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芳华》中再现了中国电影里久以看不到踪影的越战背景,这场战争也是中国当代史上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的战争。

反映越战的电影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了九十年代,随着中越关系的改善,表现越战的电影,渐渐地走出了人们的视线。

九十年代,连谢晋都在一次发言中,称不知什么原因,《高山下的花环》也不得放映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战电影越来越显得模糊。之后,越战逐渐被“南疆战事”所代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3年,女演员张晓敏导演了一部反映越战的电影《大冲撞》。当时在拍摄时,张晓敏已经遇到了种种阻挠,本来在1991年拍完的电影,却意外地遭遇到了莫须有的指责,只好停止拍摄,后来,得到了一位领导的支持,这部电影才继续拍完,并在1993年公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影片已经把越战推向了背景,也没有把更多的镜语,交待战争的原委,它让更多的镜头,瞄准了告别了战争的士兵们,如何适应和平时代的生活,它似乎是一部承上启下的越战电影,终结了之前越战影片动刀动枪的轰轰烈烈,而逐渐回归到和平生活中医治战争创伤的心理层面,战争在影片中,仅仅是作为梦呓中的恐怖音画,正是因为这种背景对战争恐怖的渲染,当年张晓敏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张晓敏也逐渐从影视圈里淡出了。现在从资料中可以看到,她的微博认证里,标明的身份是:加拿大影视传媒董事长。

从她的履历中,可以看到,她于2004年出国,到美国、加拿大学习金融,2010年创办加拿大电影电视学院,2015年加拿大影视传媒集团成立,张晓敏出任集团主席。从她的微博上可以了解到:她有一个女儿,与国内明星黄晓明、吴京多有互动,微博里多介绍她关注的影视教育工作,同时也筹拍感兴趣的影视作品,但似乎没有能查到有什么产生影响的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是一篇当时关于《大冲撞》的影视评论,已获得原作者授权网络使用。这部影评中提出中国电影只有张扬起英雄主义,才能获得与好莱坞竞争的底气。多少年后出现的《战狼2》正是印证了这种电影拍摄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评全文引用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晓敏以27岁的年龄即可独立摆弄导筒不仅在演员队列中绝无仅有,就是在导演阶层中也是凤毛麟角。基于此,她的女明星身份其实并没有让她沾光多少,反而使观众以一种额外的挑剔来审视她执导的处女作《大冲撞》。

然而,《大冲撞》却以令人惊诧的许多男性导演也严重贫困的阳刚之气,连同节奏明快、简略得当的电影语汇,从银幕上奔涌出一股孔武有力、激荡人心的震撼力和冲击力。甚至在影片中对于雄健和刚毅近乎执着的表述及张扬,几乎要让我们这些观众在心中替某些男导演汗颜和羞赧。/

一度时期,我们影坛上充斥着一股炫耀平庸、攻击真诚、玩世不恭的片潮。一些痞里痞气的“顽主们”在银幕上频频过招,横行霸道,令观众目瞪口呆。大家不会忘记,电影《轮回》中,那群百无聊赖的都市流氓,为消磨时光和讨好异性,公然在天安门广场上以谁能逗引目不斜视的护旗战士分散注意力来打赌。也许我们善意地理解这是编导在制造噱头,博观众一乐,但是,这种对一个国家的象征——国旗进行低级趣味的亵渎,恐怕在任何国度里都是匪夷所思的。

在《大冲撞》中,我们荣幸地感到一种健康向上的积极精神。影片故事似乎并不新颖:一群退伍士兵,从战场凯旋而归,与和平生活发生了价值、观念上的冲撞。战争为和平生活提供了一个视角,于是我们看到了经过血与火洗礼的男性们,继续在和平的环境中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和生存准则。影片对和平状态中的种种虚伪、势利、人欲横流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诘难,而与此同时,影片又以更高昂的笔调张扬着战火中凝结起来的真诚和友谊。

