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杭州深夜,纷纷扬扬的雪花给城市穿上了一件银装,气温逼近零下。

夜幕降临,一个佝偻的身影推着一辆装满废品的三轮车在风雨中艰难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乎每天,杭州人民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但谁也想不到,这个拾荒的老人其实是浙江大学的退休教授王坤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吹日晒,王坤森每天晚上都会准时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翻遍每一个垃圾桶,捡起每一张废纸。

整整11年,4000多个夜晚,走了80000里路,他捡超过200吨废品,日复一日的坚持下他只做一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他是傻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但对王坤森来说,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本应安享晚年的年纪,王坤森为何会深夜拾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贫瘠的童年

2023年5月29日,一则令人心痛的消息登上热搜引起不少人关注。

王坤森老师的妻子王秀云奶奶因脑梗离世让人他痛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环球网,链接已附文末

伴随着王秀云奶奶的逝世,王坤森的生活和事迹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

或许有人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一定听过他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就是著名“拾荒助学”的退休教授,这位90多岁的老人从退休开始捡废品,整整11年时间他从未间断。

而说起他捡废品的原因,并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帮助无数贫困孩子读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出生的王坤森是一名优秀的退伍军人,退伍后转业后他来到浙江医科大学从事国防教育工作。

2012年,王坤森退休,也正是从这时候,他开始了另一种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辆三轮车,一身破旧衣服,夜空下,拾荒助学的王坤森,成为这座城中最暖的“星”。

他繁忙的身影走过一条又一条小巷,翻遍街头垃圾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年时间里他靠着捡废品帮助了7个孩子上了大学圆了梦想,浙江大学还专门为他成立了“王坤森助学基金会”。

而说起王坤森老人为何会走上这条路,这都源于他朴素的同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链接已附文末

1991年,还在浙江大学任教的王坤森在报纸上看见了一张“大眼睛女孩”苏明娟。

希望工程将镜头对准8岁的苏明娟,水汪汪的大眼睛透露出对学习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想上学”四个字刻画了无数贫困孩子的艰难处境。

这张让全国人民都记住的眼睛改变了王坤森的生活,看着报纸上的女孩他想到了自己童年苦楚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时候的王坤森家境贫寒,母亲因疾病早逝,自己被父亲拉扯长大。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对王坤森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为了填饱肚子,他甚至去有钱人家的猪食里翻出点豆子、红薯充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衣服穿,他就挨家挨户去人家门口翻垃圾找点能穿的衣服。

为了生活,他早上4点起床去街角捡别人扔下的烟蒂,然后用纸包加一些新烟丝卖给那些干苦力的人,赚一点微薄的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年龄小,王坤森还经常受到附近小混混毒打,艰难的童年生活让他深知贫困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他不愿看着那些原本该上学的孩子因贫穷去打工种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己淋过雨,就想为他人撑伞,王坤森决定资助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

但他的退休工资每个月仅有6000块,这些欠根本没法帮助孩子上学,想到这王坤森有些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想起了儿时的办法——捡废品

靠着捡废品,王坤森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救赎

2012年王坤森跑到家附近的一家旧货市场淘来一辆二手三轮车,此后这辆车就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年下来,因为熬夜捡废品王坤森的身体并不好,腰严重佝偻,后来很多人劝他让他白天出门,白天人多垃圾也多。

但王坤森执意天黑才出门,这不是避免熟人看见消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是王坤森认为白天也有很多捡垃圾的人,他们靠捡垃圾为生,自己不能砸人家饭碗。

纸壳子、易拉罐、废旧衣服等等,王坤森沿着街边的垃圾用挨个翻找,寻找有用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晚上出门,次日凌晨回家,这样的拾荒生活他坚持了11年。

捡一晚上垃圾,他能赚15块钱,一个月就是400,在加上自己省吃俭用和养老金的钱,他一个月最少能拿出5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这些,王坤森脸上难掩开心和骄傲。

王坤森经常走的一条街上,餐饮店老板晚上闭店的时候总能看见王坤森在门口的垃圾桶翻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人民网,链接已附文末

渐渐地越来越多人知道王坤森的事情,不少门店自发将自己店里的包装纸、盒子、瓶瓶罐罐等等整理好,放在店门口等着王坤森半夜来拿。

同楼的邻居、附近的年轻人,有的甚至连钱带废品都整理好放在王坤森家门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拾荒的时候,不少爱心人士看见王坤森过来还会主动给他送水、送西瓜,帮他抬废品到三轮车上。

大家默默无言的帮助着这位老人完成他的拾荒助学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有人计算,按照每晚一刻不停的捡50到150斤废品,11年,王坤森捡废品总数量超过200吨。

一张张废纸、一块块废板和无数瓶瓶罐罐,王坤森攒下6万块钱。

这6万块钱他没有给自己花一分,全部用来资助贫困生帮她们圆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新华社,链接已附文末

他的善举也迎来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捐款,遇见每一个好心人,王坤森都会掏出随身的本子记着对方的名字和金额。

2022年,王坤森友拿出7万块钱全部捐给了浙江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12月,爱人人士刘女士寄来药品,并且拿出60万善款汇到了基金会上

王坤森的善良感动了无数人却一直改变不了身边的那个“反对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对的声音”

对于王坤森拾荒助学这件事,妻子王秀云“不愿意”。

她知道王坤森身体不好,总是劝他不让他去,但实际上王秀云嘴上的反对仍抵挡不住她的默默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几年时间,她背后默默支持着丈夫的行为,帮她整理给他做饭,最好后勤工作。

即便是嘴上日复一日的唠叨和“抱怨”,但支持的动作从未停下。

但可惜的是,王秀云于2023年5月29日因脑梗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妻子去世让王坤森悲痛万分,6月1日,有记者赶到王坤森家里采访他时,刚进门就看到王坤色正佝偻着身体翻看着一本破旧相册。

相册里存放这他去妻子在拾荒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29号去世的,我30号还是去捡垃圾了,帮助贫困学生是我一生的信念,我现在还没死就要一直做下去。”

伴随着钟表的滴答声,王坤森慢悠悠的说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2月份,有媒体前往颐养院看望了王坤森,妻子离世后,他的身体肉眼可见越来越差劲。

去年1月份,他因为心脏病做了全麻手术,术后他立刻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身体原因,如今92岁的王坤森已经不能再拾荒了,但她助学的善举从未停下。

据王坤森表示,不少人都来看望他给他送东西,与他谈心,素未谋面的爱心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我捡不了垃圾了,但帮助贫困学生是我一生的信念,要一直做下去。”

王坤森日复一日和废品打交道,却用自己的双手捧出了世界上最干净的爱心。

或许很多东西都可以用金钱去置换,但一颗纯洁善良的人心却是无价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