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着急用钱,你就先出去借,你不用在这跟我说,我明确告诉你了,办不了,你别在这跟我嚷嚷!”

2013年9月,广东高州市的一家银行里,一名工作人员,正没好气地向一位前来取钱的客户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名客户看出了银行工作人员的不耐烦,但他等着这笔钱救命,所以他便继续和工作人员商量:“我父亲重病卧床,他实在来不了银行,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但银行的这个工作人员却油盐不进,说什么都要求取钱必须是本人前来办理。

客户无奈,只好转身离开了银行。

而这个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还不知道,因为他的不通融,很快就会导致一起悲剧的发生。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接下来的内容,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一波多折的取钱经历

想要知道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还要从一个叫邓锦芳的老人身上开始说起。

邓锦芳家住高州市新德村,出事这一年,别看他才69岁,但因为常年患病,身体一直不太好。

出事的前几天,邓锦芳突发中风,随后重病在床,既不能开口说话,也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邓锦芳的几个子女聚在一起后,他们便商量着给父亲治病的事情。

因为邓锦芳有存款,所以小儿子邓汉林便拿着父亲的存折,去了父亲存款的银行取钱。

因为邓锦芳无法到场,所以邓汉林准备的证件,还是很充分的。

他除了携带自己和父亲的身份证之外,他还带了家里的户口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他去了银行,工作人员却告诉他,必须要本人来取钱,是没有办法为他办理取款的。

邓汉林一听急了,因为他等着取完钱后给父亲治病,于是他便再三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

但是当天接待邓汉林的工作人员,却说什么都不同意。

甚至在得知这是“救命钱”之后,还很不屑地表示,存折里一共才两万多块钱,你们要是真着急用,可以先去借钱,后面再还上不就完了?

邓汉林听了很生气,毕竟他们不是没有钱,都已经拿着存折去银行取款了,哪有存折里的钱取不出来,他们还要出去借钱的道理?

他继续询问工作人员,究竟怎样才能将父亲存折里的钱取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老人的身份证有问题。

原来邓汉林为了能顺利把钱取出来,他是将能带的证件都带着了。

其中就包括父亲的一代、二代身份证。

按理说,已经有了第二代身份证,那么第一代身份证就没有用了,都是以第二代身份证为准的,但这一天,也不知道是不是工作人员故意刁难邓汉林,他非说只是拿着身份证和户口簿,是没有办法证明邓锦芳就是存款人。

原来邓锦芳的第一代身份证和第二代身份证,上面的姓名不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的“芳”,是带着草字头的“芳”,但在办理第一代身份证的时候,当时写成的是不带草字头的“方”,老人也不懂,所以第一代身份证就将错就错了。

不过除了名字中的“芳”字不一样,其它信息,无论是出生日期,还是个人住址,则都是一模一样的。

但就是因为老人这个一代身份证上错误的名字,当天无论是邓汉林如何恳求对方,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是说什么都不同意取款。

这可该怎么办呢?当时银行让他去开一份身份证明,邓汉林赶忙回到村里,找到了村委会干部说明情况后,开了一张证明,证明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证明邓锦芳的第一代身份证上姓名弄错了,证明这两张姓名不一致的身份证,都是邓锦芳一个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拿到了证明后,邓汉林又赶忙跑回了银行。

按理说,这一次是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去村委会开好了证明,银行工作人员就会同意办理取款业务了,结果邓汉林将证明递给工作人员,对方看了之后,却还是告诉他需要本人来取钱。那么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即使拿了身份证明,但工作人员还要求邓锦芳老人来银行做“人脸识别”。

这下子邓汉林可气坏了,如果父亲能亲自来银行取钱,他又何苦一趟趟地折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继续好声好气地和工作人员说:“我父亲卧病不起,在家里打针,也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实在是没有办法来银行办理取款业务,能不能通融通融呢?”

结果工作人员丝毫不理会,毕竟邓锦芳有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这并不是他应该考虑和关心的事情,于是他便回了邓汉林一句:“你不会把针头拔了,然后将他抬到银行来?”

也是这么一句话,最终酿成了一出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被抬到银行的重病老人

眼看着是不能顺利把钱取出来了,邓汉林无奈之下,只好先返回家里,找哥哥去商量对策。

家里人听了都气坏了,不过等着取钱看病,他们便只好用手推车,将邓锦芳推到了几公里外的银行。

结果来到了银行门口,保安一看他们抬着一个人就要往里闯,说什么都不让。

理由很简单,因为银行开门营业,不是只有邓锦芳一家来办理业务,还有很多客户来银行办理业务,抬着一个重病的老人进银行,看起来的确不太像话。

邓汉林向保安说明了情况后,保安进去询问了领导,这才终于同意兄弟俩抬着邓锦芳,进入到银行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行的家属都很激动,他们一进到银行大厅,就大声喊着快点给办理业务,同时还用手拍打着银行的柜台和玻璃。

