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黄河之滨也很美”已然成为了“最兰州”的代名词,风景秀丽的黄河沿岸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兰州的都市会客厅。无论是观光的人流,还是往来的客商,只要在黄河边泡一碗三泡台,依着中山桥望一望白塔山,再目送羊皮筏子追波逐浪,瞬间便能体验到“一条大河波浪宽”“我家就在岸上住”的兰州情怀。

今年4月中旬,一个以民谣为主要演唱曲目的团队——“声场实验室”在黄河边开启了大合唱路演“黄河边—晴天大合唱”,在周杰伦的《晴天》中,兰州市民和游客第一次在黄河文化如此浓郁的独特环境里,体验到了独属于兰州的音乐魅力。而广大网友也受音乐艺术的感召纷拥而至,通过路人摄影师的镜头感知到了兰州城所蕴含的西北情怀和民谣魅力。就这样,一场“旅游+音乐”带来的“泼天流量”不期而至。

除了美景

还有动人的音乐和歌声

5月的兰州,不仅有醉人美景,还有音乐和歌声。连日来,激动人心的“兰州黄河大合唱”活动在城关区马拉松公园、七里河区万达茂广场、西固区金城公园唱响。每当夜色降临,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都会伴着和煦的晚风回荡在夜空,吸引大批市民游客簇拥而来。人们不停挥舞着的手机灯光和荧光棒,就好似满天繁星般闪烁全场,营造出激动人心的浪漫氛围。

每当歌曲前奏响起,动人的旋律便会透过喧闹嘈杂、敲击在观众的心间。远处,当不断有人循着歌声不经意间和这场音乐之缘“偶遇”时,几乎都会因为心中泛起的美好情感而停下脚步,打开思绪放开歌喉融入这欢乐、深情的海洋。

马拉松公园的演出由独立音乐人吴烨、芊芊芊儿领衔,期间吴烨还专门现场首发了他的原创新作《我在兰州等你》,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捧。伴随着动人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曾经的你》《后来》等十多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佳作先后唱响,每一曲都让众人的情感在歌声中流动,在黄河边飞扬。

“随着‘兰州黄河大合唱’火出圈,我也是深感荣幸能够以这样的形式为家乡的文旅事业推波助澜。”吴烨告诉记者,“每天都面对众多观众的热情和欢呼,整个现场非常火爆。非常感谢文旅、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时时刻刻保驾护航,非常感谢所有幕后付出的人们。十分喜欢这种半演唱会式的感觉,每一次都能够让我全身心投入进去。”

“一切坚持的力量,都源于热爱。而青春,就是为了热爱的事一往无前。”散场时他留下的这句话简约却不简单,道出了现场许许多多年轻人的心声。

每场演出现场,都会吸引不少短视频自媒体人出现,他们忙碌地穿梭在人群之中进行现场直播,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歌声中,时不时地跟着音乐为网友们唱上几句,脸上满满的都是因直播间热度不断攀升而荡漾着的笑。

本土网红“文旅加油站”告诉记者:“今年兰州文化旅游市场的热度明显比往年还要早、还要火,再加上‘兰州黄河大合唱’爆火的加持,‘五一’小长假期间的流量一下子比平时攀升了许多。”

“草根路演”诞生

只为“听见普通人的歌唱”

实际上,“兰州黄河大合唱”诞生时就是青年社交活动创新实验团队“声场实验室”组织的草根路演,最初的发起人欣然和锐子是一对青年夫妻。他们都是上班族,都是利用周末和下班后的空闲演出。

“九曲黄河穿城而过,在兰州,我们可以非常近距离地接触黄河。”对于这场活动欣然很有感触:“一直以来,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想法,能在黄河边举办独特的音乐活动,大家在黄河边一起尽情唱歌,展现年轻人如黄河般激情澎湃的精神面貌。”

据介绍,“声场实验室”组织的首场草根路演是于去年5月2日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开始的。“现场就是经常联系的几个朋友和一个学生乐队,赶来观看的观众里面还有很多学生乐队成员的家长。”虽然活动没多大规模,但却让欣然和锐子打心底里明确了之后的发展方向——“听见普通人的歌唱”。

自此,报名路演领唱就只有两个必须的条件,首先,不能是专业歌手;其次,不跑调。

“实际上,一开始我们也曾经给乐队做过很精细的编排,也找过专业的歌手来领唱,但是我们却发现,现场的气氛与风格开始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欣然告诉记者,“很多人一下子变得拘谨起来,不仅不敢上台唱歌,甚至开始不自觉地保持距离。所以,我们便不断做减法,毕竟这份源自‘草根’的音乐享受,就是要努力地离朋友们越来越近,离普通人越来越近。”