饶有趣味的是,这部影片与谢飞导演的《本命年》产生了某种反差强烈的对应。《大冲撞》以一名军人重新步入城市生活为主线,而《本命年》的中心脉络则是一个劳改释放犯走出大墙后的种种经历。两片中的主人公来自于不同的背景,再度涉足雷同的城市,都体验到了某种程度上的迷茫,但他们的迷茫性质却迥然不同。《本命年》的男主人公(姜文饰)尽管由编导界定成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失足青年,但却特能玩深沉,心地也特善良,贵族气十足地感到与生活特不适应。我们实在弄不懂生活干嘛要与他过不去,要如此地虐待这么一个怎样看也不至于犯罪的青年。他绅士般地保护女歌手,女歌手成名后又概念化地见异思迁,他则自卑地忍受了分离的痛苦。实际上,作家们热衷表现失足青年,不过是因为这类人所具有的遭人白眼的命运,契合了作家心中与生活难以合拍的孤独感受。因此,《本命年》的痛苦和疲累是矫情的,虚假的。而在《大冲撞》中,我们则看到了一名军人在审视新生活时产生的种种真实的困惑。面对着战友之妹的沉沦、昔日恋人的趋利分手、生死兄弟的反目成仇,主人公曾军困惑过,但他更奋争过。他不曾有《本命年》中的文人式的自卑,而是以不懈的进取精神,一如在战争环境中那样,继续为社会奉献着自己,这样,他也就没有《本命年》中遭女歌星(陈琳饰)遗弃的痛苦,而是赢得了女歌星(张晓敏饰)的爱情和尊敬。更值得一提的是,两个人的结局体现出各人秉性所注定的巨大反差:《本命年》中的“他”莫名其妙地毙命于一群街市痞子的无辜屠戮中,而《大冲撞》中的“他”,则在鲜血淋漓的厄境中,奋起一搏,击垮了肆意污辱女服务员的外国赛车手(后查是冒名的犯罪分子)。对两片的主题、内涵稍作比较,优劣自可见也。私下曾冒昧地想,《本命年》在国际上居然获得大奖,《大冲撞》在内在精神更甚于前者,若到国际影坛兜一圈,或许也能赚回一只“熊”什么的。但转而一想,此想未免太幼稚。个中原委,恐怕正在于影片中多了一点叫国人扬眉吐气之处吧(痛打外国车手时剧场里爆发出罕见的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们感谢张晓敏为我们痛快利爽地展示了男子汉的精神。寻找男子汉的呼声萦绕影坛由来已久,却未见动静,唯有男性导演们一夜之间纷纷热衷于学痞腔、写痞子,前一阵影坛归纳出的“丑星现象”实在是一股编导强奸民意的虚假热点。我们不需要痞子,我们需要英雄。《大冲撞》以冷峻的笔调、凝重的镜头、富于造型感的画面,刻画出男性刀削斧劈般的面容、壮实如山的背影。在这里,我们感到了张晓敏为表达这一主题的出手不凡的功力。在造型上,影片带有第五代导演那种浓厚的装饰味,以浑厚的造型体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在节奏上,它又有娱乐片那种轻捷、利索的跳跃,段落之间,没有冗长的面面俱到的介绍,而是突出生活中最富有意味的部分,加以不惜笔墨地展现,从而使这部影片又具有了过渡迅速、张弛相间、强化人物内心角逐的优点,可以说这部影片兼容了艺术片的特质和娱乐片的形式。

我们惊叹张晓敏的成功,因为我们看够了太多导演的平庸游戏;我们也惊叹张晓敏对英雄主义所作的“疯狂的煽情”,因为我们对太多的不负责任的痞子已深恶痛绝。纵观影坛热点人物,从霍元甲到超人,从李小龙到成龙,他们无一不濡染着英雄的本色。大陆影片业的不景气,其实质是我们电影在表现英雄时的乏力和无能。我们大陆的某些导演,在玩味丑陋和庸俗、在制造痞子和流氓之余,看看张晓敏这部为我们男性立传的影片,是否会感到一丝难堪?若能这样,我们中国电影才会有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