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8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最新版的“蚊子地图”。5月上半月,全省共监测到35个媒介伊蚊高密度监测点所在镇街,其中广州市最多,有18个;其次为深圳市,有10个。

每年的6—11月是广东省登革热流行季,所处地区的媒介伊蚊密度越高,发生登革热流行的风险越高。

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在严重情况下,登革热可以致命。

蚊子地图

所谓“蚊子地图”,就是不同地区的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风险提示。

省疾控介绍,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风险提示指标包括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法BI)和成蚊密度(诱蚊诱卵器法MOI)。当BI>20或MOI>20时,意味着媒介伊蚊密度较高。

当一个地区出现多个监测点BI>20或MOI>20时,意味着该地区登革热流行风险较高。

云浮

泗纶镇:幼虫高密度点(BI>20)

江门

环市街道:成蚊高密度点(MOI>20)

广州

逢源街:成蚊高密度点(MOI>20)

海幢街:成蚊高密度点(MOI>20)

五山街:成蚊高密度点(MOI>20)

凤凰街:成蚊高密度点(MOI>20)

员村街:成蚊高密度点(MOI>20)

天河南街:成蚊高密度点(MOI>20)

兴华街:成蚊高密度点(MOI>20)

棠下街:成蚊高密度点(MOI>20)

同和街;成蚊高密度点(MOI>20)

萝岗街:成蚊高密度点(MOI>20)

云埔街:成蚊高密度点(MOI>20)

幼虫高密度点(MOI>20)

南沙街:幼虫高密度点(BI>20)

黄阁镇:成蚁高密度点(MO1>20)

荔城街:幼虫高密度点(BI>20)

石滩镇;成蚊高密度点(MOI>20)

小楼镇:幼虫高密度点(BI>20)

温泉镇:成蚊高密度点(MOI>20)

太平镇:成蚊高密度点(MOI>20)

东莞

万江:幼虫高密度点(BI>20)

深圳

黄贝:成蚊高密度点(MOI>20)

东门:成蚊高密度点(MOI>20)

莲塘:成蚊高密度点(MOI>20)

沙井街道:成蚊高密度点(MOI>20)

航城街道:成蚊高密度点(MOI>20)

福海街道:成蚊高密度点(MOI>20)

平湖街道:成蚊高密度点(MOI>20)

新湖街道:成蚊高密度点(MOI>20)

坑梓街道:成蚊高密度点(MOI>20)

马峦街道:幼虫高密度点(BI>20)

梅州

江南:幼虫高密度点(BI>20)

潮州

黄冈镇:成蚊高密度点(MOI>20)

揭阳

高埔镇:幼虫高密度点(BI>20)

汕头

溪南镇:

幼虫高密度点(BI>20)

提醒

登革热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省疾控给出三点预防提示:

清积水

室内

植物换水: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电器积水:及时清理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积水。

封:封盖好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等。

室外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等。

排:排清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水养植物等积水。

清: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

防叮咬

室内

装:家居使用纱门、纱窗、蚊帐。在纱窗上喷洒杀虫剂效果更佳。

驱/灭:在皮肤及衣服上使用驱蚊产品。

洗:及时洗澡,保持干爽。

室外

隔: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

驱: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可使用驱蚊产品。

避:避免在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在树荫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健康监护

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主动告知医生近期国外和省外工作或旅游史。

延伸

广州上线“蚊媒监测地图”

南都记者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截至5月9日,广州市在今年已报告3例登革热本地病例,是历年来最早出现本地聚集疫情的一次。

专家介绍,目前广州出现的3例登革热本地病例都属于轻症,经过治疗后均已好转。他们的居住地在番禺区,相隔200米范围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一起由外地输入引起的登革热本地聚集病例。

目前,广州市疾控中心已经在全市启动白纹伊蚊监测,市民可在广州市疾控中心官方网站上的“蚊媒监测地图”专栏进行查阅,了解自己身边的蚊媒密度情况。

另外,还可以查询不同区或街镇的风险等级,通过选择不同的区或者街镇,以及对应的查询时间,如查询:广州市-越秀区-梅花村街-4月下半月的蚊媒监测结果,页面会显示梅花村街过去两年的病例风险等级,以及过去四周梅花村街的风险等级变化趋势及具体数值,最下方还显示蚊媒防治建议。

5月13日,南都记者查询“广州蚊媒地图”,发现11个区中,番禺、越秀、荔湾、白云、黄埔、增城、花都等7个区为三级风险区域,达标率不足10%。

省疾控表示,目前并无登革热特异治疗方法,控制媒介伊蚊、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登革热的最佳方式。预防登革热从控制伊蚊着手,无积水就无幼虫,无幼虫就无成虫,无成虫就无登革热传播。

整合:易福红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穗疾控 南方+记者 卞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