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始终以人民司法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政治自觉抓实抓好青年工作,为青年干警搭建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舞台。近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青年说”活动,引领青年干警凝心聚力投身法治建设,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在持续深化“八大工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围绕“青春本色”“青心如磐”“青法颂歌”三个篇章展开,来自全市10家法院的青年干警代表紧扣“惜青春之光 发时代之声——奋力投身新时代新征程”主题,深入分享学习和工作体会。同时,通过音诗画、歌舞、情景剧等精彩表演,展现新时代法院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和闪耀风采。

5月20日,南通日报推出专版《坚持能动履职 谱写青春华章——南通法院“青年说”活动掠影》,刊发部分青年干警代表的发言,展现南通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能动履职,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生动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01

青春里的冒险 是成为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婷

市中院民一庭法官助理

青春是什么?是30岁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李大钊;是29岁首译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是不满16周岁开启七年知青岁月的习近平……青春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比贪恋、而谓之“年轻”的那段青葱。青春从不被定义,我们置身其中一面寻找,一面获得,在生活的撞击中诠释、构建、成为自己。

那一年,我用声音印制立体的法院名片

如果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自己真正融入了这座法院,我想得从那些年的小小讲解员经历说起。当时刚入职法院,对法院的运转并不熟悉,除了日常的旁听庭审,便是在一次次讲解中领略法院的魅力。

从立案大厅、文化长廊到科技法庭,那些年,南通中院初心如磐,以奋斗的步履丈量法治之路,留下了踏实的建设印记;这一年,它扬帆起航,以“融和法庭”蹚出一条社会治理的新路子,1000余名“特邀调解员”燃起一束协同治理的新火把。

我对青春说,稚嫩的声音尽可褪去,为民的初心永不褪色。

那一年,我用勤学紧跟法律的时代前沿

凌晨四点的出租屋里,北京还很安静;早晨六点的公交车上,京味儿已经开始喧闹;深夜十点的马路上,我们等待着末班车。回望在最高人民法院借调的半年时光,已经可以笑说见过北京的二十四小时。

那是一段无比纯粹的岁月,充斥着调查、研究与论证。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处类似民事学术与实务的大熔炉,我们接收着各巡回法庭有关具体案件的意见征询,倾听着各大高校教授有关司法解释的起草建议,走访着全国一线审判业务专家。这种鲜活的碰撞,杂糅着苦恼与惊喜,而更多的是每一位法律人对民法典时代的感恩。

我对青春说,漫长的人生尽可辛苦,奋斗的意志永不停歇。

那一年,我用同理感知人间的四季冷暖

第一次见老缪,还是他坐在被上诉人席上,代理他40多岁的儿子来解决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受害人是外地来打工的,事故过去一年多了,一分钱赔偿款没拿到。本想着十几万赔偿款哪怕分期应该能够调成,可两个月打了几十通电话,就因为几万块的差距僵持在那里。

维持吗?我再打电话过去,老缪已经因为心脏问题住进了医院。

调解过程中,老缪常常一脸无奈,“孩子不懂事,前些年赌博弄得家里没钱了,我也想破财消灾,可亲戚都借了个遍,再不行,也只能当老赖了”。听完老缪的失落,我只说了一句“我再去做做工作”。

我跟对方说,“谈了这么久,就差这么点,回头判了他没钱给,你还得申请执行,早点拿钱回家养好身体、带带孙子呀”。一定要当场给现金的受害人,也终于松了口。

隔天上午,老缪带着钱来到了法庭,五块、十块的都拿过来凑了,可人却明显轻松了许多。

我对青春说,法律的条文尽可严肃,司法的温度永不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02

做一名从“1”到“1+”的青年法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艳云

如东法院栟茶法庭员额法官

一颗青春的种子要用怎样的方式让它生根发芽?我想用一段十五年的经历来作答。

2009年8月,我从校园进入法院,于是,我的青春奔赴在送达和保全的道路上,沉浸在如山的证据和案卷里,贯穿在无尽的沟通和调解中。我心中的这颗种子,在司法实践沃土的滋养下,在信念勇气的灌溉下,从“1”到“1+”,茁壮成长。

办理案件时,加上一些温度

懂民风,体民情,接地气,才能真正探究案件背后的真相,才能妥善处理矛盾,化解纠纷。我所在的栟茶法庭辖区毗邻黄海,在几代前辈的不懈努力下,法庭的法官拥有了统一头衔——船头法官。

