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鲁迅,这位文学巨匠,在谈及他的原配夫人朱安时,他是这样描述的:“她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爱情什么的是我所不知道的。”

他们的结合,是旧时代封建包办婚姻的产物,而非两颗心自由相爱的结果。

1925年,鲁迅遇到了一位女子。两人从良师益友再到知己,最终走到了一起。

这位女子,虽未与鲁迅结婚,但她却为他诞下了唯一的子嗣,在两人频繁的书信往来中,鲁迅曾用“害马”这一称谓来称呼她。

那么,这名女子究竟是谁呢?她与鲁迅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安——包办婚姻下的产物

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妻子,她是一位深藏于封建桎梏下的女子,她的身上充满了旧时代的沉重与压抑。

她是那个时代大部分女性的缩影,裹着小脚,未曾接受过教育的洗礼,被包办婚姻的枷锁牢牢捆绑。

1899年,朱安被选中为周家长孙的妻子。在当时按照绍兴当地的传统来说,妻子比丈夫大两三岁是最为合适的,也就是所谓的“女大三抱金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的母亲非常满意这位儿媳妇,但此时鲁迅奔赴日本留学,结婚的事宜也就暂时搁浅。

在日本的鲁迅正在开展他的文学活动,家里这边不知道怎么地传出鲁迅早已在日本结婚且有了妻子的谣言。

为了尽快举行这场两家人都满意的包办婚姻,鲁迅的母亲开始频繁催促他回家结婚,但一心扑向学习且反感包办婚姻的鲁迅怎会被束缚呢?

一天,家中突然来了一封急报,鲁迅的母亲现在危在旦夕,快要不行了,只盼他回家见最后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鲁迅火急火燎地赶回去时,发现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部布置上了喜庆的红色,家具都是新的,这时的鲁迅屈服了。

朱安对于这个丈夫并不了解,只听说他喜欢大脚的女人,但自己从小缠足,并不是大脚,为了讨得欢心,便穿了一双大的绣花鞋,里面塞满了棉花。

不料就在下轿的瞬间,鞋子却意外脱落,露出了她那双缠足的小脚。这仿佛也喻示着她之后是不幸。

婚礼上,鲁迅面无表情,像个木偶般任人摆布,别人让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鲁迅对着这个被母亲强塞进来的妻子,没有任何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晚,他没有碰朱安,搬出去睡了。哪怕在第二天新婚夫妇拜祠堂也没有去。朱安对于他来说是母亲强塞给他的礼物,他甚至不能反抗,没有爱情可言。

婚后的第四天,鲁迅便再度前往日本继续他的学习生涯。

对于朱安呢?他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为什么不喜欢自己。谁也不知道她这四天是怎么过来的,是在房中默默流泪吗?

对于鲁迅来说,他想过离婚,但在那个封建的年代,一个女子被夫家退婚或者被休,会遭受到社会的无数指责和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安的一生,就像一部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悲剧。她是旧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她一直都处在被动的地位,一切好像与她有关,又好像与她无关。

她的一生都在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从未有过选择的机会。她用自己的青春和幸福,换取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婚姻和一个孤独的晚年。

“害马”、“嫩弟”

许广平于1898年出生在广州的一个士大夫家庭里。许广平从小便跟着哥哥在私塾学习。许广平的性格也养成了一种无畏坚韧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许广平刚出生不久,在父亲的“碰杯为婚”的约定下,她与马家订了婚。

相对于许家来说,这个马家完全就是“流氓做派”,这并不是什么好人家,相反的是那种欺负乡里乡亲横行霸道的劣绅。

在许广平渐渐长大知晓这件事情后,深感厌恶,她反对这场婚事,不接受这种包办婚姻,更何况对方还不是什么好人,更不想与其有任何瓜葛

不过后来在许广平哥哥的一番出面下,与马家的婚事也暂时平息了,但之后马家并不愿轻易放手,也一直骚扰着许广平都被她回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2年,许广平考入了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那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她与鲁迅命运交织的起点。

许广平早早地就已经听过鲁迅的名声了,她坐在第一排静静等候着鲁迅的到来。

只见鲁迅身着有些许褪色的暗绿夹袍,外面套着一件黑马褂,那一寸长的黑发看起来又粗又硬,身上也满是大大小小的补丁。

课上,同学们都被鲁迅幽默的授课所深深吸引,许广平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广平很喜欢鲁迅的课,也非常喜欢他的文章,带着对鲁迅的敬仰,许广平鼓起勇气,给鲁迅写下了一封信。

她坐在书桌前,拿起笔,心中充满了对当前中国教育的思考。她将自己的惆怅与苦闷倾诉于纸上,希望鲁迅能够给予她一些指引。

发出信件的许广平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想象着鲁迅收到信后的反应,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忐忑,他究竟会给自己回怎样的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天后,鲁迅向她回信了,只见鲁迅的字迹工整而有力,他非常细致地回答了她的问题并开导了她。

