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立

日前,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一批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江西省鄱阳湖保护修复不力,生态环境问题多发。《中国环境报》披露了督察人员的暗访经过。其中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九江庐山市砂石码头违规非法施工,放任油污污染周边湖面。督察组在现场暗访时看到一头小江豚正在一片油污中拼命挣扎。对此,九江庐山市有关部门的一位同志说,“绝对不可能是江豚,它只是条大青鱼。”

媒体报道还原了彼时场景:今年3月24日,督察组暗查发现,违规疏浚船只发生漏油事故,一头小江豚被困油污区域。但当地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对此矢口否认,用“绝对不可能是江豚”抵赖,多少含点责怪督察组没事找事的意味。在督察人员纠正后,又再度辩解是“黑鱼或者水獭”,甚至经督察人员反复说明,终于承认是一只小江豚后,还不忘强调“这只是小概率事件”,按其意思最好是“小事化了”。这位工作人员的一番言行,将“指豚为鱼”荒诞闹剧演绎得淋漓尽致,不仅让公众大跌眼镜,更对当地监管部门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损害。

一句“绝对不可能是江豚”,暴露出了这位监管人员霸气十足、“牛气”冲天,他不仅没有积极配合中央环保督察,还站到了生态环保的对立面,实在耐人寻味。我们可以试想,面对中央环保督察组,这位官员尚且“指豚为鱼”,对待人民群众,应该会是怎样的态度?言语背后是态度,态度背后是思维,“指豚为鱼”是权力傲慢的惯性使然,是大局意识淡薄,政绩观错位的外在体现,值得引起高度警惕和反思。

报道提到的其他细节同样令人震惊。比如,江豚出现的位置是当地一个综合码头的建设现场,当时该工程正在进行疏浚作业。而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该项目的环评报告,工程水下施工应避开鱼类产卵繁殖期(3月-6月)及鱼苗摄食育肥期。这意味着,该工程在3月进行疏浚作业,属于违规操作。这些与监管人员“指豚为鱼”的态度之间是否有联系?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查证,给公众一个说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既是政治责任,也是底线任务。日前,江西省召开会议,听取相关督察典型案例汇报。会议指出,相关案例充分反映出有的地方对贯彻落实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监管缺失、工作不力,可谓一针见血。

之所以贯彻落实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归根到底是因为学习教育不到位,造成重经济发展轻环保,工作推进与新发展理念要求不相适应,导致个别监管人员在为谁用权、如何用权上存在严重认知偏差。为此,希望有关方面全面查明“指豚为鱼”荒诞闹剧中存在的问题,对责任人依纪严肃处理、问责到位、以儆效尤。其他地方和部门应以此为反面典型,全面排查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进而,在惩戒、教育、管理上同时发力,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坚决防止“指豚为鱼”之类的荒诞闹剧再次发生。

思想偏一寸,行动就会偏一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各地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用好典型案例“活教材”,以案明纪常敲警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监管人员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在联系实际中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唯有如此,才能压实各地各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筑牢环保防线,从根子上铲除滋生“指豚为鱼”之类的荒诞闹剧“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