对“船头法官”来说,渔船、货船、舢板船都是办案场所,码头、船上都是庭审现场。去年休渔期,我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的庭审“搬到”船头。庭审结束后,原告感慨,“三年了,还以为钱要不回了,没想到法官会到船上来开庭,真是太感谢了。”

掌握实情,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投入真情,才能急群众之所急。如今,我和前辈们一样,春夏秋冬、从早到晚,永远“在路上”,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到的真诚、感受得到的暖意,在司法为民的宏大叙事里传递着法治引领向善的无声温暖。

提炼规则时,加上一些广度

如何更好地发挥典型案例的作用?如何总结出更具说服力、更具操作性的类案规则?我开始思考更多。

两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驾培机构帮助挂靠教练员规避行业准入制度,极大增加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案件审结后,我向交通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促使主管部门开展调研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召开专题会议并发文规范驾培机构经营行为,该建议也获评南通法院2023年度优秀司法建议。

这些年来,我主审的案件获评全省法院“百场优秀庭审”,这不只是案件获了奖,更是规则得到了确立与肯定。此外,结合审判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我通过巡回审判、民法典宣讲等形式,走上讲台、走进电台,在个案之外的更广维度上发挥司法的引领作用,让案件成为案例,让裁判文书成为裁判规则。

落实改革时,加上一些力度

改革的步伐永不停歇,我始终告诉自己,只是了解改革的内容“远远不够”,要做积极的探索者、实践者。2022年,我走上民事速裁审判团队负责人的岗位,怎样为公平正义按下快进键,我在这里放上了一个加号:细化案件流转规则、统一程序认定方式和审理思路,在“要速度,也要温度;更高效,也更公平”理念的指引下,年度团队案件组织调解率百分之百,调撤率达到百分之七十。

日新月异的技术与略带钝感的法律,相互碰撞融合出崭新场景。前不久,我联合基层解纷力量,在刘埠国家级中心渔港政务中心的“融和法庭”里,实质性化解了一起借款人死亡后,出借人起诉借款人配偶和子女的民间借贷纠纷。当事人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当场履行后案结事了。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治已病”的同时“防未病”,用好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是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的“器”,更是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道”。

十五年法官路,见证了我从“1”到“1+”的历程,就像要创造一条河流,我们做它的源头,在基层的基层,在一线的一线,一个案件一个案件地积累,一代又一代法院人地共同奔赴,风中登船,田间析法,我愿以赤诚热爱,完成远远不够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03

在网格法治驿站 和老百姓走得更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丹

启东法院吕四法庭法官助理

2019年,刚毕业的我从湖南来到启东,成为启东市人民法院的一名干警,次年四月,我被调入吕四人民法庭,开启了我与这个依海而生、因港而兴的千年古镇的故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了更好地帮助人民群众化解纠纷,更好发挥人民法庭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我们法庭筹划建立网格法治驿站试点,地点选在了启东市海复镇庙基村。

“小窝头,欢迎你。”刚到庙基村,一个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老伯向我们打着招呼,庭长告诉我,这位老人叫倪伯苍,是庙基村的“法律明白人”,10年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千余起,写下数十万字的“民情日记”,大家都很敬重他。我没有想到面前这位瘦小的老人身体里蕴藏着如此的法治光芒和奉献精神,这深深地影响着我之后对工作的态度。

我们把网格法治驿站这一设想告诉倪老后,他一拍巴掌说,“这个想法好,相当于把法庭搬到老百姓家门口,能让老百姓少跑不少路呢”。

蓝图绘就,贵在落实。说干就干,第二天,启东市第一家网格法治驿站成功挂牌。刚挂牌没多久,两个年轻人因为家庭矛盾,吵吵嚷嚷地来到了驿站。当时正在驿站值班的我,从你一言我一语中了解到,男方此前在上海做小五金,后生意不景气返回家中,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经常在家看直播消遣,甚至还给一些美女主播进行打赏,双方因此多次发生争吵。

找到问题症结后,倪老和我决定开展 “背靠背”调解工作。一方面,倪老拉家常式地做男方的思想工作,从家庭责任和夫妻忠诚方面对其进行教育;另一方面,由我来负责安抚女方,帮其寻找夫妻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解,男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重新找一份工作,并保证不再沉迷于网络。女方也认识到闹情绪并不利于问题解决。于是,我们趁热打铁,组织双方坐下来,面对面敞开心扉,小夫妻俩说开了误会、解开了心结,手牵手离开了驿站。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内心也有一份小小的感动。我逐渐明白了庭长常给我说的,“法槌有时很难敲开当事人的心门,调解可能会增加工作量,但调解成功就会有判决达不到的效果”。

