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解放战争打到了川渝地区,彼时国民党队伍已经溃不成军,解放军队伍的力量也日渐壮大,可就在我军队伍来到云贵川时,却遇到了一伙人拦路。

这伙人穿着农民的衣服,手里却都有武器,当他们得知眼前的是解放军时,眼里没有要战斗的警戒,反而露出见到了老乡的亲切。可即使如此,解放军战士们也不敢大意,因为那时还是战斗时期,这队人来路不明,还带着武器,不得不谨慎对待,于是他们握紧了手里的枪杆子。

就在解放军严阵以待时,这伙人却说出了让人吃惊的话:“周总理在哪里?我们什么时候能归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伙人说他们是红军,想要见周总理,他们在这里等待周总理的命令已经十多年了。

解放军战士一时懵了。红军?那是多年前的军队称呼了,现在都是叫解放军了,这突然冒出来多年前的红军是怎么回事?

这伙人也看出了战士们的疑惑,于是他们说出了他们队伍的番号,解放军战士们一听,立马向这伙人敬了庄重的军礼,并带着他们见了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群拦路的究竟是什么人?战士们为什么一听到他们的番号就肃然起敬呢?

支持坚守阵地的红军战士们的老铁们,请在弹幕打上支持,精彩马上为您揭晓!

建立川南游击队

这群人的来历要从艰难的红军长征说起。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可由于中央领导人的决策失误,导致红军吃了几次败仗,根据地活动区域越来越小,损失很大,反“围剿”行动随之失败。于是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大转移。

长征开始时,国民党分派多兵力也不强,但红军当时的领导人判断错误,让红军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随后红军按计划渡过了湘江,可也损失惨重,如果继续按原计划去往湘西,必定会遭受国民党军的重击,随时会全军覆灭。

这时,毛主席力主改道贵州,因为那里的国民党军力薄弱,很适合红军驻扎发展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在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下,红军队伍一扫之前的阴霾,前进得很顺利,到达遵义后,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也是这个会议,确定了毛主席在中央红军中的领导人地位,而周总理作为毛主席的支持者,和朱德一起拥有军事指挥权。

而接下来几次战斗的胜利,也证明了中央对于领导人的选择是正确的。红军在这三人的带领下,通过几次出其不意的转换路线,迷惑了敌人,也打了几次胜仗。

之后,国民党集结了更多的军队力量,疯狂向红军扑来。彼时红军已经到达川南地区,主力部队因之前反复转换路线也是很疲惫,如果再不突出重围,中央红军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于是,毛主席跟周总理等领导人商议决定,建立几支部队冒充红军主力,留在川南地区作战以迷惑敌人,而主力红军趁机突破重围往东走。

川南游击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当做出这个决定时,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因为大家都知道,留下吸引敌人意味着什么,可是这是大部队重生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红军主力能够顺利突围,也为了以防万一,保存革命的火种,川南游击队建立了。

可队伍虽然建立了,作为第一支留下来迷惑敌人的队伍,要去哪里抽调兵力呢?多位领导人都知道,川南游击队相当于敢死队,进了就等于踏进了鬼门关。

这时毛主席决定,先从中央领导身边的兵开始抽人。毛主席首先把中央保卫局里的一百多人调了出来,作为川南游击队的第一批人手。

随后彭老总也把心一横,调出了三百来人入队,其中还包括了他的一名得意将领徐策。就这样,川南游击队组成了一支400多人的队伍,由周总理发布命令。

那天,周总理站在台上,对台下的四百多名川南游击队战士下达命令:川南游击队留在川南佯装红军主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迷惑敌军,协助主力转移。

战士们听到命令,虽有忧虑,但也坚定地承诺:保证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看着这群视死如归的战士,也对战士们承诺:待主力突围,必第一时间让大家归队。

很快,主力红军开始向东转移,而川南游击队则打着红军主力的旗帜,向西打。果然,这种战法很快让敌军云里雾里,误以为红军主力仍在川南准备渡过长江,于是调来了好几个团的兵力来围攻川南游击队,而红军主力却趁机在遵义打败了敌军的两个师,搞得国民党阵脚大乱。

