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方将同普京总统就中俄建交75周年背景下双边关系、各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普京访华期间,两国元首计划签署联合声明,详细讨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所有问题,确定进一步发展俄中务实合作的主要方向,并就最紧迫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普京就任俄罗斯新一任总统,首访国家为中国。而此前,中方对普京总统就职表示祝贺。

据环球时报的消息,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3月中旬公布的总统选举初步计票数据显示,普京的得票率超过87%。这意味着普京事实上已经赢得大选。普京曾于2000年、2004年、2012年、2018年4次参加总统选举并胜选,但得票率均低于本次大选。本次总统选举后,现年71岁的普京将开启第五个总统任期,任期为6年。普京在竞选总部发表讲话,感谢所有选民的支持。他表示,俄罗斯是一个大家庭,本次选举结果体现了选民的信任和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上旬,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宣誓就任俄罗斯联邦第八届总统,正式开启六年总统任期。在宣誓后,普京发表就职讲话。他在讲话中对俄全国人民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与西方的战略对话可以进行,但必须在平等基础上推进。他还说,他将尽全力不让人民的信任落空。讲话结束后,普京在室外检阅了克里姆林宫警卫团。这是俄罗斯首次在重大战事发生后,迎来总统就职仪式。在俄乌冲突依旧的背景下,普京的此次就职备受关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对普京总统就职表示祝贺。此前,中方已向普京总统致贺电,祝贺他当选连任,相信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俄罗斯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将不断取得新成就。他表示,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双方始终秉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据红星新闻的消息,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布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任命米舒斯京为俄罗斯政府总理。早些时候召开的国家杜马全体会议以375票赞成、0票反对、5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米舒斯京出任新一届政府总理。据红星新闻援引俄罗斯媒体报道,普京正式就任新一届俄罗斯总统后,俄上一届政府按照相关程序辞职,米舒斯京以代理总理身份继续履行职责。现年58岁的米舒斯京自2020年1月起开始担任俄罗斯总理。

普京任命前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为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免去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安全会议秘书职务,另有任用。普京提名此前担任第一副总理的安德烈·别洛乌索夫为俄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的任命是最大的意外,他是一位专门研究经济的文职官员,并不以战场知识著称。但克宫发言人说,这项安排是为了确保国防支出符合国家整体利益。他说:“谁对创新更加开放,谁就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如果不懂预算开支,那俄罗斯的经济显然很难支撑旷日持久的武器弹药消耗。所以,如何能够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发挥最大的军事战斗力,成了俄国防部长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难题,很显然,相比于绍伊古,身为经济学专家的别洛乌索夫更加适合眼下的情况。而就在俄罗斯重大人事调整之际,中国正在继续为解决俄乌冲突贡献中国智慧。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表示,5月上旬,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开展了第三轮穿梭外交,先后访问了土耳其、埃及、沙特和阿联酋。访问前后,李辉特代还同巴西、印度尼西亚、南非、哈萨克斯坦等国官员进行沟通。中方劝和促谈的不懈努力得到各方积极评价。本轮穿梭外交期间,各方都对当前冲突局势可能进一步升级表示担忧,各方普遍赞同中方就呼吁局势降温提出的主张。

早在今年2月,中方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开展了第二轮穿梭外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已满两年,过去两年来,我们从未放弃劝和的努力,从未停下促谈的脚步。中方同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在内的各国深入沟通,为应对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没有袖手旁观,没有拱火浇油,更没有从中渔利。毛宁强调,我们将继续开展穿梭外交,凝聚各方共识,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贡献中国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克兰危机爆发,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美国和北约扮演了煽风点火、拱火浇油的角色,是危机的始作俑者与推动者。如果无视这一点,那就难以真正解决问题。中方提出的“摒弃冷战思维”“停止单边制裁”等主张,直指痛点,有利于世界进一步看清乌克兰危机的症结所在,美国与北约应当深刻反思。形势越是复杂,越需要冷静务实,越要慎重行事。中国主张为危机的解决提供了可行方案,值得有关各方深思,给重建和平一个机会。

普京表示,中方提出务实和建设性举措,即实现和平要放弃牟取私利和不断加剧紧张局势,要最大限度减少冲突对世界经济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负面影响。中方的举措发展了必须摒弃冷战思维、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遵循国际法准则、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等思想,注重其全面综合性和相互关系。遗憾的是,这些倡议并未得到乌克兰及其西方支持者的积极响应。他们不想在相互尊重和考虑彼此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平等、坦诚和公开的对话。

中国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正能量,中国也表达了对国际关系中和平原则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多边主义和协商解决问题的重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外交风范。尽管存在着各种复杂因素和利益冲突,但中国仍积极与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通过合作与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推动乌克兰危机的解决,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更多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