就这样,从去年首场路演以后,“声场实验室”每周都会办活动,多则两三次,少则一两次。

“之后不久,我们在兰州中心下沉广场的一次路演为整个团队注入了全新的能量,也带来了更多的伙伴。”欣然一边回忆一边说,“最后唱《送别》的时候,我们看到大家自发地打开了手机的闪光灯当作荧光棒挥舞,就连最后一排的人也努力把手机举得很高,使劲地唱着。那一刻,我们突然都明白了,这才是这场草根音乐活动存在的意义,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音乐与心灵

在兰州有了一次完美融合

今年4月中旬,“声场实验室”在黄河边进行了一次大合唱路演“黄河边—晴天大合唱”,在周杰伦的《晴天》中,兰州市民和游客体验到了独属于兰州的音乐魅力,广大网友也通过路人摄影师的镜头,感知到了兰州特色演艺所带来的西北情怀和民谣魅力。

不请歌手、不搭舞台,音乐爱好者就是领唱;音乐响起、众人合唱,现场的市民游客就是最佳主角。自此,从团体路演到万人合唱,一批又一批兰州年轻音乐人在黄河边开唱,仅仅一周,“黄河大合唱”便风靡全网,全新的“黄河大合唱”IP让兰州又一次出现在全国网友的视线中。

网友们纷纷留言:灯火灿烂的兰州城美不胜收,动人的歌声更是生动呈现了黄河儿女的美好生活,“烟火兰州”的人文浪漫让我们难以忘怀,时尚的潮流感和动人的烟火气在这里完美融合。

“一开始也真是没想到,活动能够迅速受到这么多好评和关注,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网友们都纷纷留言,想来这里一起唱歌。”欣然由衷地表示,“最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在文旅、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众人的歌声为这座城市赋予了全新的魅力,也让音乐与每个人的心灵在兰州有了一次完美的融合。”

万人歌声

为本土文旅带来“泼天流量”

“兰州黄河大合唱”的旋律还在黄河岸边回荡,数万人的歌声伴着滔滔河水为全国呈现了一个草根文化的奇迹。无数素不相识的人满怀深情同唱一首歌,不断在美丽的黄河之滨回响,用生动、鲜活的城市文化引爆了全国网友的热情,也为本土旅游事业发展带来了一场“泼天的流量”。

“我刚下高铁,请问‘黄河大合唱’在哪里?”“下周去兰州,还有合唱吗?”在一个个大合唱直播视频的评论区里,一波又一波的关注不断刷新着兰州的热度。

“为了参加大合唱,我特意把火车票改签到了23时30分。”“五一”期间,来自西安的大学生小李和同伴专程跑到马拉松公园去声嘶力竭地跟唱了一回,太投入让他们使足了力气,还没几首歌嗓子已经沙哑了起来。“前两天下雨,听说大合唱停了,昨天又听说恢复了,我们就专程买了动车票来兰州感受一下。”

为了“兰州黄河大合唱”专程来的还有来自新疆的马同学。“到兰州的时候赶上下雨,大合唱停办了,我们就转道去了天水,今天刚到兰州。为了能参与大合唱,我们专门在兰州多停留了1天。”马同学说,由于对兰州不熟悉,他专门打车到万达茂,还好最后的大合唱体验没让他失望。

作家韩松落:

“天时地利人和”的歌声让“黄河”再度闪耀

“其实,在当今城市里,人们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了诸多的压力,长年累月生活在城市高大建筑里,内心的封闭与环境的喧嚣对每个人的生活造成了复杂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让原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越来越单一,人的情感交流与释放的空间越来越狭窄。”作家韩松落的老家就在兰州,70年代他出生于新疆,于80年代重回兰州,是著名的作家、影评人,而“兰州黄河大合唱”的爆火也令他十分感慨。

“我长时间生活在北方,出生在新疆,后来来到甘肃。尤其我长年生活在靠近民歌的地区,对民歌气质的东西感觉特别亲近,我喜欢里面最本真的东西。”韩松落的人生经历,让他对音乐艺术有着格外浓厚的兴趣,对由此产生的现象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兰州黄河大合唱’的火爆其实也并非偶然,我觉得和兰州曾经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很有关系,‘黄河大合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集体生活的一种再现,工业城市的人心底里埋藏着更多这种意识。”他说:“特别是‘黄河大合唱’的形式和它选择的地点,还让人和人之间产生了一种十分微妙的链接,让人和人彼此看见,聚在一起唱歌的人,则熔铸成了一个‘兰州人’的形象,这个形象既鼓励和振奋了兰州人,也振奋了更多五湖四海的游客。更重要的是,它选取的这个地点十分独特,让众人的歌声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让‘黄河’再度闪耀,让黄河流域的人再度声气相通。”

韩松落建议:“可以考虑再推出几个子品牌,比如银发黄河大合唱,民工黄河大合唱,学子黄河大合唱等等,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让音乐艺术与旅游得到更全面的融合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