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今年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关于各地高考难度排名的话题再次引人关注。

拥有1.27亿常住人口的广东,高考模式一直被认为是“地狱模式”。

根据2022年和2023年的各省高考录取率来看,广东高考本科录取率在全国拍在中下游,211/985录取率更是全国倒数。

2023年广东高考人数达73.9万,本科率40%,一本率11%,211率4%,985率1.6%。

这意味着,广东孩子想考上好学校,需要比别的省份,付出更多的努力。

广东人多,这是好事儿,说明广东经济搞得好,对全国人民都有吸引力,同时还能享受到比很多省份更多的人口红利,但随之而来的代价是:高考竞争太激烈了。

鉴于此,广东这两年开启“疯狂建大学”的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目前有20多所高校、学院、研究生院,正在建设或筹建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国民经略

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财政实力雄厚、人才吸引力大,只要广东愿意花钱,多建几所大学,相信不是难事儿。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随着广东的大学越建越多,广东考生的焦虑感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编辑注意到,最近两个月时间,广东就新增了好几所大学,而且广深佛莞四大城市都有新收获。

01

深圳增加2所高校

广州、东莞、肇庆各增1所

今年5月份以来,教育部已先后两次发布拟新设本科高校公示名单,深圳将新增2所高校,分别是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城市职业学院;

广州增加1所,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同时设佛山校区;

肇庆新增1所高校,即肇庆医学院。

佛山也终于拥有了以城市命名的大学,教育部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为佛山大学。以城市命名大学,这无疑是佛山城市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就在上个月(4月16日),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函,批准正式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并定于今年9月开学。

这所大学选址东莞松山湖,松山湖是东莞最炙手可热的科技园区,据报道,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首批开设电脑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4个本科课程,总的来说,对东莞以及大湾区产业发展是大利好。

据深圳官方近日发布的数据,深圳十年新建高校8所,目前高校数量达到17所,8所高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近三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54.4万个,全市各类人才超679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深圳高校经费增长有多猛?

广东城市中,对高校最渴求的无疑是深圳。

近日,南方都市报统计了广东多所高校2024年的经费预算情况,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两所部属高校的经费总额均超120亿元,在省内遥遥领先,彰显广州科教大城的实力。

中山大学是百年名校,被誉为“南天一柱”,而华南理工大学被业内誉为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所以这2所大学的经费预算遥遥领先是非常合理的。

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排名第三、第四。(暨南大学尚未公布相关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南方都市报

广州的中大和华工,虽然经费总额遥遥领先,但增速却是负的,同比分别下跌9.51%和3.89%。而深圳高校的经费预算普遍增长较猛。

例如,深圳南方科技大学2024年经费预算比去年增加了20多亿元,达到59.48亿元,同比涨幅高达63.68%,用“夸张”来形容也不为过。

深圳大学的经费预算较去年增加了15亿元,达72.46亿元,同比增长27.08%,经费总额在省内高校中仅次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值得一说的还有,深圳大学的预算经费已超过了西南交大、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名校,是全国高校预算经费排行榜前50名当中唯一的非“双一流”高校。

此外,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经费预算也同比大增35.17%。

广东高校的经费从哪里来?

统计发现,最依赖财政拨款的大学是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68.99%经费来自财政拨款,南方科技大学66.53%经费来自财政拨款。

而广东第一名校中山大学财政拨款占经费比例仅17.29%,广东第二名校华南理工财政拨款占经费比例仅16.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南方都市报

深圳为什么可以疯狂砸钱办大学,主要是拥有充沛的财力,数据显示,深圳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2.78亿元,超过广州、佛山、东莞之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为什么要砸钱办大学?

未来城市的活力中心,在大学周边

广东为什么要疯狂砸钱办大学?除了缓解考生的高考压力,还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倒逼。

城市战争之前多次讲过一个观点:

工业时代,城市的活力中心在港口;

金融时代,城市的活力中心在CBD;

科创时代,城市的活力中心在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工业时代,制造业对港口的依赖性很高,所以20多年前的城市,发展重心基本都围绕着港口, 比如深圳蛇口、广州开发区都是港口造城的产物。

而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大多与CBD相伴而生,城市的发展重心逐渐从港口转移到CBD,北京国贸、上海陆家嘴、广州珠江新城等CBD应运而生。

近年来,随着科技强国成为时代最强音,科创产业取代服务业成为各大城市的主旋律,但科创从业者对港口、CBD都不感冒,他们喜欢到什么地方扎堆呢?

答案是:大学。

因为科技创新,最依赖的生产要素不是土地、不是资本,而是人才与知识,而这些主要由大学供应。

举个例子,今天美国最强的那些科技公司,比如苹果、特斯拉、英伟达、谷歌、facebook没有一个是在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的CBD地区,而全部聚集在硅谷地区的一所大学周边,那就是斯坦福大学。

除了硅谷、北京中关村,波士顿128科创走廊、广州天河科技园、深圳南山科技园等著名科技园区,都在大学旁边,都是依托大学而生。

换句话说,在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一台电脑、一个专利、一行代码所创造的财富效应,远远超过那些巨无霸的工厂。

而知识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始终离不开对高等教育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