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绵延的祁连山见证着雪域藏乡的发展变化,滔滔东流的金强河述说着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在天祝县这个面积达7149.8平方公里的大家庭里,生活着汉、藏、土、回、蒙古等各族儿女,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像爱护眼睛一样细心呵护民族团结之花;各族干部群众,像珍视生命一样固本培基。在党的阳光沐浴下,手足相亲并肩行,同心守护生命线,共同浇灌出了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

天祝县是周恩来总理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先后5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近年来,天祝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全县各项工作的主线,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了各族群众人心凝聚、精神相依,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雪域高原常开长盛,呈现出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发展为要,共建富裕幸福家园

夏日的天堂镇本康村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干净的柏油路一直延伸到本康丹霞深处,两旁依山而建的村庄错落有致,家家简朴厚重的黄墙青瓦,户户围墙内外栽种花草树木,凉亭景观随处可见。

村民马占彪是村上最年轻的致富带头人,一大早他和家人先忙完地里的农活,紧接着就忙着清洁客房,准备一天的食材。

天祝县天堂镇本康村村民 马占彪:以前我们都在外面打工,收入也不怎么样。这几年,通过乡村建设,村里面的风景也好了,环境也都好了。我们全家利用我们自己家的房子经营农家乐,收入也可观。我们全家还种了中药材,这两年价格也不错。每年的总收入也能达到十五六万,我们生活也一年一年好了。

本康村是远近闻名的“团结村”,这里生活着汉、藏、土、蒙古等群众。多年来,村上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依托本康村区位优势、民族特色、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条件,引领群众创办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质朴民风,营造出民族团结进步、人民生活幸福的良好氛围。本康村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武威市“文明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天祝县“美丽庭院示范村”“巾帼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天祝县天堂镇本康村监委会主任 杨占军:我们本康村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村庄。近年来,全村各族群众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现在,村上的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环境也好了,大家一起发展旅游产业和中药材产业,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从昔日的贫困村到如今的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本康村的美丽蝶变是天祝县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融入民族发展同步推进、同步发展的一个缩影。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关键。天祝县始终牢记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2023年天祝县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48.85亿元增长到75.79亿元,年均增速8.6%,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年均增速2.7和3.3个百分点,在全省7个民族自治县中,天祝县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1位,取得了高海拔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凝心铸魂 ,共画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走进天祝县民族师范附属小学,校园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展板赫然醒目,黑板报、墙报勾勒着学生们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情祝福……浓厚的民族团结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三年级4班的主题班会上,李淑琴老师正在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给同学们讲述民族团结的知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并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与老师互动交流。

天祝县民族师范附属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 王艺嘉 :通过今天主题班会的学习,我懂得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要尊重各民族习惯,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

学校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天祝县民族师范附属小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和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方式、新举措,推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力开展,使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校园。

天祝县民族师范附属小学教师 李淑琴:作为一名教师,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要发挥好自已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影响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黏合剂,是多民族和谐交融的纽带,也是各族同胞精神力量的源泉。每年农历“二月二”和“六月六”,天祝县都会举办盛大的传统赛马大会,全县及周边省市赛马爱好者以“马”为媒,交流文化,共叙友谊,团结的花儿在欢呼喝彩声中尽情盛放。

参赛选手 王建雄:这次我们的马在大马组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已经是三届的第一名,我非常高兴,明年我们还会继续参加,再接再厉。

赛马会期间,天祝县将体育赛事与民族传统相结合,精心举办非遗展演、文艺表演、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等活动,“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让更多各族群众得到文化滋养。

天祝县赛马协会会长 胡万良:本次赛马大会以“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为主导,给广大赛马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交流、交易平台,也提升了岔口驿马的知名度。

近年来,天祝县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深入挖掘天祝红色故事,赓续各族群众一心向党的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实施“三项计划”,将体育赛事与民族传统相结合,有力促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县所有中小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强基固本,守护和谐平安家园

夏日的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景美人和,一座座农家小院整齐排列,主题广场上长廊、乡村大舞台、卫生间等一应俱全。走进村民罗萍的家,屋子干净整洁,令人眼前一亮。

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村民 罗萍:现在我们村上卫生也搞得很好,谁家都特别干净。现在开始搞绿化了,花种子(政府)也发给了,过段时间花开了也就好看了。

“面子”有了,如何让“里子”也改头换面?炭窑沟村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扎实开展村民议事、道德评议等活动,促进民事民议。实行“一碗烩菜办丧事”,遏制“讲排场、比阔气、攀比炫富”等不良习气。借助道德积分,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并设置“红黑榜”,通过选树身边典型榜样,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实现“面子”和“里子”的和谐统一。

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村民 张国秀:我们平时做好人好事,主动帮村上干活、打扫卫生都有积分,积分可以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大家做好人好事的积极性都特别高。

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村委会副主任 李银业:我们村制订了村规民约,设立道德红黑榜、道德储蓄所,涌现出了很多好人好事、好媳妇、好婆婆,还有一碗烩菜办丧事,让我们村的风气有了转变,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又舒服有舒心。

天祝县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持续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深入交流、深度交融,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文明之花在雪域藏乡绽放。全力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创新“一条板凳工作法”“马背调解工作法”等16种基层治理模式,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结”,积极引导各民族群众向上向善,有效激发了群众自治活力和内驱动力,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傍晚时分,在天祝县团结广场,各族群众身着盛装自发地唱民歌、跳锅庄,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新时代带来的新生活。

市民 梁桂芳:每天傍晚我们都会来政府广场跳锅庄舞,大家在一起欢欢笑笑,我也认识了很多不同民族朋友,通过跳锅庄舞也加强了我们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如今的天祝,产业兴旺、社会和谐、群众增收……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团结奋斗、阔步向前、繁荣发展,共同谱写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全媒体记者:刘洪凯王文全徐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