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持续推动智慧法院建设,用科技赋能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公正司法装上“智慧引擎”,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智慧”诉服,彰显司法为民情怀

“没想到现在打官司这么简单、这么快捷,感谢法官教我们线上开庭的办法,真是帮我们公司大忙了!”

近日,在审理原告某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与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施工合同纠纷案中,由于被告公司正处于融资的关键时期,相关负责人员均在外地,为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减轻双方当事人诉累,承办法官耐心指导多名当事人操作线上开庭流程,积极组织双方通过网络“云庭审”进行协商。最终,经过线上开庭,双方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不仅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分歧及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也为企业良性发展铺平了道路。

“近年来,文登区法院围绕审判执行主责主业,不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通过‘手指尖’就能享受线上立案、线上调解等一站式全流程网上解纷服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多受益。”文登区法院立案庭负责人介绍。

文登区法院还坚持科技赋能、智慧引领,在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智慧 E 联区,设置了智能终端系统,为当事人提供定制化诉讼风险分析和法律法规检索等功能服务;深化“多元调解”“云庭”等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应用,推动执法办案质效实现大跃升。

“智慧”设施,全力保障审执工作

“文登区法院始终坚持科技赋能提升审判质效,这十年,我见证了法院的蜕变与成长。”文登区法院综合办公室信息中心刘昌亭回忆十年间法院的变化时说道。

十年前,庭审中法官需翻阅一摞摞纸质案卷材料,十年后,法官动动鼠标就能精准定位查看卷宗;十年前,当事人必须到庭参与庭审,十年后,微信出庭小程序已经成为办案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十年前,当事人需要手写签名,十年后,一块智能写字板就能轻松实现电子签名;十年前,书记员不停地在敲打键盘,十年后,引入了语音识别技术,自动生成庭审笔录,书记员只需稍加修改。

文登区法院共建设科技法庭33处,互联网法庭7处,其中具有语音识别技术的审判法庭6处,实现了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线庭审、语音实时转换、智能审判等功能,有力推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助力提升了审执工作效率。

“智慧”执行,助力破解执行难

执行工作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智慧”执行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日,文登区法院开展“威执亮剑·文法行动”,在执行指挥中心,利用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实时监控、即时调度、执行现场全程留痕。运用“智慧执行”APP,实现与当事人的即时联络。

通过深度应用执行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人”与“物”,实行执行办案、财产查控、网络拍卖、案款发放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加大“点对点”应用,实现与不动产、公积金中心无缝对接,足不出户,便能查询房产、公积金情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总对总’、‘点对点’应用后,我们坐在电脑前便能知晓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不仅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也进一步节约了司法资源。”文登区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如是说。

来源:文登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