工作人员简单确认了躺着的邓锦芳信息后,确认时本人到场,便马上为其办理取款手续。

结果在办理取款手续的时候,邓锦芳突然病情恶化,身上还是抽搐起来。

等到工作人员将钱交到邓汉林手中,老人的家属却并没有马上将老人送去医院,而是装好了钱,然后和银行工作人员又吵了起来。

这一次,终于轮到邓汉林“硬气”起来了。

他告诉银行的工作人员,自己的时间被耽误了,今天没有办法去工作赚钱了,他要求银行给自己误工费,一旁的家属也都纷纷应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行也想要息事宁人,结果邓汉林一开口,就索要一万块钱。

银行自然不能同意,而在双方争执的过程中,邓锦芳的情况更加糟糕。

当时银行工作人员看到老人情况不对,便拨打了急救电话,救护车赶到现场的时候,老人还没有去世,医护人员准备抢救,但老人家属却都在银行门口拦着,说什么也不让医护人员往里近。

“救人要紧!”医护人员站在门口,就已经看到了躺在营业大厅里的邓锦芳。

看到老人浑身抽搐,医护人员告诉老人家属,再不救人就来不及了。

但是邓锦芳的家属,却还是拦住医护人员,并且告诉他们:“敢救人就打你们!”

一直到大厅内的家属喊了一声:“咽气了!”他们才终于让医护人员进入到营业大厅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个时候,距离救护车来到银行,已经过去了近一个小时。

距离邓锦芳来银行取钱,已经过去了近两个小时。

通过银行监控,邓锦芳是在这一天的上午10点58分,来到银行办理取款业务的。

银行工作人员只用了6分钟的时间,也就是在这一天的中午11点零4分,就已经办好了取款,并将钱交到了老人家属手中。

之后的近两个小时里,家属完全有时间将老人送去医院救治,但他们却为了和银行“讲道理”,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老人猝死在了银行里,原本就因为“一万块钱误工费”,在银行闹了近两个小时的邓锦芳家属们,自然是不可能放过这个可以获得赔偿金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当时的通报,老人猝死后,他的家属直接在银行里哭天抢地起来,并且马上给家里的亲戚们打去电话,让他们来银行“支援”。

很快又来了20多个号人,他们拒绝拉走老人的遗体,而是要求银行赔偿40万。

这还不算完,他们还要求银行出面,去找镇里面协商,因为当时已经不允许土葬了,但他们要求镇上批准给老人土葬。

如果这些要求不答应,那么就要一直将老人的遗体放在银行,一直到要求达成为止。

银行里面闹出了人命,本身就没有办法继续营业了,更何况老人家属为了索要赔偿,他们还拿来了煤气罐进行威胁,显然,这是分分钟就有可能“炸了”银行。

这下子事情也是彻底闹大了,那么后来又是如何结束这场闹剧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一场引发热议的闹剧

因为邓锦芳老人的遗体,一直被他的家属停放在银行的营业大厅内,所以银行方面只能去和老人的家属协商。

40万太多了,他们希望可以少一些赔偿金,就这样,从这一天的中午12点51分,邓锦芳老人在银行内去世,一直到这一天的晚上8点左右,老人家属和银行方面的代表,终于协商出了一个双方都认可的结果。

老人的遗体在银行大厅内停放了7个多小时,最终随着一笔13万元的赔偿金到账,终于结束了这场荒唐的闹剧。

拿到了赔偿金,老人家属马上给殡仪馆打去电话,让他们拉走老人的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件事闹大,经过媒体的报道后,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面对记者的采访,邓汉林有些生气地表示,真的是太便宜银行了,称他们向银行索赔,是因为银行在“侮辱”他们的父亲。

在邓汉林看来,如果银行一开始就给他办理了取钱业务,自然也就没有后面的事情发生了。

不过因为老人在银行发病后,邓汉林等老人家属都阻挠医护人员对老人进行抢救,所以也有不少人认为,是老人家属故意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为了拖到老人去世,以此来向银行索赔。

说起来虽然银行在前期与邓汉林的沟通方面,的确不够人性化,但老人家属阻挠抢救,这本身也说明,老人去世,实际上老人家属也有着一定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行工作人员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并不是故意刁难邓汉林,因为邓锦芳的存折,是属于无密码的存折,按照相关规定,就是要本人亲自去银行取款的,如果真的是因为重病来不了银行,银行方面可以派工作人员去现场调查。

同时银行工作人员还表示,邓汉林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过老人卧病在床不能自理,他只是说老人“脚痛”来不了银行,因此在工作人员听来,只是“脚痛”,病情应该并不严重。

后面警方和有关部门通过调查银行监控,也是发现老人家属夸大了事实,的确没有正确向银行工作人员,传递老人的真实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事情已经发生了,并且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因此涉事的相关工作人员,也都被停职停岗,同时在邓锦芳老人这件事之后,银行方面也出了新的规定,那就是对特殊客户做好人性化服务,如果真是因为重病,无法亲自来银行取存款,只要家属能够提供医院证明,那么就可以按照规定代为取款。

那么朋友们,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您觉得这件事究竟是谁谁错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