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僧是五台山云游僧人,特来化斋一餐。"那僧人冷不防说出了让崔长者毛骨悚然的话。崔长者作为登州镇上的一员好人,平素积德行善,如何也想不到竟会遭此大劫难。

"即日本处当有洪水之灾,员外可预备船只伺候走路。"僧人话音刚落,崔长者眼前仿佛已经浮现出滔天巨浪淹没了整个市头镇的惨状。他连连点头,急忙问及何时发生。

"但见东街宝积坊下那石狮子眼中流血,便要收拾走路。"僧人言简意赅,留下了一个神秘的线索。崔长者不禁疑惑,这个小小的石狮子又怎会流血呢?不过他仍旧恭敬地应下,让僧人在家中用过斋后,连忙准备起了大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太太,老太太,你每天在这里盯着看什么呀?"两个年轻的屠夫在宝积坊下叫住了那个干瘦的老太婆。

"我、我在等着看石狮子眼中会不会流血..."老太婆战战兢兢地回答。这句话无疑令两个鲁莽的年轻人大笑不已。

"哈哈哈,你这老糊涂了吧!石头雕像哪里会流血?倒是我们宰猪的时候,把血溅到上面说不定还有可能!"说着,其中一人恶作剧般地掏出一把血淋淋的生肉,在石狮子眼眶上使劲蹭了几下。

果不其然,赫然汩汩冒出一股血痕!老太婆见状惊呼一声,立即飞快地跑回家中禀报崔长者。崔长者一家上上下下立马紧急行动起来,将船只固定在河边,预备万全。

就在那一天黄昏时分,黑压压的雷雨云迅速笼罩了整片市头镇。紧接着,滂沱大雨如注般倾盆而下,霎时间便形成了漫天氾濫的洪流。崔长者一家立即登上了码头上的大船,仓促躲避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漆黑的夜色中,惊涛骇浪已经吞没了整个登州城。可怜那些贪婪淫邪之徒,无一幸免,全都被这神罚般的洪水所淹没。反观崔家上下,却因为长者的贤德积淀而免遭波及。当大船在滚滚洪流中颠簸前行时,崔长者依然不忘施展济世恩德。一头初生的小黑猿、一窝幼小的乌鸦、甚至一个溺水的青年,都在他的施救下获救一命。

人言:"物类尚能知恩念德,人岂可无有怜香惜玉之心?"正是崔长者拯救了这些动物性命,日后它们也将以生命来回报恩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水逐渐退去,一切重现太平。刘英虽为崔家所救,却对家世渊源一无所知。直到半年后,他偶然得知了京城失落玉印的盛事,忽然意识到那个预言洪水的神秘僧人,竟然也知晓玉印的下落!

"父亲母亲,我做梦时那位神人曾告知我,玉印就落在后宫琉璃井中。如今朝廷张挂金榜,莫不是那僧人所指?"刘英双手合十,诚恳地请教崔长者。

崔长者深思片刻,颔首道:"果然如此。那僧人非同凡人,怕是天意使然,要你前去报效朝廷。"

于是,刘英便追随着僧人的指示,一路前往京城。凭借这个惊天内情,他很快便获封为驸马郎,位高权重。而崔庆亦得以前往,想要一睹亲眷朋友的热闹模样。

谁曾想,狰狞嘴脸下竟隐藏着如此黑心肠!就在崔庆欣喜万分前来见刘英的时候,后者不仅没有半点恩义之心,反而勃然大怒,狠命将崔庆按倒在地,由牌军狠揍了一顿。

"刘英!你可知这般负心薄义之甚!"崔庆遍体鳞伤,哀嚎一声。可是刘英对他视若无睹,任由狱卒将他押入大牢。

朝野震惊!一时间,人人都在谴责这忘恩负义的驸马郎。包拯大人适时路过,不由分说,立即展开了彻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驸马郎可知,半年前你还是个游手好闲的穷小子?全靠崔老人家救你一命,你竟然如此忘恩负义,实在罪无可赦!"包拯当庭质问道。

刘英支支吾吾,避重就轻,完全不愿招供。包拯见状,反手使计,请刘英到府中贺酒。酒至半酣,包拯突然大喝:"酒已完了,快拿水来续酒!"

"啥?包大人你这是狂妄顽劣之言!朝廷官员竟敢如此看不起驸马!"刘英大怒,口不择言。

"哦?莫不是驸马大人已经忘了,半年前还在洪水中拼死苟活?"包拯冷笑。刘英脸色一下就变了,登时把他从水里捞起、救了他全家的崔长者想了起来。

接下来将是:

"大人别恼怒,小人自知理亏..."刘英哆哆嗦嗦地低下头来,终于无地自容。就在这时,崔长者也冲了进来,指着刘英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忘八尽的畜牲!我救了你一条命,你竟如此负我大恩,囚禁我亲生儿子在狱中遭尽酷刑!今日定要你百般折磨,偿还这罪过!"

刘英抬头看见恩人崔长者,登时汗如雨下。他万万没想到,曾经的救命恩人竟也在这里,此番自己的种种罪行更是无处遁形了。

"大人...小人...小人自知错误,万不敢推诿..."刘英战战兢兢,只能低声下气地认错求饶。

包拯见状,冷哼一声:"看来这位驸马大人终于知道错在哪里了。想当初被洪水冲走,是崔老人家救了你一家老小;如今你竟囚禁他的儿子,简直是忘恩负义、罪无可恕啊!"

随即,包拯便一锤定音,将刘英带了狱中,严加审讯。

最终,仁宗皇帝结合包拯的审理结果,作出了一纸公正无私的裁决:刘英罪该万死,当斩于城旄;崔庆有救命之恩,除授武城县尉;崔家父子更是行善积德,敕令有司设立旌表以作嘉勉。

裁决一出,让整个京城无不为之侧目。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物至贵有恩、物恩则重恩"。刘英终因罪行被处以绞刑,而崔家父子却因德行高尚而获得封赏,可谓是天理循环、应有尽有的结果。

这不仅是一起追溯命案的报应,更是对社会道德操守的一次振聋发聩、警世明鉴。后人回首这段往事,定能有所感悟。唯有行善积德才是人生的正道,否则终将受到惩罚、自食其果,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