许广平被鲁迅那种永不屈服、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深深吸引,她看到日期就是自己发信的那天,这意味着鲁迅在深夜时分,依然抽出时间为她写下这封长信。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两人一直以一种书信的形式频繁往来,他们的信件中充满了对文学、教育、社会等问题的探讨和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性情相投,观点一致,关系也更进一步。许广平决定亲自登门拜访,但当时鲁迅家中还有客人,许广平和同学呆了没多久便退出来不再打扰了。

临走前她瞥到了三寸金莲走路摇摇晃晃的师母朱安,她不明白这样的两个人为什么会在一起。

一天鲁迅带领学生们出校参观游览,游玩回来后的许广平也难掩好心情,她坐在桌前,提笔就给鲁迅写信,心中将自己的喜欢也毫无保留地表露了出来。

随着女高师风潮的愈演愈烈,鲁迅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也源源不断地给予许广平力量。杨荫榆的阴谋被一一挫败,许广平对鲁迅的崇拜之情愈发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段共同奋斗的日子里,两人之间的关系悄然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师生界限,慢慢向感情方向发展。

鲁迅对许广平也敞开了心扉,两人之间的感情日渐升温。称呼上的变化也象征着两人关系的转变。

鲁迅开始戏称许广平为“害马”,这并非贬义,反而充满了爱意,是对杨荫榆曾指责许广平为“害群之马”的一种幽默嘲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许广平则亲昵地称呼鲁迅为“嫩弟”,这个称呼既体现了她的俏皮,也蕴含了对鲁迅的深深敬爱。

爱情的滋生,是漠漠混混、不知不觉的

在权力和地位的诱惑下,杨荫榆不惜与章士钊联手,策划了一场针对女师大学生的风暴。

他们公然驱赶学生,企图解散女师大。在这个时刻,鲁迅和许广平并肩而立,共同站在了学生的立场上,誓要捍卫他们的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局势的升级,章士钊开始对学生展开更为严厉的清理行动,将他们一个个驱逐出校园。

许广平也未能幸免。她被警察盯上,无处可去,只能投奔到了鲁迅的家中暂时躲避。

她虽然在鲁迅家中待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却积极地参与到了鲁迅的日常生活中。她帮忙抄录旧刊文章,与鲁迅一同探讨着那些深邃的文字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两人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虽然他们都没有明言,但那份默契和亲近感已经足以让彼此感受到对方的心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能不知道许广平的心意吗?他是胆怯的。他们之间有着17岁的年龄差距,更重要的是,鲁迅已经是一个已婚之人,这是最大的阻拦。

他的人生在遇见许广平之前,仿佛被笼罩在了一片黑暗中。那段被母亲安排的包办婚姻,让他与妻子虽无夫妻之实,但却有着无法割舍的夫妻之名。

虽然自己并不喜欢但如果将她休了,她又有什么出路呢?更多的是被谴责和唾弃吧。所以在许广平的示爱上,鲁迅犹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许广平的爱却是热烈而坚定的。她不在乎外界的看法,也不畏惧世俗的眼光。她坚信自己的选择,也坚信鲁迅是她的真爱。

“我可以爱”这句话,照亮了鲁迅内心的阴霾,也让他看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最终,他不再犹豫,两个人也建立了爱情。

两人也在1927年搬去了上海开始了他们的两人生活。许广平虽未与鲁迅结婚,但却陪伴了鲁迅十年,期间两人生下了一个儿子周海婴。这也是鲁迅唯一的子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十年里,许广平不仅是鲁迅的伴侣,更是他的精神支柱。她深知鲁迅与前妻朱安之间的复杂情感,但她从未因此而心生芥蒂。

相反,在朱安生活困难时,许广平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每月寄去生活费。在朱安病逝后,还为她处理了后事。

朱安虽然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挣扎,但她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毫不怨恨,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老太太,将周海婴视为己出。

对于许广平,她心存感激,认为她是一个真心待她好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朱安,是旧时代包办婚姻的产物,她的一生都深受这一身份的束缚。

在鲁迅眼中,她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传统、家庭、和社会责任的象征,而非他个人情感的归宿。

鲁迅与朱安的婚姻,虽无夫妻之实,但朱安始终恪守妇道,尽心尽力地履行着妻子的职责。

许广平的出现,让鲁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情感共鸣和心灵契合,他的生活似乎被重新点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鲁迅知道,自己已婚的身份和与许广平之间的年龄差距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但许广平的热情和坚定让他开始动摇。

在这场情感的纠葛中,鲁迅最终选择了与许广平走到一起。他们的爱情虽然充满了波折和争议,但却也充满了真挚和坚定。

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雨和磨难,但始终相互扶持、相互理解。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故事,是一段对自由和爱情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