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最近考虑到去江西井冈山游览的原因,特意做了一些功课,我觉得了解一个地方,最合适的方式,就是从小说入手。因为小说里,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天文地理、历史人情,无所不有,一本小说读下来,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基本可以做到了如指掌。

为此,先准备了解一下江西小说。

但一圈关注下来,才发现江西作家实在有一点薄弱。

改革开放的近四十年来,在文坛上引起比较轰动的省份文学,印象较深的有湘军、陕军、晋军,再扩大一点,还有豫军,当然我心目中鲁军也是非常强大的,但还真的没有听说有赣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西老一代作家中,我印象中比较有名的只有杨佩瑾了,他在改革开放后,描写江西红区的小说还是看过几本的,比如《红尘》。但这个小说的重点是揭示当年的左倾错误,并没有多少激昂慷慨的像《红日》《红岩》《红旗谱》那般的精神内质与经典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追踪下去,会发现虽然江西是历史上著名的红区,但表现江西老区的文学作品还真是奇缺。当然,《闪闪的红星》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后来改成电影后也是轰动一时,但小说与电影相比,还是比较薄弱,这似乎是江西红色小说中的一部最有影响的作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里旧书堆里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一本文革小说,名字叫《鼓角相闻》,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5月出版。作者署名为钟虎,石冰。

这两个作者的名字还真没有听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小说写的是井冈山地区的知青故事。看了一个开头,觉得作者文笔不错,对风景描写颇见功力,在文革小说中,很有一些清新典雅的气韵。

不妨抄一段对井冈山风景的描写:“忽而天朗气清,群山肃然而立,宛若帝子乘风,携来翠微葱茏,云锦万匹。山头,千姿百态,笑靥迎人;云雾,袅袅娜娜,五彩缤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看“帝子”“笑靥”“袅袅娜娜”这些语词,带有中国古典文化的遗痕,与当时的政治化语言悖离甚远,作者能有胆识用古典文化的意境,来表现红色江山,确实有一点标心立异,特立独行。

那么,这部小说的作者钟虎、石冰是哪一个神仙,在文革末期能有如此典雅的文笔,怎么却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文学辞典里看不到他的身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一番寻找,才知道这部小说的真正作者原来是后来在文学界颇有知名度的作家谭元亨。

而在这之前,他还是《园丁之歌》的原著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鼓角相闻》当时与张抗抗的《分界线》及《剑河浪》是文革期间颇为知名的首批知青小说,发行量达到惊人的300万册,这个印量,对今天的图书出版来说,几乎是一个望洋兴叹的数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那个时代的知青小说,《鼓角相闻》有着那个时代的最主要的情节模式:这里必定有一个阶级斗争主线,必定有一条路线斗争的辅线,必定有一条红色历史的衷情诉说。

但是这些千篇一律的主体,依然掩盖不了这类小说自身在文学上的独特价值,就像我们上面所引的那一段风景描写,现在看来依然颇为撩人;而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虽然是概念化的,但是,它的三D图景的地域风情与现实生活的设计,还是可以看出历史与现实中的非常重要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想,这些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三点:

一是风情描写。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说里的地域性的风情特征,这上面已经说过。还有书中提到的井冈山的野味特产“炖野牛肉、煎山羊肉、腌麂子肉、炒春笋、烧蘑菇”都可能要比那些纯粹的旅游攻略,更能给人带来直感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历史真实。小说毕竟要设置许多人物,各色人等,由于地位不同与观点迥异,形成必然的左中右,自然也会寄寓着各种社会观点,小说里的负面人物的议论,往往却能够忠实地记录下当时的社会形态。在《鼓角相闻》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当年井冈山斗争的严酷状况。小说里提到当年在这里流血、拼掉性命的人,达到一千多万,小说主人公还说道:“解放这么多年,咱们山区的人口增加了上倍,可是,现在还没有恢复到当年根据地的数字。”

由此可以看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背后的惨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记载社会心态。小说里的一条主线,是有的知青想方设法离开农村,通过考取大学,脱离艰辛的体力劳动。在小说里这被认为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思想,与此相对应的是,正面的女主人公喊出了口号:“我一辈子不离开这儿。”

而滑稽的是,《鼓角相闻》的作者谭元亨日后回忆起,他搞创作的原因,就是因为想脱离农村,离开知青点。

他当年下放到井冈山地区之后,有意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事实也是如此,他很快被安排到学校里当代课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有了教师的经历,他写了一篇小说《山花烂漫》,这个小说被改编成剧本《新教师》,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园丁之歌》。因为创作才能,作者被招到了湘潭京剧团当了一名编剧。

他的经历与古华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古华也是因为在小说上的成就,而被招入歌舞团当词作者。而另一个湖南作家叶蔚林也曾经在湖南省民族歌舞团任创作员,看样子,湖南的作家,都喜欢被收编进歌舞团里,而日后湖南卫视搞娱乐节目搞的风声水起,似乎都有着与这个省份把优秀人才收罗进娱乐行业里的传统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航标的河流 的剧照

谭元亨在剧团里可谓是享尽了荣华富贵,因为《园丁之歌》后来还是受到了领袖的肯定,之前的争论也就很自然地烟消云散了。但是,谭元亨却大意失荆州,在1976的时候,他复述了一段领袖当时没有公开的讲话,也就是今天我们都熟知的领袖对自我的评价,认为一生中做了两件事,谭元亨嘴也漏得太快了,这段私下里的谈话,由他复述出去,就带来了很严重的麻烦,他立刻被抓了起来,做了二十多天的牢。

而在做牢其间,他正看到他的小说《鼓角相闻》摆在书店的显耀处出售,那种荒诞感,没有比作家的感受更为强烈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很快,文革结束,他安然无恙,之后,他写了许多文学作品,如果有兴趣,可以查一下,虽然不是很有名,但也算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家。

现在今天来看《鼓角相闻》,虽然主题带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烙印,但是作者还是在这部小说里展示了他身为湖南作家的秀气隽永的文笔,更在文字中记录下了历史的风云,雕刻下那个时代的多侧面的社会思潮,因此,这本小说有着它独到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从一个了解江西地域文化的文本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虽然小说里有着很多概念化的成分,但是,撇开那些说教与图解,我们还是能从小说里感受到江西井冈山地域的特殊风采、风貌与风情。这可能是作者当年在写作此书时没有想到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说本身,具有可以从各个角度取之不尽的丰富素材与元素,难怪巴尔扎克的作品在伟人看来,要远甚过过连篇累牍的社会历史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