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向阳

别看见“小满”就想着“大满”呢。

二十四节气确实有小大: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雨水、谷雨;为啥不小雨、大雨呢?

小暑、大暑,后边还有处暑。

白露、寒露,后边还有霜降。霜降才是大满的露。

所以有小满,凭什么要大满?

大,大你个头

外国人看看天,就四个节气了。老外的历法,只有四个节气,实际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中国人看看天,看看地,就“二十四节气”了;再看看山川草木,就“七十二物候”了。

说起来,中国人也不是一步到位,是越数落越仔细,一步一步过来的。

数落数落节气,我们以现有的文字记录为准:

《尚书》分四个节气,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实际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日中,指春分。日永,指夏至。宵中,指秋分。日短,指冬至。

《吕氏春秋》分十个节气,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日夜分,指的春分、秋分),二至(日长至,指的是夏至;日短至,指的是冬至),再加雨水、白露。

《淮南子》里的《天文训》明确了二十四节气,是天文的说法。

《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

西方世界长年是太阳历,伊斯兰世界是太阴历,我们是结合了太阳和月亮的合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淮地区有个节气农业谚语诗歌:立春天气暖,雨水粪送完,惊蛰多栽树,春风犁不闲,清明点瓜豆,谷雨要种棉。(图/[南宋]楼璹《耕织图》)

我们的传统历法为什么称“农历”呢?因为核心是“农业气候历”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分四类——

一类,标明四季的: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二类,标明冷暖的: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三类,表明水量的: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小满属于第四类,表征动植物物象: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芒种不是大满,因为同期同步,有芒之物比方小麦忙着收(这是“满”),无芒之物比方水稻忙着种(这是“不满”)。

插播一句,二十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的节气

牵那个强 附那个会

看到小满附会一下,为啥不“大满”呢?很正常。即使附会,也老早有人张罗了。满哥完全是后知后觉后扯淡。

以文字记载为准,宋代有人出题,明代有人答题,清代有人再答

宋代马永卿在《懒真子》里说:“二十四气其名皆可解,独小满、芒种说者不一。”

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里说:“夫寒暑以时令言,雪水以天地言,此以‘芒种’易‘大满’者,因时物兼人事以立义也。”为啥“芒种”代替了“大满”,这是要讲讲做人的道理嘛。

但是这个附会,距离二十四节气的发明间隔着两千年呢。

如果是做人的道理,抽冷子塞一条做人道理?为啥其他节气不想着人事道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满的“满”有南北方差异。在南方,“满”指雨水之盈;在北方,指小麦的饱满程度。(图/熊亮《二十四节气》)

附会继续。

清人金埴《不下带编》云:“扑满,器也。攲器满则倾,是倾满也。满苟得,则苟满而已。所以节有小满,而无大满也。”

实际上,这不过是抄袭了一下《尚书》。《尚书》里有“满招损,谦受益”的说法

发现有小满无大满的,几百年来多了去了。“满哥”很多年了。

写诗,写你个打油诗

文化这个东西,是层层累积的。

比方《周易》。原本是《易经》,然后层层注释,合成起来的叫《易传》。

乾卦,六爻,六个象,核心就是六个字。潜、现、惕、跃、飞、亢

怕你看不懂,就用龙来讲解——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

再发挥。字就越写越多。一直多到满哥也写字+写诗了。

满哥6岁读《易经》,然后夜观星象,然后泡北大图书馆,“我们的图书馆里面有好多关于这方面的书,相互印证了以后,好多东西就逐渐的理解了。”

满哥觉得小满相当于“或跃在渊”,大满是“亢龙有悔”,那“飞龙在天”是啥呢?“中满”?

满哥满篇作文确是受惠于曾国藩,显然没看曾国藩原本。因为曾国藩明明白白说过,“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过去的人写的。满哥如果再度娘一下下,可能可以再升级打怪,直接找到蔡襄,原版的“花未全开月未圆”

满哥顺势,创作了三句打油诗,是真正的原创。“半山微醉尽余欢。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

内中“尽余欢”是唯一有古雅之气的,满哥脑子里一定回旋过李叔同的《送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叔同是与谁“送别”?同为“天涯五好友”的许幻园。

谢谢曾国藩

致沅弟 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

“沅弟左右:拂意之事接于耳目,不知果指何事?若与阿兄间有不合,则尽可不必拂郁。弟有大功于家,有大功于围,余岂有不感激、不爱护之理?

惟有时与弟意趣不合。弟之志事,颇近春夏发舒之气;余之志事,颇近秋冬收啬之气。弟意以发舒而生机乃旺,余意以收啬而生机乃厚。

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