彼时,网格法治驿站刚刚起步。一时间,村民们奔走相告,驿站也多了很多咨询方面的业务,村民们打趣道:“这里是我们的咨询室,你们成了我们的咨询师。”我们也将庭审、调解现场搬到当事人家中、网格,巡回审理成为我们法庭办案的常态。在这个驿站里,我们收获了调解成功的喜悦、群众真情实意的感谢,还有很多面锦旗,更多的是,我学会了和老百姓走得更近。

在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如火如荼进行的日子里,我们织密多元解纷前沿防线,联合20余个网格共治力量,创建一系列“倪伯苍式网格法治驿站”,这一实践是启东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建设的一个缩影。它疏通了诉源治理的“微脉络”,形成了“以点带面、点面相促”的法治乡村新格局,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省法院优秀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作为青年干警,我们正接过红色血脉的接力棒,奔赴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扎根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汇聚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04

追光而行 逐梦青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金萍

通州法院刑庭员额法官

虽然算得上是一名“90后”,但我进入法院已经有12个年头了。12年,4000多个日夜星辰,早已不知不觉间充盈着我的内心,装点出一个法学生的逐梦青春。

基层法庭的“小陀螺”

在通州区人民法院里盛传着这样一句话,“青年人要下到最能锻炼人的基层去!”为什么锻炼人,又为什么下基层?我的工作第一站——原通州法院张芝山人民法庭给了我答案。

从婚姻家事案件中看尽人生百态,从合同纠纷中感受专业繁杂。人案矛盾大的时候,我需要同时跟着3位法官,每天忙碌于送达、调解、开庭,还有庭里的宣传、党建、内勤,这样的工作节奏,常常吃住在法庭,也把我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陀螺”。

然而,也是这样的5年法庭时光,磨炼了我的豁达坚韧,教会我忙中有序,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法律思维和群众语言,于人间烟火中守护基层百姓的万家灯火。

执行一线的“女汉子”

2018年,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战役打响。我作为青年力量,被输送到执行一线。刚到这个95%以上是男同志的队伍,内心更多的是“惶恐”。怕的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的起早贪黑,也怕个子不高、气场不强的我,面对嚣张跋扈的被执行人,能不能镇得住?

可当我真正开始融入这支队伍时,看到执行老兵袁东华长期扎营执行,却一次次“失信”于女儿的信息;看到执行女兵葛娟为了兑现工人工资,重压之下谈判抵押权人而熬红的眼睛;再到自己用女性特有的耐心、永不言弃的恒心,收获当事人的一次次暖心时,我才更加领悟,执行的一头是执法如山,另一头是民生福祉,从一纸判决到权利实现,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使命和担当。

从2018年到2023年,我办结案件2100多件,年均350件。从“弱女子”到“女汉子”,这是我执行6年的无悔青春。

刑事审判的“追光者”

时间的齿轮再次转动,今年年初,因为岗位调整,我来到了刑庭。“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法槌起落的千斤重担和责任,这一刻变得更加具象化。

在刑庭的100天,是我倍感焦虑的100天。刑事审判的思维、庭审经验的积累、法律政策的研读、政治大局的把握,每一环都要从头学起。查事实,审证据,学程序,钻法律,促调解,8小时已经远远不够,只能抓紧一切时间来充电。于是,我下班比以前更晚了。幸运的是,这个平均年龄31岁的年轻集体,将青年的朝气与活力,团结与拼搏融入日常,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力量。每晚大楼里亮灯最多的是我们,灯亮到最晚的也是我们,我们犹如不知疲倦的“追光者”,熬夜奋战,向着公平正义的路,全力冲锋!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守。细数这12年,满程荆棘勇跨越。开出南通首份“信用修复证明”,获最高院、省高院、省信用办肯定推广;向支付宝公司发送的司法建议获得回函感谢;全国法院系统案例分析三等奖、全省优秀论文……还有那站在熠熠国徽下的高光时刻,一路繁花一路歌。

甘将奋斗作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于脚踏实地中细细耕耘、在仰望星空下坚守选择,我们吃过的每一份苦、受过的每一份累、流过的每一滴汗都不会白费,它们会成为一束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谢 洲

审核:顾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