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漫山遍野的山花盛开,人们来此踏青赏花,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夏季,这里气候凉爽,平均气温比市里低近10摄氏度,是避暑乘凉的绝佳之地;秋季,雄伟壮观的长城与历史悠久的村落交相辉映,文化底蕴悠长;冬季,被白雪覆盖的村庄与四周的林海,一片苍茫,尽显北国风光……这就是长城脚下充满独特历史魅力的石峡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城因村庄而得名,村庄因长城而振兴。石峡村一如既往地珍视长城遗产,守护长城、挖掘长城文化,用好长城金名片,推进乡村振兴,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石峡,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在雄浑壮美的长城脚下熠熠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护为先 发展有章

走进石峡村,岁月刻在了砖石之上。石峡村旧时为居庸北部关隘,属战略要地,是历史有名的关口,相传闯王李自成就是打破这一关口进的北京城。村域范围内有罗锅城、七号楼、八号楼等长城遗址烽火台,村内最高峰清水顶,同九眼楼一样,是内外长城的一个结点,还有闯王入关时留下的马圈、拦马墙、上仓等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兼具“古”和“新”的村落,石峡村仍然保留着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像一个“隐者”,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记忆,在大山深处遗世而独立,闪耀着低调的光芒 。青山绿树层层包围之下,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路边处处可见海棠树、李子树,欢快地生长着,尽显勃勃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以来,八达岭镇高度重视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始终坚持首善标准,按照延庆区提出的构建“文物大保护、文化大发展、旅游大融合”大格局,不断完善长城保护体系,石峡乡情村史陈列室便是保护成果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忆情忆事忆遗韵,品风品古品乡愁。石峡村乡情村史陈列室深挖长城内涵,保持着最原始的风貌,深藏着岁月的变迁。展厅包含历史渊源、石峡长城、居家生活、农耕劳作、非遗体验五个部分,展品400余件。每间展室各具特色,运用文字、图片、影像等方式讲述着石峡村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再现石峡村历史上的战略地位与兵城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情村史陈列室承载着我们村的历史与文化,安放着村民们的乡愁记忆,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八达岭镇石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汉东说,“截至目前,我们全村共有6名长城保护员,以在重点点段进行全勤看护、非重点点段定期巡查的方式保护长城。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等形式,向广大群众、游客宣传普及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和相关法律知识,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长城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将保护长城工作持久地做下去。”

◆赓续守护 因地制宜

保护长城的同时,如何挖掘和传承长城文化,为长城文化底蕴不断增添“新魅力”也是石峡村的考量重点。

生于乡村,忠于原始。作为长城沿线的村落,石峡村山坡上的土地资源具有天然优势。近年来,石峡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农耕文化、乡风民俗、农业技艺、长城文化遗产与农业的生态价值、养生体验等融合挖掘,打造集观赏、游乐、科普、体验为一体的健康生态观光项目,为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搭建平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草药种植园,黄芩、板蓝根、射干等中草药长势喜人,游客能够在此尽情体验黄芩种植、采摘、制茶等活动;在海棠园,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亲身参与到采摘海棠果、自制海棠饮料等活动中……

自2006年起,石峡村民通过种植黄芩、海棠、榛子、核桃等经济作物,不仅让游客品尝到当地的土特产,还能为村内精品民宿提供食材和农副产品,实现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村里也没有什么工作岗位,自从我们村发展休闲农业,我就在海棠园工作,不仅能在家门口把钱挣了,还能照顾家里,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了。”八达岭镇石峡村村民张全好说。

产业发展势头猛,各类文化品牌活动,也给石峡村这个小小村落带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在刚刚结束的2024春季八达岭石峡关谷环长城越野赛中,赛事路线途经石峡民俗村落。凭借丰厚的人文、生态和产业优势,石峡关谷还曾多次开展具有长城文化特色的文旅项目及户外休闲体育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长城脚下,石峡村正通过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正在完成“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劳动变运动、外销变内销、就业变创业”的华丽转身,成为长城文化带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乡村振兴 携手共富

2015年是延庆的精品民宿元年,在石峡关长城脚下,坐落于石峡村的延庆第一家精品民宿——石光长城横空出世。民宿的诞生,助力村庄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光长城创始人贺玉玲经过多次多地调研,最终选择了石峡村这块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她邀请清华美院的设计团队亲自操刀设计,以翻新破旧的闲置农家住宅为基础,在村里盘下了20余套废旧民宅,总投资千余万元。

小院整体设计在追求达至明代文化的磅礴气势之中展开,整个民宿采用大量“有温度、有情感”的木质元素和天然不经雕琢的文化石元素,完美呈现出一个自由开放、自然人文的精神空间,不仅在材质上保持本真状态,在色调上也力求回归自然,与整个村落形成一种整体感。民宿小院以清新亲和的美感、沉静平和的气度,表达着古老文化的精神格局,恰如其分地展示了长城的悠久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置身其中,感受着山间树木的自然幽缈与古长城的雄伟壮阔,阳光洒落在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捧一本书、泡一盏茶,品一份悠然。

随着石峡长城文化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农户闲置房屋得到了充分利用,进而提高了村民的租赁收入;同时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让更多民俗户和旅游企业踏入高端乡村旅游领域,提高旅游接待品质,形成农村创业的良好势头。在延庆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下,更多的游客来到了这里,为当地就业提供了优质的岗位和丰厚的收入,也使得这个曾经发展落后的小村庄焕然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石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翻山越岭艰难跋涉,现在驱车直达家门口;家里家外,灯火明亮,果园飘香,果树成林。原浆老酒、长城小吃、贺氏酱猪脸、长城主题面塑等30余种长城礼物,为游客带去满满的乡村记忆。以海棠干为原料手工熬制的海棠汁成为这里的特色饮品,村民淳朴的笑容是幸福的符号,也带给游客一天的好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经时间的打磨,石峡人早已把曾经穷乡僻壤的小山村打造成了游客络绎不绝的世外桃源。未来,石峡人将牢记重要回信中的嘱托,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衣食足、产业兴、乡村美。一代代石峡人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长城保护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在乡村建设的热潮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