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网

前不久,国务院国资委在日前召开了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认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资央企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创新策略、应用示范和人才聚集,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人工智能有何不同,如何抢抓人工智能战略机遇,主动拥抱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如何打造?近日,北京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北京电控所属的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电数智”)董事长荆磊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对上述话题作出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电数智董事长荆磊

既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准

此轮人工智能,以ChatGPT应用发布为标志节点,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震动的核心在于,人工智能出现了涌现的能力。学界认为人工智能具备了理论生成的基础,产业则认为人工智能具备了底座的能力,类似于上一轮信息时代的操作系统,而从普罗大众的感知来讲,更多是对每个人的认知、思维能力带来了加持。从23年初到现在,这个社会性的冲击依然在不断地加强。

纵观全球,在当今核心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下,人工智能成为了通往解决关键问题的金钥匙与主战场。和以往发展的产业最大的不同是,目前找不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标杆,即便是发达国家也整体处在探索期,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处于无人区的状态,整个产业都面临很多困惑。

对于国内来讲,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发展,从国际到国内、从学术界到产业界,已经达成了充分的共识,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

基础设施迎来颠覆性改变在无人区探索AI工厂的建设

彼人工智能时代,整体基础设施是以存储为主、计算为辅的IDC数据中心,即使计算也是非常小规模的集群,底层基本以CPU为核心的服务器。进入此人工智能时代,AI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首先,对计算的需求爆发式提升,需要有大规模计算能力支持,同时伴随着对网络、存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实现瞬时的巨量吞吐与巨量传输。

其次,作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尤为重要的是对数据的安全使用。彼时的概念是分专业、分区域的公共数据空间,现在对数据的需求则是跨领域的、跨区域的可信数据空间,且人工智能的发展,须有高质量的数据输入,由此带来了数据安全性及对外使用过程的隐私性问题。

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应用,由于涉及数据使用,AI应用就会“长”在数据中心里,因此也需要贴近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模型开发调优、AI工程化能力等,以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需求。

因此,此人工智能时代,不论是过往IDC、还是当前纯GPU服务器堆砌,都很难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尤其是新一代AI创业者的需求,他们对算力基础设施的要求非常的清晰。从底层的GPU表现、数据管理、应用服务、大模型调优等系列一站式服务需求,都对智能算力的提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算力基础设施,要准确地看到未来的产业趋势,以及是否准备好核心技术,这是非常关键的事情”,荆磊表示。

“我们在按照‘AI工厂’的理念打造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项目即AIDC。”一是提供普惠算力,如水电煤般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二是AIDC即服务,提供底座大模型、行业大模型以及一站式工具链等配套服务,让企业可以方便快捷的搭建出想要的应用或者重构现在的产品,实现生产方式的创新。

在技术层面,AI工厂有很高的验收标准,包括节能、集群、数据等。举例,在节能方面,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即AIDC,通过对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进行能效管理,液冷、间接蒸发制冷、多联热管等混合制冷技术将能耗降低40%以上,实现了PUE1.146示范级目标。在集群方面,北电数智通过先进计算迭代验证平台,也是北京市产业创新集群重点支撑项目,借助全方位优化适配加速等精细化调度与运营技术提供的混元算力,不但能够大幅提升国产算力的使用,还通过大规模、原子级的多场景适配和测评,打通底层芯片到应用场景链路,形成“以评促用”的商业化创新路径,以软件定义硬件的方式解决混元算力的大规模集群能力欠缺、场景化评测平台和异构算力混合使用平台的缺少等困扰。

拥抱前路复杂与模糊的不确定性,找技术的公因数、做产业的公倍数

此人工智能时代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行业,目前除了趋势明确,各个业务面实际上还是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从芯片、框架、工具链、大模型、场景落地,再到数据,层面非常多,且涌现了很多创新型企业,整体还比较脆弱,格局也不稳定。

同时,相比备受瞩目的头部企业,这些中长尾的中小企业和创新者大多数被‘冷落’,无法获取到足够且昂贵的算力资源。“很多企业创立以后干了七八个月,项目没场景,不利于技术、产品的提升,加之产品卖不出去,只能面临关停。”

跟以往的行业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此人工智能时代,没有哪一家企业自己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东西。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他们需要有项目牵引,用生态聚合大家的力量一块干。

面向这一轮人工智能产业的困境与需求,北京市集聚了一大批具备颠覆性原创核心技术的创业企业,形成覆盖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良好的产业集群。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将加强大模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也通过若干措施从提升智能算力供给、强化产业基础研究、推进数据要素集聚、加快大模型创新应用、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多方面助力产业发展。

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电控也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报国的第一路径和基业长青的根本动力,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前沿技术的攻关布局。北电数智也坚定传承电控担当、创新、包容、务实精神和硬科技产业底色,通过市场、生态、人才聚合,全面帮助中小企业和创新者实现成长。

北电数智正在找一个公因数,然后再做一个公倍数。“公因数是要做最难的事,集中力量攻关一些核心点位,把底层的东西搞清楚,把底座做坚实。公倍数是把产业做起来,让大家都好,促进产业繁荣。”荆磊表示。

在这样一个底层逻辑牵引下,北电数智从成立之初,生态理念就是刻到骨子里的。通过生态聚合、专家体系链接优秀的生态伙伴,并发挥综合的全面优势,帮助人工智能领域创业伙伴及时获得资源,促进产业生态发展。具体而言,北电数智在生态层面的目标是成为一级节点,通过创造AI江湖闭门会等平台环境,让生态伙伴像原子一样相互碰撞、激荡产生新的想法,凝练行业痛点,然后共同解决。未来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即AIDC落成后,也会专门辟出空间,打造酒仙桥论坛,为创新团队提供路演空间,以联合实验室支持AI企业发展,筹备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投资支持创新创业的企业等。

同时,在这个瞬息万变、不确定的时代里,没有人才就没有一切。立足与国家命运高度关联的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链,人才培养正是北电数智的一号工程。北电数智一来通过使命感与市场化机制吸引人才,共同投身建设数字中国,二来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人才,比如聘用世界顶级的人工智能专家为首席科学家,三来,以商业落地问题为牵引,推动产学研联合,链接更多学者、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