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历次技术革命,都在验证这个观点。今天,当全球加速探索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可控核聚变时,在上海临港,有一支年轻的创业团队,也加入了这场未来之争。

团队掌门人,能量奇点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杨钊,想要做一件超越人们想象空间的事:研制出Q(聚变能量增益因子)大于10的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在10到15年内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而人类目前能够达到的最大Q值是1.53。

杨钊的“野心”,依托于客观现实:今年3月,能量奇点建成了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目前正在进行点亮等离子体前的调试准备工作,同时正在同步研发全球磁场强度最高的聚变装置磁体。这意味着,解题过程中,许多受制于能源的节点将得到疏通,人类能源自由,不再是梦。

回国创业

2009年,杨钊考入北京大学,学习物理。“北大教会了我‘学物理’和‘物理学’的区别,让我摆脱了由于‘成绩好’而喜欢‘学物理’的功利心态,也让我开始用简单且普适的思考方式理解世界,并喜欢上真正的‘物理学’。”

用物理改造世界,杨钊觉得,人类的发展在大时间尺度上存在相对稳定的规律,物理人则应当承担起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做出自己贡献的责任。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商业化,不仅被认为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物理学对于人类短期未来生活影响最大的变革之一。

去斯坦福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是杨钊成为一个创业者的前夜,最重要的生命篇章。四年学习中,他开始逐步意识到,要想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的商业化,唯一渠道是创业。

然而创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杨钊说,他的专长在量子引力、量子信息、以及人工智能和弦论的交叉等基础理论物理研究。尽管已经有了丰富的学术科研经验,但要创办一家公司,还需要有充分的创业经验、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公司要商业化,我必须克服这些短板。”2019年,在杨钊踏上回国飞机的那一刻,他的第一个创业设想,也同步起航了。

那是国内首家人工智能+音乐教育公司。杨钊带领团队开发了国内第一个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教授钢琴初学者弹奏方法的App“A班练琴”。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产品研发,用户增长,市场营销,用户服务等全产品生命周期的创业过程,完成两轮融资。

许多人或许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但杨钊没有。最近五年,随着高温超导材料的日益成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温超导强磁场托卡马克成为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美国涌现出几十家聚变能源创业公司,可控核聚变进入产业化发展时代。持续关注着市场变化,到2021年,杨钊觉得,是时候真正下场参与了。

“从早期的全国各地调研论证开始,到聚焦高温超导小型化托卡马克技术方向,再到组建最初的创始团队,最终,我们决定成立能量奇点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并把它放在东海之滨、滴水湖畔的临港新片区。”

造一艘“铁船”

相比于产生大量碳排放的化石燃料能源,与存在核泄漏风险的裂变核能,可控核聚变是无限、清洁、安全的能源,被誉为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

自上世纪50年代世界第一颗氢弹爆炸后,人类对可控核聚变能源就充满了期待。杨钊介绍,Q>1,即输出的能量大于维持反应所需输入的能量,是论证可控核聚变科学可行性的第一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已有数台托卡马克装置接近这一目标。于是,更多人把目光投向Q≥10。

目前,ITER与联邦聚变系统(CFS)公司作为全球两家代表性机构,技术已经走在前面。前者是人类史上最大的科学合作项目,后者是一家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公司。

其中,ITER采用的是低温超导技术路线。主要因为在ITER开始建造的2007年,能大规模商业化量产的超导材料只有低温超导材料。这种材料的临界磁场强度相对较低,只能通过提高体积的方式来提高“聚变三乘积”。昂贵的建造和运行成本,让它的商业化前景始终存疑。

2018年,CFS提出了Q≥10的小型化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设计图,直径是ITER的四分之一,体积则只有ITER的五十分之一。“核聚变商业化赛道也是从这时逐渐开始热起来。”在2023年,能量奇点成立的第三个年头,全球已有44家聚变企业完成创建。

“但我们想做的是用最低的成本实现Q≥10。”杨钊说,用一个不完全恰当的比喻,如果说以前的托卡马克装置,就像海上的木船,那么能量奇点想做一艘航海的铁船。尽管船与船背后的物理原理是一样的,但在造出来之前,没有人相信一艘铁船也可以在水面上浮起来,还能够稳固前行。

可“洪荒70”诞生了。它的直径约3.6米,全部磁体系统均采用高温超导材料建造。此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台全高温托卡马克装置,能量奇点验证了它的可行性和运行稳定性。“你看,我们真的把铁船造出来了。”杨钊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造一艘铁船并不是终点,能量奇点真正要造的,是一个性能更强、成本更低,能够为人类创造更大价值的巨轮。

最正确的决定

今年,能量奇点要攻克一个叫做经天磁体的难关,它将完成下一代托卡马克装置“洪荒170”中技术难度最大的核心零部件的技术验证,也是能否实现Q≥10的关键。而一旦“洪荒170”成功问世,它也将有望成为世界上以最低成本实现Q≥10的托卡马克装置。

结果怎样,或许要等到2027年才能见分晓。但有些东西却是十分确定的。能量奇点落地临港后,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从一个4个人的团队,发展为一个120多人的世界级研发和工程人才团队,其中还包含多名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人才。

2022年2月,米哈游联合蔚来资本领投了能量奇点,此时距离公司成立只有8个月。如今,杨钊已带领公司完成了两轮数亿元的融资,建成国内第一个高温超导托卡马克磁体厂房,自研出了高温超导环向场磁体、中线螺线管磁体以及极向场磁体,每个磁体的成功研制,都是新技术的零的突破。

“回想回国创业的历程,到上海,到临港,是我做过最为正确的决定之一。”杨钊说,上海在核电技术领域长期积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海也是我国高温超导产业的中心,拥有最集中的高温超导带材供应能力。以“洪荒70”为例,绝大部分高温超导带材来自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键机械部件加工则交给了上海电气核电集团,装置总体安装由中核五公司承接,装置的环境和辐射安全评估由上海核工院负责……去年,市科委、市经信委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还为公司提供了累计超千万元的经费支持。

全球85%的聚变公司预测2040年前才将实现可控核聚变发电。能量奇点也规划在2035年左右研发出“洪荒380”,作为首个可商业化的聚变发电示范堆。中国的“洪荒之力”,也许将在那时震惊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栏目主编:茅冠隽

来源:作者:杜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