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特别的起诉人

在这五彩斑斓的世间里

有些人的世界却是漆黑一片

“暖窗”

以司法之名

点亮了他们前行的路

近日,浦东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接待了一位特殊的起诉人。

回忆起当日接待的情形,法官助理陈海娜说道,那天过来了三位年愈八旬的老人。经过初步沟通,她了解到本案的起诉人是一位盲人。

尽管陈海娜早已熟悉窗口接待工作,但接待视障人士,这还是头一回,她有些无措。有着多年经验的立案庭法官孙姣娜敏锐地观察到了窗口的“异样”。在和陈海娜简单沟通之后,孙姣娜法官给她支了“招”。有了老法师的指点,陈海娜的心也安定下来。在和起诉人仔细沟通后,她发现诉状中的部分表述并不准确。于是,陈海娜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和起诉人确认诉求以及案件的情况,以“讲述”的方式指导起诉人和其陪同人员重新填写了诉状,并详细地为其“讲解”了诉讼权利义务等相关法律规定,同时为其开通了“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了立案手续。

在顺利完成立案后,陈海娜说道,希望老婆婆能早日找回属于她的那份公平正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特别的调解

这一次的“云”调解

搭起了一座从“云南”

到“上海”的“便民桥”

这一双双温暖的手

架起了一道从“无声”

到“有声”世界的“连心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暖窗丨特别的守护给特别的你

(点击查看视频)

近日,浦东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组织了一次特别的诉前调解。被告是一位聋哑人士。

承办法官朱李明在了解了本案情况后,认为本案有化解的可能性,但关键难点在于,一是如何与远在千里之外的被告完成有效的沟通,二是原告银行能否根据被告经济困难的情况,提供减免贷款利息、尽量给足还款期限的调解方案。

正当朱李明法官发愁如何完成沟通的时候,她想起了三年前在“浦东法院手语培训结业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王楠。

接到任务后的王楠,一面搜寻着记忆里的手势,一面着手联系特殊教育机构的老师。考虑到手语也有各地的“方言”,王楠在调解前“突击”学习准备了各地手势的打法,尽可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障碍。

另一边的朱李明法官也多次和原告银行沟通调解方案,希望银行考虑被告情况,能尽可能给予更多的减免。同时,她大胆提出以“同步视频+异步诉讼”形式进行这次调解。经过各方多日来的努力,最终促成了此次调解,成功将矛盾化解在“前端”。

调解结束后,微法庭的那一端传来一则消息:

“主审法官您好,我很感谢您给予的帮扶关照,我想写一份感谢信给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专属的温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残障人士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是人民法院回应残障人士对诉讼期待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浦东法院立案庭倾力打造“暖窗”党建品牌,旨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律温度。立案庭也将“如何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作为“暖窗”品牌的重点工作之一,从完善无障碍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到为残障人士提供精细化诉讼服务,从创新调解化解模式到提高残障人士涉纠纷解决的便捷化、精准化水平。得益于2021年上海高院与上海市残联联合推出诉讼服务手语培训,浦东法院立案庭已有近40位干警取得“法院诉讼服务手语培训”结业证书,他们可为听力障碍人士提供基本的手语交流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材提供丨立案庭

本文作者丨吴宜卉

本版摄影丨吴宜卉、王嫣

视频剪辑丨白子睿(实习生)

责任编辑丨周丹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