红军领导人见疑兵的策略效果不错,决定再成立多几支游击队来迷惑敌人,以协助主力部队彻底离开川南。

很快,在游击队的协助下,红军主力部队终于四渡赤水,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而彼时川南游击队也损失严重,可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不久后川南游击队司令员的叛变,才是真正把游击队拉下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司令员的叛变

川南游击队跟红军主力分开不久,便来到叙永县,团结了当地的一支游击队,这是川南游击队第一次团结力量,也是这次,游击队的司令员换成了王逸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也就是这个人,成了游击队里的一颗定时的炸弹。

王逸涛是叙永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很早就跟着毛主席上井冈山参加革命了,后来回到家乡在本地建立起了游击队,并战斗多年,算得上是个革命的老前辈了。

中央看他在当地多年,熟悉地方,也很有军事才能,所以把川南游击队的指挥权交到了他手上,可惜他最终却让中央失望了。

刚开始,游击队在他的带领下战斗的确很顺利,川南游击队熟悉地势,数次打着红军主力的旗号主动出击,由于战斗发起得快,撤离也迅速。

国民党误以为是红军主力,追着他们打,队伍就这样牵着国民党军队的鼻子走,把敌军绕得摸不准红军的虚实,为红军主力的离开制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可是随着战斗的持续升级,川南游击队很快损失惨重,人员损失了大半,而这种惨状随着红军主力的脱困,也越发严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国民党也不是傻子,他们已经反应过来,真正的红军主力已离去了,跟他们交战的不过是几支留守地方的游击队而已。于是被耍得团团转的国民党军队,就把愤怒的矛头对准了川南游击队。

他们开始地毯式地搜捕游击队员,当得知王逸涛是游击队的司令员时,便立马抓走了他的妻子安硕甫。安硕甫也是共产党员,一直在地下党里工作。她从小家境好,吃不了什么苦头,在被国民党抓住后不久,安硕甫就扛不住敌军的威逼利诱,把王逸涛等人供了出来。后来国民党让她给丈夫写信,劝其投降,她也照做了。

王逸涛在看到妻子的信后,动摇了,他很纠结是否真的要背叛党,可他知道游击队损失严重,几乎没什么战斗力了,红军大部队已经远离,不会有人支援他们,队伍再打下去就是必死的命运。

这个认知让他开始不满中央的决定,也萌生了退意,而国民党还向他递来了橄榄枝,于是,为谋另一条生路的王逸涛放下了他的信念,叛变投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逸涛投敌后为了表现,出卖了很多内部信息,甚至带领国民党军队来围堵游击队。

由于他对游击队的行动路线太熟悉了,队伍防御都被他击破,游击队连连战败。王逸涛还很熟悉队伍的撤退路线,一时间,游击队的退路都被堵死了,很多队员不是被抓了就是被堵杀了,队伍人员再次锐减。

王逸涛还带领国民党破坏了不少原有的根据地,这些都让游击队员们躲无可躲,避无可避,沉重地打击了游击队的士气,整个队伍都笼罩了一层绝望的气氛。

这时,政委徐策揽起了司令员的重任,他鼓励游击队队员们,耐心分析了当前红军遇到的问题,强调了游击队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了队员们的思想教育,队伍这才又慢慢焕发了生机。

后来,在别地建立起来的两支游击队伍也找过来了,三支队伍成功会合,人数也多了起来,战士们也看到了希望。三支队伍的领导班子一合计,干脆把队伍整合一起,组成了一支新的游击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战斗

重新整合的游击队改名叫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队,还是由徐策作为司令员和政委,队伍有800多人,分成了两个支队六个大队,继续在川滇黔边区抗击国民党。

彼时的国民党也是戒备森严,加上他们有王逸涛这个有力“武器”,这就给游击队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不久后的一天,游击队在走到云南扎西的长官司时,正面遭遇到了大于我队数倍人数的国民党军队。游击队被敌军咬死不放,而对方武器精良,设备齐全,我军顽强抵抗,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游击队为杀出活路,只好分散战斗,但不少战士还是战死了,还有一些队伍干部被俘,由于他们不肯透露我方游击队的消息,不愿屈服,终被残忍杀害。

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徐策命令拼尽全力撤退转移。可就在快要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时,徐策身中了数枪,在倒地的一瞬,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所以在队员冲过来企图扶起他一起撤退时,他毅然推开了队员的手。他已经不能动弹了,队员带着他只会徒增伤亡,而队伍已经不能再放慢脚步了,再拖下去,全队都会玩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发出了最后一道命令:迅速撤退转移!

