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我们国家在诸多领域都有所突破发展,前有在芯片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有在核磁共振的领域实现了自主创新。

要知道在核磁共振的领域,市场一直长期是被欧美企业给垄断的,我们每年都要耗费高价去进口,可是现如今这个近40年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了!

我们不但制造出了核磁共振仪,还将价格打了下来!甚至是引起了西方国家的不满,那么我们的核磁共振仪,是怎么发展到现在的这个阶段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垄断下的“突破”>-

今年的7月份,我们国家实现了核磁共振仪器的自主研发和量产,这个由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成果着实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因为这款国产的仪器,在图像质量上足以媲美进口的这些仪器,一点也不逊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可以获得人体的全身影像,大大提高了分辨率,在清晰度方面甚至可以做到比进口的更加的清晰,这个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

据了解,这次得以量产的设备——5.0T核磁共振仪,核心的零部件都是我们自主研制的,更是拥有一百多项专利。

除了能够做到准确的扫描以及能够清晰的成像之外,还增加了无创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超声神经调控仪器等,做到了“一机多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款设备已经投放在北京大学的深圳学院正式的使用,它可以做到将仪器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传送,可以送到远在15公里处的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进行分析。

这个医学院的副主任,也称图像质量可以与国际先进的仪器做对比,而且我们的成本还更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相关人员表示出因为现在有了快速成像的技术,所以一动就会模糊,类似于拍照的情况便不存在了……

西方这些国家对于此的评价大多是:中国科学家居然真的做到了!

因为在曾经,我们是一直处于欧美的垄断下的,从1987年到今年,长达36年,也就是说我们打破了西方近四十年的垄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之前,全球近80%的CT市场,甚至是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都是被欧美国家给垄断的

尤其是核磁共振设备方面,这个市场被欧美的企业牢牢掌控,德国、美国与荷兰,这三个国家的三家企业就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更是被称之为国际三巨头。

这种情况下的我们只能依赖于进口,我们光是从德国进口的核磁共振仪器,就高达上百亿欧元,更何况还有后续的维修费用,维持设备正常运行的费用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核磁共振的核心零部件和材料都是被欧美国家给垄断的,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我们国家自己研制也会因为缺少零件或者材料而无法正常生产,所以只能自己自主研制。

那么,为什么进口了这些设备我们看病还那么的“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备贵、看病贵>-

关于核磁共振这些设备,即便是不了解它的人对此也会有一个“贵”的印象,确实这个贵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曾经就有不少的人说,“自己不看病的话头疼,但是看了病就心痛”、“做个检查,往那里一躺,就没了近千块”、“有不少的人都不舍得花这个钱,到最后小病往往会拖成大病”……

甚至还有不少的人,称自己连病都生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为什么看病会这么贵,就是因为设备贵,为什么设备会这么贵,因为之前关于这些设备我们基本上都是依赖于进口的。

尤其是3.0T的高端核磁共振仪,这个我们国产率之前是为0的,是完完全全依赖进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进口的核磁共振仪,最低几百万,最高上千万,均价基本上是3000多万的高价,还需要排队购买,而且这个只是购进的价格,还不包括后续的维修处理等相关状况。

所以核磁共振仪器又被称为“吞金兽”,可是核磁共振仪在医疗领域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设备,这个背后关乎着无数百姓的健康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核磁共振仪作为一种医学诊断工具,能够清晰的生成人体结构的高清立体图,还多次获得诺贝尔奖,这是普通的超声、CT等都无法做到的。

它对于早期病变的筛查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还可以没有损害的检查关于心脑血管、神经、肿瘤等诸多方面,所以是医疗领域必不可少的仪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即便我们知道他们的这个价格会高出正常的市场价,甚至是没有很好的售后,但是也不得不购买。

而且这种类仪器的占地很大,日常的运营和维护也是一笔极大的费用,简直像是一个“无底洞”,定期的维护费用每次就有100多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这种设备一旦开启的话,绝对不能关机,因为为了防止核磁共振仪的高强度磁场失控,就需要液氦冷冻装置来约束磁场运转。

一旦关机,就有高达60万的损耗,用来重新补充液氦让其冷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关机的话,之前仪器储存的数据和参数都会消失,这样的话就需要重新调试设备,为了确保设备可以经过调整后保持稳定和精确,

这个调试又会持续长达近几个月的时间,这个期间都会造成高昂的损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核磁共振检查十分的耗时间,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小时计数的,因为即便是单次单部位的平扫就需要20分钟左右,照着这个进度一天下来十几个小时,反而检查不到50个病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何况有些患者有些部位还需要加各种造影剂,所以很可能一天下来只能做30个病人左右。

由此,核磁共振的检查预约时间就成了医院中预约时间最久的检查,医院的每台核磁共振仪需要每天检查近几十次才能回本,赚到的钱也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进口贵,从而导致了设备贵,又因为日常的维护以及检查的时间长进一步的分摊到了患者身上,由此看病贵!

那么,我们国家会怎样来解决这个现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主研制、粉碎天价>-

由于长时间的处于欧美企业的压制,他们的“漫天要价”,“糟糕的售后”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意识到核心技术是极为重要的,而靠钱是买不走的,所以只能靠自主研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从1987年,我们国家就在核磁共振这个领域开始了攻克,不过对于初期的我们主要是通过引进和国内的技术进行的初步探索;

在90年代,在核磁共振的产品线方面我们做到了丰富和创新,产品制造技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到了2000年左右,在这个领域中,低端的我们可谓是有非常大的突破,在出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高端的核磁共振领域也在摸索;

截止到2018年,我们国家共有1800台左右的核磁共振仪,这个时候高端的市场还没有,中低端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20年的时候,国际三巨头的市场份额就变成了40%多,与之前的90%多相比可谓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尤其是在2021年,通过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学院为首,众多医院联合,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最终研制出了3.0T高场核磁共振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心部件100%都是我们自主研制的,正式打破了垄断的局面。

截至到2022年,我们国内的核磁共振企业已经超过15个,随着去年升级的5.0T型号的核磁共振仪的生产,完成了我国在高端器械“反向出口”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时间以来,我们国家在核磁共振这个市场上不断的进行耕耘,目前,1.5T的核磁共振仪在国内的医院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4.9%;

3.0T型号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3.3%,在美国的一些医院都有购买记录;而且5.0T款的核磁共振仪器在国内也有不少的三甲医院订购,这些数据会不断的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我们国家有了自己的技术,在不断地量产后,所带来的就是价格的不断下降。

例如东软医疗等公司将均价3000多万的价格,打到了均价300万的低价,我们国家的1.5T款的核磁共振仪,甚至已经实现了最低价格到260万元……

种种行为,尤其“白菜式”的价格还有我们的进步,让国外诸多国家“慌”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德国的西门子,多年未降价直接一下子就降了1000万元,可是与我们的几百万元的价格相比,2000多万的价格还是很高。

长此以往,我们的核磁共振仪会更多的出现在国际市场上,因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性价比是最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科学界没止步只有进步,如今我们在核磁共振方面的突破,将医疗科技的蓝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意义深远。

希望在核磁共振的领域里我们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些能够更大程度的惠及到我们百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