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南北朝文学家虞信的这篇《枯树赋》,以一棵老树的由盛转衰自比,表达了自己感怀身世的情感,全文劲健苍凉,读来荡气回肠。

这篇500多字的小文,由于文意晦涩难懂因此流传并不是很广,但毛主席却十分喜欢。

他少年时期就能够熟读这篇赋,周总理逝世后他多次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他朗诵这个小文,主席自己更是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

作为同虞信一样从动荡年代走过来的人,毛主席更能体会诗中的那种世事维艰、人生多难的情怀。

而周总理作为同他一起并肩走过那段烽火岁月的同志,他的离开对毛主席的影响旁人根本无法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

早在1972年,周总理就被京、津、沪三地的多位专家确诊为膀胱癌,当毛主席收到这份确诊报告时,心情十分沉重。

哪怕是如今这个医学发达的年代,被确诊为癌症几乎就相当于宣布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而在当年,毛主席刚刚历经了风波,唯一愿意信任的人只有周总理了。无论从个人感情出发还是国家大事的需要,他实在是无力接受周总理的离开。

因此,他亲自指挥着整个医疗队治疗工作,随时关注着总理的病情变化。同时,将在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接受改造的邓小平调回北京,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以便能让周总理安心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

不过,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就算有人能够为周总理分忧,总理他又如何能够安心养病呢?最终在1976年的年初,周总理的那颗忧国忧民的心脏还是停止了跳动。

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刚传到毛主席处的时候,毛主席正在睡觉,他身边的护士小孟不忍心把他叫醒告诉他这一噩耗。

直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发的讣告送来之后,主席已经醒来在读一本鲁迅全集。

于是,小孟在按照惯例给主席读了一些报纸之后,便将周总理的讣告也读给主席听。当“医治无效,于1976年去世”这句话话音刚刚落下之后,主席眼角的泪水便一直流个不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

周总理生前了三条遗嘱,要求实行火葬不保留骨灰,不要搞特殊,不办追悼会。他的夫人邓颖超同志表示愿意尊重总理的意见,就按照这三条遗嘱来。但毛主席决定前两条可以照办,追悼会不能不开。

于是邓小平同志为周总理起草了追悼会上的悼词,3000多字的悼词全面回顾了周总理的一生,给予了他至高无上的评价。

当追悼会前一天,这份悼词拿给毛主席审阅时,主席终于情难自已,嚎啕大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