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三国,众人总会首先想到那足智多谋,帮助蜀汉建立基业的诸葛丞相,但在历史上蜀汉虽有诸多名将,可到了后期军事方面一直不算强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传中

而诸葛亮更是在指挥决策上接连出现失误,这也让后人对他的领兵打仗能力产生了质疑,诸葛亮究竟有没有军事能力,或许从李世民的评价中,能窥探一二。

识人不清,重大失误

诸葛亮在带领蜀汉作战之时,确实有过奇谋,譬如五出祁山之时,面对当时军中粮食短缺,后备力量不足时,临危不乱,使出一计瞒天过海。让魏国不得不防守麦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传中

除此之外,借东风、智取华容、草船借箭等等,都能够体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且其拥有在战场上临危不乱,稳定军心,思索良策应对的能力。

如果没有诸葛亮,那么蜀汉多年的北伐大计,不可能浩浩荡荡地进行了这么久,面对魏军的强势,早在最开始,蜀汉便早已毫无胜算。

但这也并不能代表诸葛亮是个有将帅大才的人,他在战场上设计良策,智取敌军的同时,也犯下了一些军中大忌,导致了蜀汉在战场上的失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传中

其中诸葛亮最大的一次失误,莫过于北伐时街亭的丢失。当时北伐大业刚刚开始,第一次北伐时,蜀汉军队势如破竹,魏军也没办法从他们手里讨到什么好处。

诸葛亮当时坐镇祁山,联合三郡背叛曹魏一同北伐,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但在进攻祁山的时候,面对众人的好言相劝,让魏延等人领兵,诸葛亮却坚持自己的意见

他还是更加看好军中的马谡,认为他能堪当大任。刘备生前便劝过诸葛亮,“马谡此人,不能太过重用。”可诸葛亮却并没有听进去,还是坚持己见,选择了马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传中

但马谡此人有着很大的毛病,性格太过自负,这在战场上是大忌,主将的一次自负,可能会让整支部队全军覆没。

诸葛亮很快便因为自己的识人不清而付出了代价,马谡在坚守街亭,这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时,并没有完全按照诸葛亮的指挥去做。

更让人理解不了的是,马谡竟然放弃了地势更加低洼的山下城镇,选择带着军队上了南山拒守。这不仅让整支部队陷入了孤岛之上,更是直接远离了水源,一旦敌军形成合围之势,那这山上据守的部队,便只能被动等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传中

而曹魏将领张郃也不是吃素的,眼看马谡露了这么大的一个破绽,自然不可能放过反攻的机会,他先领兵围了山,再命人切断了供给山上的水源,让山上的马谡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都不用曹军多费力,山上便已经溃不成军,张郃一击即破,蜀汉彻底失去了街亭这一重要的战略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传中

街亭的丢失,对于整个战场的局面影响是巨大的,更是影响了北伐的进程,诸葛亮筹谋多年,最终还是落得一场空。

虽说战略要点的丢失,与马谡的狂妄自大,不听指挥脱不了干系,但诸葛亮也有一个识人不清的罪名,若非他坚持,这么重要的任务并不会落到马谡的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传中

兵败如山倒,诸葛亮只能带着蜀军撤回了汉中。但这一次北伐的失利,并不是诸葛亮在战场上出现的唯一一次失误,他究竟还犯了哪些错误呢?

无人可用,过于保守

街亭失守之后,主将马谡自然是要接受惩处的。虽说马谡是战场失利的根源,但他还真不是个草包,他是个有能力的将领,只不过优缺点都很明显,不然诸葛亮也不会坚持让他上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传中

但回到汉中之后,战场的失利自然是要清算,于是就有了诸葛亮含泪斩马谡这一幕。依照军法,诸葛亮自然是一点错处都没有,战争的失利需要人承担责任。

可基于蜀汉当时的情况给长远来看,诸葛亮的这一行为其实弊端大于好处。

军法严明了,可军中的将领会因此人心惶惶,谁都不想因为这样的原因被处罚,个人在战场上实行战术布置时,心理压力就会更大,限制也会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传中

对于损失了不少大将的蜀汉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谁都不想在生死一线的时候,还要担心自己战败回去,会不会被军法处置,还有没有活路可走。

一旦担忧得过多,那将领便会无法看清当下局势,直接影响到一场战役的输赢与否。

一场大战的失败,影响是深远的,不单单是蜀汉的士兵和将领,就连诸葛亮也不可避免地被战场的失利所影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