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红“蔬菜”有望进入大众餐桌!从航空食品到大众“心头好”,藜麦苗走到了第几步?

“我们团队优选出了藜菜新品系3份,专家、市民试吃后评价口感不错,加上藜菜营养丰富,上海市民一定会喜欢的,假以时日,藜菜将香飘申城。”刘成洪说。

刘成洪是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还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小孢子高效育种技术及功能研发卓越团队的领头人。该团队率先在大麦青稞上实现了小孢子育种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为全国20多家麦类作物育种团队提供小孢子育种技术服务与支持。记者通过刘成洪了解到,2015年该团队预判到藜麦产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于是瞄准藜麦新品类之藜菜,收集、筛选红藜、黑藜、白藜和黄藜各类资源100多份,并选育出适宜上海地区种植的藜菜材料18份。

藜麦是地球上唯一能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单体植物,上海的自然条件并不适合藜麦种植,但藜菜有相对的气候环境和市场优势,然而,到目前为止,知道上海已经培育出优良藜菜新品类的业内人士不多,知道上海有地产藜菜的消费者更少。如果确如刘成洪所说,藜菜新品类将香飘黄浦江两岸,不但能为上海保冬淡蔬菜供应贡献一份力量,还能为上海市民提供营养丰富的新型蔬菜,显然是农民增收市民获得高品质生活的都市绿色农业新势力。为此,5月16日,记者前往位于上海崇明的跃进农场,参加上海藜菜现场会暨藜菜产业化学术研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跃进农场藜菜新品系种植示范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位于跃进农场的藜菜新品类种植基地,只见半个月左右的藜菜已经长成豆苗菜的样子,而28天的藜菜足有20公分长,在蓝天白云和周围麦黄色田野的衬托下,翠绿色的藜菜更加惹人喜爱。现场观摩的农业管理者、蔬菜专家、电商人士仔细查看了各品系藜菜的生长情况后表示,跟菠菜、米苋、豆苗等绿叶菜比较,藜菜新品类外观上完全达到了上市的标准,如果非要挑毛病,也就是有的叶片上长了些许黄斑,消费者可能会认为不够嫩。而这个挑出来的毛病,通过设施化种植与管理并不难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彩藜园·藜麦苗

在随后的品尝环节,与会人员先后品尝了藜菜焯水后凉拌、清炒及放汤,跟记者的感受颇为相似,大家一致认为藜菜清香胜过普通的青菜,甘甜胜过菠菜、米苋,短纤维带来的良好口感则比豆苗要好。那么,有功能性营养特色,商品性好,又能弥补上海冬淡保供给能力欠缺,藜菜新品系这个蔬菜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化身,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呢?

“我们举办这次藜菜产业化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产业链各环节的人士,目的是凝聚众力,加快藜菜产业化进程,让上海市民早日享受到藜菜的美好。”刘成洪说。

记者通过与会的政产学研人士了解到,2021年以来,在上海市科委、农业农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上海藜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朱文韬谈到,该公司研发形成了产学研联合培育模式,从而加快了培育藜菜产业化应用的步伐。上海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着力于新品种培育、种植管理体系构建,与位于金山区廊下镇的金塘农业公司开展了藜菜新品系苗床栽培试验,与光明种业公司、上海市农科院青浦重固试验基地负责完善藜菜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而丽江彩藜农业公司等企业则着力于布局长三角的藜菜产业,为藜菜全产业链完善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藜菜产业化学术研讨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丽江彩藜农业有限公司,上海彩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朱文韬

同时,与会人员也发出了共同的心声,即一个新品类的产业化绝非一蹴而就,品种性能、种植栽培技术的完善,设施、机械的跟进,营销传播的同步推进,等等工作需要各方投入更多的财力、精力和智慧。值得欣慰的是,就在上海藜菜现场会暨藜菜产业化学术研讨会的前一天,上海发布《上海市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该行动方案明确指向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增强超大城市安全韧性、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如此一来,上海藜菜新产业自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藜菜飘香申城为时真的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