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杨佳琪

近日,央行发布了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前4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了7.32万亿元,相较于一季度的11.24万亿元减少了3.92万亿元。这也就是说,4月单月存款减少近4万亿元。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存款同比多减的同时,近期理财市场回暖,居民的资产配置方向在发生变化。不少上市公司为寻求更好收益,也选择购买理财产品。

4月存款大减近4万亿

5月11日,央行官网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前4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3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7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6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187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23万亿元。

从单月情况来看,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了3.92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同比多减6500亿元,企业存款同比多减1.73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同比少增约4000亿元。

这与前两年居民热衷存款、银行存款增量维持高位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全年的存款新增量分别达到了26.26万亿和25.74万亿元。

对于4月份人民币存款压缩的原因,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银行业整体净息差水平持续收窄,存款定期化现象依然明显,一季度揽储高峰期结束后,银行的揽储及考核压力减轻,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压降长期存款成本的情况较为普遍;另一方面,随着存款利率不断走低,部分存款资金流向理财领域,银行现金及货币类理财产品、中低风险的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且风险整体不高。”

存款向理财、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等产品的分流转化,已成为当前市场的一大特点。随着存款利率的不断下行,居民的资产配置方向也在发生变化,从存款转向其他投资或消费的趋势更加明显。

据中信证券研究测算,今年3月份银行理财规模环比降低约1.2万亿元,截至4月19日理财整体规模扩张至28.97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了2.17万亿元。

近期,多家银行官宣下架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经济导报记者此前调查发现,虽然部分银行暂未下架3年期大额存单产品,但是目前也出现了产品“额度不足”情况。

“本来想存定期,刚刚问了一下,一年定期存款利率1.7%,二年期利率1.9%,三年期利率1.95%,感觉存款的利率越来越低了。”刚刚从银行咨询出来的梁女士心里犯了嘀咕,“大额存单也没有额度,本来想存个一两年定期,但利率太不合适了,真要考虑其他的理财方式了。”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寻求更好收益

除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居民有所增多,不少上市公司也纷纷选择购买理财产品,希望能够获取更高的收益。

据Wind信息显示,从4月27日至5月14日,山东共有14家上市公司披露称,以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自有资金,另一类是暂时闲置募集资金。

其中,海利尔(603639.SH)称投资总额度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公告显示,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自有资金、获取较好的投资回报,海利尔及其子公司在保证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拟循环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购买安全性较高、流动性较好(不超过12个月)的保本收益型或中等及以下风险型、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在额度范围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

部分上市公司对于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也进行了详细说明。泰和新材(002254.SZ)于4月29日公告称,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议案》,同意公司(含控股子公司)使用暂时闲置的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或券商收益凭证,累计有效额度不超过人民币7亿元。

泰和新材表示,要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期限短(不超过182天)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R2 稳健型)或券商收益凭证(本金保障型,风险等级≤R2 中低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近年来总体趋势是由投资再生产转向债务最小化,扩大投资的意愿明显降低,企业对于现金流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这也是部分企业愿意将闲置资金购买理财的原因。”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