剩余的队员看着身受重伤的司令员,心里很沉重,但经历了无数死亡的他们也都知道,司令员做出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他们把心一狠,继续往转移的路上前进。

徐策独自在原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眼中是视死如归的坚定。最终,赶到的敌人没从徐策嘴里问出一点关于游击队的信息,于是把奄奄一息的徐策乱刀砍杀了。

这次惨烈的战斗,导致游击队又损失了100多人,他们用生命换来了队伍的成功转移。

原司令员徐策牺牲了,游击队不能没有司令员,大家决定由刘干臣作为新的司令员,带领游击队继续与国民党军队作战。

之后,游击队在刘干臣的带领下避开敌人军力雄厚的地方,专挑兵力薄弱的地方袭击,很快攻占了川南的几个县镇,还缴获了不少弹炮和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还积极在当地宣传共产党,把部分物资分发给百姓,百姓们看到游击队不但不扰民,还帮助他们,也纷纷表达了感谢和支持,很多爱国的年轻人也都自愿地加入了游击队。队伍再次扩大,游击队员达到了1000多人,游击队也因此多分了3个支队。

游击队协助红军主力的任务还在执行,战争还在继续,游击队的壮大也引来了国民党更疯狂的围剿。

蒋介石对此换了作战方案,他调集了川滇黔三个地方的军队,对游击队进行三面包围的清剿。游击队作战虽然灵活,但人数毕竟少,在数万敌人的围剿下,免不了会碰上敌军。而游击队就在一次行动中遇到了力量强大的敌军。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游击队被击垮,几乎全军覆灭,剩余不到百余人破出重围。为了分散战火,游击队分为两队分散作战,一队由龙厚生带领,一队跟着刘干臣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刘干臣带领的分队再次遭遇敌人包围,大半战士牺牲,刘干臣也惨死,剩余的不到20人由刘复初带领撤到连天山休整。

两队在1936年2月会合,由刘复初和龙厚生领导,队伍在行进途中不断吸纳新的力量,继续战斗,很快队伍发展到了200多人。

这时,红军有两个团长征到达附近,游击队为协助他们,义无反顾地向敌人出击,吸引火力。他们不怕死的精神震惊了周围爱国的国民党部队,有些军队起义并加入,有了这些人的加入,游击队再次大展神威。

但好景不长,国民党再次对游击队进行围剿,队伍在围剿中再次死伤惨重,刘复初被俘,全队剩余80余人。同年11月,队伍再次被包围,剩余队员为了突围,分散行动,龙厚生也在次年1月战死。

这支伟大的游击队在坚持2年的游击战争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他们剩余的人还没有忘记中央交给队伍的任务,继续在周围群众中宣传着共产党,一面坚持着战斗,一面等待着周总理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这一等就等了十多年。

那时红军主力在突围后继续长征,可由于国民党围堵得紧,红军主力走的地方都是很艰难的环境,生存时时受到威胁,后来与游击队失去了联系,周总理也无法探听到他们的情况,周总理以为川南游击队已经全军覆灭了,还曾为之伤怀不已。

殊不知这个游击队在没有等来命令的情况下,一直坚持独立战斗了十多年之久,而文中开头那队自称红军的人,就是川南游击队的后继力量。

他们的坚持精神显示了共产党信念的强大,让人不得不起敬。而周总理在得知川南游击队竟还存在后,更是激动不已,后续亲自安排了这些战士们归队、改编。

单打独斗了十多年后,川南游击队终于回归,可以与大部队一起并肩战斗,浴血厮杀,为解放战争继续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有了无数个像“川南游击队”的坚持和牺牲,才换来了新中国的到来,如今那些困苦的日子已经远去,我们的生活安定富足,中国也已经跻身世界强国。

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日子,更不能忘记烈士们的牺牲,今天的我们只有不断发奋图强,让祖国更加强大,才对得起先烈们当年的浴血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