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质生产力科技产业创合-周荣江|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智库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网 国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论坛 成果转化·科特派共同体-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万赢信采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生产力新质化的历史。2024年1月31日,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主持的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我们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

山东走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度

3月5日,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又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按照要求“走在前、开新局”,充分发挥创新资源富集、绿色转型先行先试等优势,开拓创新,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强省建设山东实践,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新成就,彰显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山东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抓实抓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机遇,加快构建包括6个传统产业、9个优势产业、9个新兴产业、7个未来产业的“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

2023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1%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3%,高出全国25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5万家。组织实施110项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在超算互联、画质芯片、植物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工业母机、碳纤维、合成橡胶等国产替代实现突破。

“新三样”成绩表现亮眼,光伏发电、新型储能并网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突破9300万千瓦,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40万辆,可以说,山东发展的绿色动能更加强劲。

山东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推动新型工业化,全力抢抓高端化赛道,统筹优化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施产业创新工程 完善产业生态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新质生产力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孕育新产业、重塑新动能,是老工业基地求变图强的必然选择。山东全力走好集群化路子,坚持“点、线、面”有机结合,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骨干企业联动集群内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式改造,激发推进产业发展的主体活力和动力。形成覆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培育体系。

做强标志性产业链,加快在传统产业领域打造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要素、共享产能资源,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梳理产业链图谱,打造一批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加快做强一批现代优势产业链。

建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做优工业类产业园区和开发区。集中力量支持做强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动力装备等3个国家级集群,推动加快向世界级集群提升。力争到2025年,传统产业领域累计创建35个左右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达到200个左右、先进制造业集群达到2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20个左右。

枣庄是典型的煤炭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他们抓住省里支持发展锂电新能源和工业母机等战略新兴产业重大机遇,超前布局快充电池、氢燃料电池、钙钛矿电池等行业新赛道,以高端化智能化柔性化为主攻方向突破机床关键零部件及成套设备制造,聚力建设“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和“世界中小机床之都”。

同时,发挥枣庄作为互联网一级节点城市基础优势,加快膨胀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积极招引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广泛运用“智改数转网联”等先进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奋力跑出资源型城市跨越赶超加速度。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济宁市任城区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列为制造强区建设“六大行动”之一。2024年春季任城区集中开工项目12个,总投资108.94亿元,涉及高端装备、新能源、基础设施“七网”、社会民生等领域,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助推科技产业动能释放、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全国、全省第一批交通强国试点,济宁龙拱港打造了近零排放示范港,全自动场桥、无人集卡、磁钉定位导航,是全国第一家实现无人智能运输常态化运行的内河港口。

希望山东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锻造长板与补齐短板齐头并进、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相互促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建设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加快推动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拓宽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新’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报告也强调:“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已有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同样能够带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新跃升。

传统产业是山东工业经济的根基和优势,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柱。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传统资源加工和高能耗制造业占比较高,而中高端制造业占比较低。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与省情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加强对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校企对接等方面引导和扶持,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支持原始创新。

山东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2023年,全省新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3个,获批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产业大脑”32家,数字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47%,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山东紧紧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在工业领域持续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服务化跃升,夯实新型工业化产业基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山东坚持以数字变革引领全面转型,统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拓展传统产业发展新空间。鼓励传统产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抓高端化提升促结构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围绕行业“卡脖子”难题开展联合攻关。

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培育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势,不断提升高端装备自主供给和保障能力,加速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山东制造”品牌。

深化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强化数字赋能。山东的产业具有涉及范围广、体量规模大、传统根基牢等特点,具备‘数实融合’升级实力。如何利用产业数字化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升级关键期打好‘优势牌’、唱好‘重头戏’,是当前山东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2023年,山东数字经济扛起全省经济半壁江山,全年数字经济总量达4.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7%。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87.3%,产业数字化指数领跑全国。“制造业数字化是山东推进工业数字化的核心。

”进一步推动山东制造业产业集群间协同交叉共赢,以不同制造业产业间的优势融合与互补实现服务资源共享、数字技术互补、发展市场共拓;通过加强“制造+数字”产业链的协作整合,发挥山东在数据、算法和算力等方面优势,助力形成山东要通过加大加深数字产业化的范围和程度,以产业实践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工业芯片、工业软件研发突破和迭代应用,加强数字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

山东将全力做强智能化引擎,一体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努力以“数字变量”撬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最大增量”。全省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

希望山东进一步加大数字技术开发和应用投入,加快升级信息基础设施,为数实融合发展奠定硬件基础。稳步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数据管理和问题反馈的能力,使众多的实体经济企业成为我国数字技术实验迭代的载体。要搭建数字经济企业和实体经济企业交流的平台,形成“技术应用发现问题-技术迭代”的良性互动模式。

要通过将产业链中嵌入数字化服务,为链上企业提供数据采集和分析服务,发掘数字产业的供给潜能,消除数字供给约束。要鼓励数字经济企业积极拓展业务,以聚焦核心业务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为杠杆,撬动更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要发挥政府的指导保障作用,推动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整体规划,搭建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交流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畅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渠道。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打造新质生产力关键主体

新质生产力作为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在加快科创成果转化应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山东勇争先、善作为、谋新策、出实招,推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创新动力蓬勃迸发,数字赋能态势强劲,奋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文旅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点领域。从单纯的游山玩水,到工业旅游开启跨界,再到如今“研学”联结起“无行业不文旅”,文旅业“关联度高、融合性强”的优势愈发凸显。加之,文旅经营主体大多以轻资产的模式存在,这也决定了文旅业的绿色特性,并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点领域。

