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省是全国养蜂大省,不仅拥有“全国第一养蜂大县”江山、“中国蜂产品之乡”桐庐、“中国蜂蜜之乡”丽水等一批金字招牌,还拥有“蜂之语”“恒亮”等全国知名的蜂产品生产企业。今天是“520世界蜜蜂日”,一起来看看我省蜂产业是如何乘“蜂”破浪。

  揭开蜂种神“蜜”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蜂种是助力我省蜂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记者从省畜牧总站了解到,我省饲养的蜜蜂主要以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和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为主,蜂业种源基本能实现省内自给,并对省外供种,种蜂场供种能力和种蜂质量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

在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杭州德兴蜂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只只浆蜂种蜂王已被打包完毕,马上要快递到全国各地。“浙江浆蜂是在引进的意大利蜜蜂基础上,经长期选育形成的王浆高产蜂种,具有泌浆能力强,对大宗蜜源的采集力强等特点,产浆性能较好。转地饲养的浙江浆蜂年群均可产蜂王浆3.5—5公斤,定地饲养的浙江浆蜂,蜂王浆产量最高的蜂群可达15公斤以上。”德兴蜂业总经理、萧山区养蜂行业协会会长杨国泉向记者介绍,2023年,德兴蜂业共向全国销售浆蜂种王1500多只,种蜂300多群。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是浙江省一级种蜂场,也是浙江浆蜂的遗传资源保种场,自1989年该种蜂场建立,已向全国累计推广蜂王5万余只。“现在我们正联合浙江大学开展抗逆新品系选育,以提高浆蜂在抗螨、抗病虫害、适应温度等方面性能。”杨国泉说。

杭州德兴蜂业有限公司只是我省发展蜜蜂种业的一个优秀代表。省畜牧总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已建立健全“保育用”全链条蜜蜂种业体系:保种上,建有浙江浆蜂保种场和浙江华南中蜂保种场各1个,并在全国首次开展了浆蜂集中性能测定;育种上,培育了国家级高产王浆地方品种“浙江浆蜂”,并在持续开展抗逆新品系选育;用种上,全省现有种蜂场24家,其中一级场11家,每年向省外供种蜂上万只。

  破译蜂业致富“蜜”码


  “一户蜂农大概能养120箱蜜蜂,每户一年能有10万到20万元收入。”江山市明鑫蜂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毛光明对于自己从事的“甜蜜”事业十分自豪。他告诉记者,明鑫蜂业共有20户蜂农,眼下正是北方洋槐花开的季节,这些养蜂农户正在山东、辽宁、河北等地逐花放蜂。“蜂农通过冷链物流将从全国各地采的蜂蜜送回江山,合作社负责分销。我们的蜂蜜色泽金黄透亮,入口香甜,有清淡的槐花香味,销量一直不错。”

在江山,从事这份“甜蜜”事业的蜂农并不少。“每年这个时候,江山都有4000多名蜂农踏上‘走南闯北’的追花之旅。”据江山市农业农村局养殖业发展服务中心蜂管科科长黄康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省一级种蜂场2个、规模蜂场(80箱以上)2470个,养蜂员4715名,养蜂互助合作社106家,全市蜂群数23.5万箱。

甜蜜的蜂产品在江山也是“蜂”头正盛。在江山最大的蜂王浆出口企业浙江江山恒亮蜂产品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出口蜂王浆总量占到全国的20%左右,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当下,公司拥有10条蜂产品生产线,涵盖蜂花粉、蜂王浆等多个系列40多种产品。黄康告诉记者,早在2002年,江山市首创了“协会+企业+合作社+蜂农”的蜂业发展“江山模式”。2020年,“江山模式”迎来新升级,由江山蜂产品企业、合作社与蜂农联合而成的“浙江省蜜蜂产业联合体”诞生,通过免费为蜂农提供技术指导、养蜂物资、风险保障,开展保护性收购及‘二次返利’等方式,助力蜂农增收。“在公司和合作社的带动下,从源头上控制蜂产品的原料质量,产品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填补了国际上有机蜂王浆的空白,实现公司、合作社、蜂农‘共赢’。”据黄康介绍,截至2023年底,江山市共有蜂产品公司3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有自主出口权的企业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2023年江山市蜂业总产值15.35亿元,其中养蜂产值3.93亿元,经销加工产值11.42亿元。养蜂规模与经济效益在全国县(市、区)中实现32连冠。

江山蜂产业是我省蜂产业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省蜜蜂饲养量154.6万箱,其中中蜂66万箱,养殖户3.96万户,蜂蜜产量7.92万吨,蜂王浆产量2600吨,全产业链产值达58亿元。

  解锁蜜蜂万种“蜂”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宠物蜜蜂、六边形宠物风箱、蜂蜜香皂……在长兴县畎桥村的“蜂情小镇”,记者看到了各式各样有趣的蜂产品。据长兴意蜂蜂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凯介绍,这些都是他们研发的产品。公司还投资200万元,筹办了蜂疗中医医院,消费者可以在这家医院体验到蜂产品食疗、蜂蜡足疗、中医推拿等项目,“我的初心就是推动养蜂事业‘转型升级’,让养蜂变得‘更好玩’,让更多人把目光投射到养蜂行业。”邱凯介绍,公司每年还承办长兴县蜂旅文化节,对接当地旅行社,由旅行社带游客到“蜂情小镇”,现场采收蜂蜜、品尝蜂蜜、制作蜂蜜肥皂等手工艺品。“让游客玩得好、吃得好,最后再推广产品,游客也乐于购买。”邱凯笑着说。

在桐庐,“蜂之语”蜜蜂王国近期迎来了一批批研学的小朋友,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小朋友们参观了“蜂之语”研发中心,了解蜜蜂的习性和蜂产品的制作工艺等等。“蜜蜂王国里面涵盖参观、互动、蜂文化主题餐体验、旅游购物点等项目,每天能接待近百名游客。”公司董事长王加俊向记者介绍,虽然“蜂之语”已是全国知名的蜂产品品牌,但公司一直在与时俱进,延伸发展蜂产品,如今蜂胶牙膏、蜂蜜饮品都已上市,且销量不错。下一步,“蜂之语”将集中力量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做产品营销与文化旅游一体化的现代化龙头企业。

桐庐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海金告诉记者,桐庐作为全国最大的蜂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截至2023年底,全县主要蜂产品加工企业加工销售产值13.9亿元,实现蜂产业链18.92亿元。下一步,桐庐将以分水蜜蜂小镇为核心打造农文旅融合样板。围绕蜜蜂小镇,打造蜂之语蜜蜂王国科普基地、分水蜜蜂小镇文化客厅、武盛古街蜂产品展示体验中心、天厨蜜源公司工业旅游点、大路蜜蜂友好村等蜂业旅游黄金线路点位。

近几年,我省鼓励蜂业经营者从卖蜂蜜、到卖延伸品、甚至向“卖文旅”转变,先后建成了一批美丽蜂场,拓宽了产业功能,延伸了产业链条,形成了蜂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编辑:程益新)

文章转载自浙江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