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人很贤惠,我们在天能工作很幸福。”董兴阳说。“我老公很能干,我们终于买房啦!”鲁巧巧说。董兴阳和鲁巧巧这对聋哑夫妻都在天能濮阳基地工作,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9日

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

让我们采访这对夫妻

听听他们的幸福与期盼

董兴阳和鲁巧巧是老乡,都是先天性聋哑,缘分像一道桥,相似的经历,让两颗心慢慢靠近。他们勤劳实干、积极乐观,脸上时常洋溢着甜甜的笑容。
10年前,在他们的老家濮阳县海通乡,年迈的奶奶,上了年纪、没有工作的父母,还有正在读书的弟弟和两个孩子,一大家子担子都压在这对小夫妻身上。他们特别希望通过努力,来改变家庭的状况。
董兴阳说,“我曾多次尝试找工作,由于自身条件有限,大多工作不稳定,完全负担不起家里的开支,感谢天能接纳了我,招聘员还鼓励进厂培训技能再上岗,我真是太开心了。”

后来,鲁巧巧也加入了濮阳。当时,公司离老家有近50公里。为了方便工作,他们就近租房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锻炼,他们迅速成长为车间骨干,虽然听不见声音,但专注度更强,工作更细致,先后荣获了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技能标兵、优秀家庭等荣誉,通过努力证明普通人能干的事情,他们一样能够胜任。
如今,这对夫妻有了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的待遇,家里情况大有好转,他们儿女双全,购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走进董兴阳和鲁巧巧的家,屋子宽敞明亮,收拾得干净而整洁。屋里挂着他们的结婚照,两人笑容灿烂。每天和丈夫一起下厨,一起说说笑笑,是鲁巧巧最开心的事儿。

“刚上岗的时候,我们语言障碍,操作也不熟练,工作学习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要么写在纸上,要么打在手机上,要么着急了比划,好在工友们非常照顾,对我们特别有耐心。”一路走来,鲁巧巧感慨地说。

董兴阳说,“工作上鲁巧巧是好搭档,生活上还是贤内助,她很好!我也不差,我们一起规划小目标,让未来更好。”

在谈到未来的目标时,董兴阳和鲁巧巧说,“我们要继续努力,买一辆汽车,让子女上大学……”

2011年,天能濮阳公司成立,积极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目前,职工总数3180人,安置残疾人职工50余人,是濮阳市安置残疾人就业岗位最多的民营企业。

今年4月,中国残联办公厅为天能濮阳公司颁发“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