因地制宜,创新盘活琅琊遗风。临沂,古称琅琊。千百年来,这个温婉如繁花的地名,让无数世人心之神往。这座被称为“山东文旅开年扛鼎之作”的古城,以满城琅琊风华、超沉浸游玩体验,铸造了“七梦七寻”的全新文旅作品。

这里布局了琅琊秘境区、琅琊盛世区、沂州商贸区、沂蒙老街区、古典艺术区、沂州府衙区、水墨风雅区,漫步其中,如同进入一幅三千年临沂的全景画卷。古城融入了七大精彩玩法,诸如立体沉浸式演艺、探寻琅琊古今、享互动乐趣、换盛装穿越、品山东美食、购在地文创、承趣味研学等,让游客在深度体验中,琅琊遗风心中留。

唯有创新,无论是业态创新、模式创新,还是多样化、精致化,都是景区脱颖而出的秘诀——新质生产力就是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载体是现代产业。山东产业体系完备、基础厚实,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加快塑强现代化产业新优势。中车青岛四方公司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一辆辆动车组车厢走下生产线,从国内飞驰到雅万高铁在印尼安全运行,采用中国标准的高铁列车成功走向世界。

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国内首座海洋牧场平台、亚洲最大的滚装运输船、全球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工船,在山东经略海洋战略推进过程中,山东烟台的中集来福士集团已在海上能源装备、物流装备、深海养殖等领域跑出“加速度”。

在深耕海洋工程的同时,中集来福士在新能源领域展开更多的投入与研发,清洁能源已成为其重点布局的领域。在海上直接用光伏制氢,这在国内乃至全球都是首次进行这样的验证,将为陆上及海上大规模氢能项目的开发打造基础。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过程中,山东不断从科技创新推动高端装备取得新突破,到数字化改造后的一条条智能生产线走进传统工厂,再到绿色成为产业越来越亮的底色,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交通便方能民心畅,交通强方可经济旺。轨道交通产业是代表“中国装备制造”的闪亮名片,青岛地铁6号线这条全新的地铁线路以其独特的TACS系统不仅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也大幅降低了维护和运营成本。

作为国际领先的列车运行系统,TACS系统整体可靠性由99.99%提升至99.9996%,运营高峰期时,每小时可以多上线6列车、多运送约8000名乘客,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深刻应用,为智慧地铁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抓服务化延伸 促模式创新

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从总的方面看,山东全力培育一批专业化、信息化服务机构,推动质量基础设施要素资源集约创新,加快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体系。支持企业与服务机构联合建立运行监测服务体系,推进共享平台建设。

山东高度重视并强化工业设计赋能。加强产品、系统、工艺流程等领域的研发设计,强化对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服务支撑。依托技术改造项目,支持发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

山东鼓励创新协同制造服务。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形成能够灵活、快捷响应市场需求的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新模式,鼓励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及自身改造经验向中小企业分享解决方案和工具包。力争到2025年,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达到400家左右。促进传统制造模式加快向“产品+服务”“制造+服务”等模式转型。

但也要看到,山东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方面,这几年都低于上海、广东 、浙江等先进省市,需要加快发展步伐。希望山东强化改革意识、系统思维以及整体智治理念,将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服务业和“两业融合”工作全过程,创新工作机制、政策体系、方式流程、手段工具,加快建立完善具有山东特色的服务业和“两业融合”发展新机制、新模式。

进一步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在现代服务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中,需要政策精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前瞻性,在进行顶层设计时需要考虑部门沟通和政策协同。

还应增强政策的“靶向”度,进一步深化细化专门针对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的政策,更加明晰“数字赋能、业态融合、规则创新、生态培育、品牌塑造”和城市能级导向的功能性服务业板块、价值增值导向生产性服务业板块和消费升级导向的生活服务业板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导向及配套政策。

强化人才引育

确保人才在新质生产力中发挥支撑作用

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体性力量,符合数字技术创新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山东强化人才引育,深入实施顶尖人才集聚行动、领军人才“筑峰计划”和泰山人才工程,畅通科技、教育、人才良性循环。还将打造一流创新和产业生态,深化科技奖励、人才分类评价、成果评价三项国家改革试点。

建议山东聚焦国家的技术战略需求,促进人才结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努力培养造就从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到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的各类互补性人才。使其具备以数字技术为主体的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资料,从而实现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链接。

着力强化产业发展导向,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加强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结合,增加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培育大批能工巧匠,为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坚持柔性引进机制,实施名师、名医、名匠“培养与引进工程。”以高能级平台建设为支撑,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坚持引育并举,着力集聚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服务人才,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要打造一批区域人才发展高地,立足山东区位和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特色人才高地;要高水平推进人才开放合作,树立全球视野,通过布局建设离岸基地、人才飞地、提高人才来鲁留鲁便利度等措施,加强与国内外科教和人才资源密集区域的合作。

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用好人才。要营造一流人才生态,持续优化人才制度供给,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攻坚,推进人才制度创新,更大力度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健全完善多元化引才用才机制,提升人才的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最后希望山东,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只有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营商环境良好,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清除,新质生产力的竞争力才能得以放大。要把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走在前、开新局”的高要求,牢牢记在心中,把握时代使命,坚持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加快通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齐鲁样板再创佳绩。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资源约束趋紧、“双碳”标准加严背景下,更需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山东积极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进一步强化财金政策协同联动,建立多元化产业链和投融资机制,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相信山东的未来一定会更快更好更强。

山东新质生产力科技产业创合-周荣江|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网 http://www.zgzcinfocom.cn/v.php?info_id=1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