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年,艺术家杉本博司首次在北京举办了他的中国首个展览。展览开幕的当天,现场人潮如涌,主办方不得不聘请大量保安以维持秩序和保障安全。时隔12年,76岁的杉本博司重返北京,携其重要个展“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登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展览现场

初看杉本博司的作品,画面黯淡的黑白影像频频出现,似乎与世无争,远离尘世喧嚣,但其中传递的思想、传达的平静感仿佛让人与时光融为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刹那,作为时间的度量单位,表示一念之间的极短时间。在杉本博司的创作中,艺术的主题即是时间,这世间所有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时间都能验证它。

“我以为真正的美丽,是可以通过时间考验的东西。时间,有着压迫、不赦免任何人的腐蚀力量,以及将所有事物归还土地的意志。能够耐受这些而留存下来的形与色,才是真正的美丽。”杉本博司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闪电原野”系列

杉本博司194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2岁时,他得到了一部曾因难以操作而被父亲遗弃的Mamiya 6相机,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在自己的衣橱里搭建暗房。22岁时,他开始在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学习摄影,那时的他,做梦也没想到,之后自己会在海外度过余生的大部分时光。

20世纪70年代,摄影术的发展不过100余年,纪实摄影作为广泛的摄影艺术类型被认知和接受。来自东方的杉本博司,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一直在思索着如何才能在东亚传统文化、当代艺术与摄影技术之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筑”系列

转机发生在1974年,在某个平常的一天里,杉本博司像其他游客一样在参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时惊喜地发现,面对博物馆中的动物标本,如果闭上一只眼睛快速地瞥一下,动物模型看上去就像是真实存在的一样。“我似乎找到了一种像相机一样看世界的方式。不管主题是多么假,一旦拍下来,它就会和真的一样。”杉本博司这样说道。

于是,他开始尝试使用老式大画幅相机拍摄博物馆内的人造景观。他将作为背景的博物馆环境剔除,采用黑白胶片,并通过光线调整和长时间曝光,完成了几乎无法分辨真伪的“透视画馆”系列作品。通过这些摄影作品,将“时间”这一创作主题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透视画馆”系列作品《北极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杉本博司的“透视画馆”系列作品旨在辨别存在与虚无,那么,他的“剧场”和“海景”系列更好地通过镜头的语言,体现了对时间和历史的探讨。以镜头捕捉了真实发生的瞬间,同时在这些瞬间展现了生命的厚重和时间的深刻。

在1975年至2001年期间,杉本博司创作了“剧场”系列。以一部电影时长为时间单位的曝光技术,将所有的画面呈现为一块整齐的白光。在这强烈而耀眼的白光中,时间仿佛被压缩了,世界与我们的经历、记忆、体验融为一体,镜头将时间的胶囊浓缩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场”系列

正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如此观照。杉本博司的作品似乎在提醒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经历各不相同,但当生命终结时,我们最终都将回归到同样的白光之中。

而在“海景,Seascapes”系列中,水和空气被视为生命的起源。今人看到的一切是否与史前人类一样?带着这样的思考,他开始了这一系列的创作。

在日本富士山的那智瀑布,当他准备拍摄时,突然想到千百年来,大地上的山峦、河流、草木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唯独大海保持着不变的生态。“海景”系列的创作依然采用了长曝光手法。杉本博司认为:“没有快门装置的人类之眼,必然只能适应长时间的曝光。从出生到临终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人类眼睛的曝光时间只有这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景”系列

如果不是每张海景图都标有地点名称,观众很难分辨出到底是哪里的海景,它们看起来极为相似——水平线构图,海洋和天空的交界线,黑白灰……每张照片都给人一种空旷、宁静、深邃的感觉,浓缩了创作者对时间、空间和人类意识起源的思考。在杉本博司的镜头下,复杂的世界似乎被简化为最基本的形式和色彩,这种简约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减法,更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景”系列

“水和空气,这些物质是如此的平凡,它们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它们却为我们的存在提供了保障。水和空气就在我们面前的海洋中。每当我眺望大海,我都会有一种平静的安全感,仿佛在拜访我的祖籍,我开始了一次观光之旅。”杉本博司这样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样的摄影可以称作“背叛”镜头的本质?杉本博司尝试将摄影从传统的现实记录工具转变为重构世界的创作媒介,展现了摄影作为既纪实又虚构的表现形式。而这种转变因为挑战了人们对媒介的基本认知,同时也改变了他们对历史、时间和生命本身的理解。

刹那,并非单纯的时间概念,它始终带有事件性,是一种有重量的瞬间。当我们意识到这一刹那的存在时,它与承载并超越个体存在的时间相结合,共同构筑出一个充实而孤独的生命。杉本博司对时间的关注始终占主导地位,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都被浓缩在设定的曝光时间里。

站在顶天立地的新作《笔触印象,心经》前,初见的震慑感之于现场的每一个人,也包括杉本博司自己。《心经》的262个汉字是他在疫情结束后,在暗室里用毛笔蘸取显影液或定影液,书写在废弃的相纸上的经文,这也是他近两年来探索出的新的摄影创作方式。当满头白发的杉本博司站在作品前,用日文念诵《心经》,展厅里空旷的回响仿佛穿越了时空,凝聚了时间。他说:“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经常思考佛对我意味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触印象,心经》

回想起上世纪70年代初到纽约的那段时光,他一边从事艺术创作,一边以古董商人的身份维持生计,也是从那时起,他收藏了许多从日本运来的佛像,并感受到了它们带来的广阔意境。“我将佛像视为艺术品来欣赏,也视为我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我常常在佛像面前端详,一尊佛像散发出的力量,如同粒子般普照空间的每一个角落。”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之海049(三联)》

在这个空间里,50年来的创作与实践得到了展示。古今相互呼应,东方思维和西方摄影技术相互交融。艺术、历史、科学和宗教在这里巧妙地融合,构成了一个超越时间概念的艺术场域,定格于刹那间。

编辑|Kiki

文字|摇摇

排版|王愈哲

图片来源|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摄影:孙诗)、杉本博司工作室及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