴、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造“同果”发现“同价”

“我国苹果产地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甘肃、河南、河北等省份。”永安期货研究中心农产品高级分析师王毅表示。在苹果期货上市之前,这些苹果大省经常会面临“同果不同价”“丰年难丰收”“好果难卖好价”等困境。

光大期货有限公司资源品资深高级分析师张凌璐告诉记者,在苹果期货上市以前,产业标准化程度较低,市场缺乏“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价格指导机制,在苹果现货贸易环节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流程和定价准则,产区和销区之间信息不对称,“一地一价”“一户一价”的贸易习惯较为普遍。

针对苹果产业面临的问题,王毅表示,苹果期货的上市促进了苹果产业的标准化,提高了苹果质量,使得“同果同价”成为可能。

苹果期货助力产业标准化建设,打造“同果”。在张凌璐看来,为了满足期货交割标准,果农及产业链主体运用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式进行苹果种植、管理和运营,苹果产业的规模化效应和现代化发展日益成熟。

苹果期货完善了现货定价体系,发现“同价”。永安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苹果期货的上市为苹果市场提供了一个价格发现的机制,使苹果价格更加透明和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农安心企业放心

“苹果期货对于苹果上下游企业来讲,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对冲工具。”永安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果农而言,可以利用“保险+期货”工具,锁定收益,对冲风险,安心种植;对于贸易商而言,在收购季中,如果果品质量较差,难以收到合适质量的苹果,贸易商可以在期货上买入套保,解决收购难的问题。

在他看来,如果是下游客商及加工厂在后期面临销售困难,现货压力大的局面时,可以在期货上卖出套保,对冲价格下跌风险,确保稳健经营。

张凌璐表示,部分龙头企业会通过期货市场将自身的现货经营与期货紧密连接,大幅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企业自身的物流、仓储等优势,也能够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功能,从多个途径实现提质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融结合模式创新

“苹果‘保险+期货’的推出对于果农的收入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张凌璐表示,在近些年市场不确定因素提升、苹果价格波动频率和幅度都明显提升的情况下,果农通过“保险+期货”项目将价格风险转移,实现稳收、增收、抗风险能力增强等效果,也进一步提升了果农种植信心和生产积极性。

据永安期货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至今,永安期货连续4年在甘肃省礼县开展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在保障农户种植收入的同时,也为通过市场化手段规避农业生产风险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地果农对于以期货为代表的金融工具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也得到了显著加强。”他说。

张凌璐告诉记者,以“保险+期货”为基础,又发展出“合作社+场外期权”等新型果农保值工具,保障了更多果农的收益的同时,既让金融和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也更深入地落实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

她补充说道,部分地区还通过多种创新型业务模式,如“金融+合作社”“苹果育苗贷”“苹果改良贷”等产融结合产品,为提升果户种植积极性、保障果树茁壮成长、推进我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护航。

广记:本期“财闻广记”,我们了解到苹果期货作为全球首个鲜果类期货品种,不仅为果农果企提供了全新的风险管理工具,还通过一系列金融业务模式,如套期保值、仓单质押、普惠金融和“保险+期货”等,实现与苹果产业各环节的深度整合,为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正是:

苹果香飘期货场,惠农稳企有担当。

产融结合高质量,共写乡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