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1982年举办的全国首届“《西游记》学术研讨会”上,参加会议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连云港的花果山就是《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由此,花果山也被认为是孙悟空的“老家”,连云港也因为与《西游记》之间丰富而紧密的关系,成为西游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并为连云港市构建以西游文化为主题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提供了鲜明的逻辑起点和重要的资源支撑。
近十来年,连云港围绕“大圣故里、西游胜境——神奇浪漫之都”城市品牌形象的打造,以“西游文化第一城、亚欧陆桥第一堡”为战略定位方向,积极拓展“大西游”IP内涵,加快推进“一核三带五区”文旅发展由蓝图转化为实景,全面激发文旅市场发展动能。
近一年多来,随着中国文旅业的全面复苏和连云港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连云港基于西游故事和西游文化的文旅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也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尤其是随着以园博园升级改造项目为代表的更具现代感、体验性和娱乐性的西游文化主题文旅项目的落地,连云港以西游文化为主题的产品和服务正在变得更加丰富,以西游文化为主题的文旅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以文旅产业为代表的人文经济正在全面发展,并直接助力和带动了新发展阶段连云港城市的综合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5月12日上午,“文旅融合战略下的西游文化与大圣精神”专题研讨会在连云港市园博园举行,来自全国的区域经济、城市营销、文化旅游、西游文化、规划设计、媒体传播等领域的多名专家学者,围绕西游文化和大圣精神的价值内涵、文旅转化、文创开发、服务创新、项目规划、品牌营销等问题,进行了主题分享和专业对话,为新阶段西游文化的研究、阐释和传播,为连云港市园博园改造升级和以西游文化为主题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系列专业思辨和意见建议。
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是连云港市海州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单位是连云港园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支持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网、连云港市社科联、方塘智库和连云港市西游记研究会。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主要领导有:连云港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商显福,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毛志峰,连云港高新区二级调研员江希路,海州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敏,连云港园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林、总经理黄剑、副总经理刘人辅。
参与本次研讨会的主要专家有: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翔,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袁华杰,兰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同胜,淮阴师范学院教授、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吴承恩研究专委会主任蔡铁鹰,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杨晓林,连云港市西游记研究会副会长徐习军,故宫出版社宫廷历史编辑室主任、副编审王志伟,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等。
研讨会上,连云港市西游记研究会副会长徐习军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连云港的西游文化资源禀赋进行了系统阐释,并对以连云港园博园改造升级项目为代表的连云港西游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其分享的主要内容。
【一】
研究西游文化当然少不了对《西游记》文本的研究。《西游记》文本中的花果山地望书写在告诉读者什么呢?我认为至少有三点:
一是“单表东胜神洲”,说明花果山在东胜神洲。东土大唐为南瞻部洲,东胜神洲在南瞻部洲以东,方位明确。
二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表明,花果山在“祖洲”。汉东方朔撰《海内十洲记》写道:“祖洲在东海,瀛洲在东海”,可以说位置具体。
三是“海外有一国土”“傲来国,国近大海”,说明“花果山”在东胜神洲之东海外,也就是说在大海中,与大陆并不相连,是为海岛。
连云港云台山原为海中孤岛,因为沂、沭水挟带泥沙的堆积和黄河南徙夺淮入海后带来大量泥沙,黄淮三角洲范围才日益扩大。这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比如《云台新志》中称:“康熙四十年,云台山与海州大陆渡口渐塞……至五十年,忽成陆地。” 由此可知,1711年前云台山与大陆相连。1855年前后,中云台山、后云台山也相继与大陆连成一体,现鹰游山(连岛)依然孤悬于海上。也就是说,在《西游记》诞生的年代以及以后几百年,云台山一直是海中孤岛,符合《西游记》的地望描述。
《西游记》第一回还有一段海边场景描写:孙猴子乘木筏离开尚在海中的花果山,外出访佛问仙,寻求不老长生之术,被风吹到岸边,见到海边有人在捕鱼、打雁、挖蛤、淘盐。这与历史上海州地区的环境也相符,尤其是“淘盐”,可以说在所有提出花果山原型的地点中,连云港花果山是唯一一个完全符合这四个特征的地方。
此外,“水帘洞”是《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重要“据点”和《西游记》故事的重要背景地,是孙悟空成为“猴王”的发迹之地,更是他齐天大圣的府第。明代中叶海州人张朝瑞“博学力行”,在其《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中最早记载了花果山水帘洞之名。
水帘洞前石壁上的“高山流水”四个大字为明嘉靖年间海州知州王同所书,在“高山流水”右上方刻“己酉年重阳日”。这就意味着,云台山“水帘洞”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不仅有其名而且已经闻名。据此也基本可以排除《西游记》成书之后“附会”之名,确立了它是《西游记》中水帘洞的原型!
还有就是,历代碑刻、志乘中关于连云港云台山中西游记故事的及其传说也比比皆是,比如《云台三十六景》《云台山二十四景图说》,海州唱本《陈子春遇害龙宫招亲》,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等,史料石刻。
20世纪20年代,董作宾最先考订认为云台山是《西游记》背景地,其文章被胡适先生作为“附录”收录于《胡适文存》。
据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在江苏》记载,在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多次说过“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这不仅因为他是共和国主席,更因为毛泽东作为有过北大图书馆工作经历,又饱读史书的大学问家,他的认可当然必有其学理依据和学术价值。
20世纪70年代,李洪甫《云台山、吴承恩与 <西游记>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三期)引《江南通志》《海州志》《云台山图识》等乡邦文献以及大量文人诗文考证云台山确为“仙山”证据证实云台山是西游记背景地。
20世纪80年代,全国首届西游记学术研讨会专家认可了李洪甫的观点。后来竺洪波等学者认为:一般说,文本内证并非直接证据,但其作为旁征和证据链,还是具有考证的价值。如果将一些列的内证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具有考证公信力的“证据链”。
吴承恩的诗文也表明他到过云台山。在《射阳先生存稿·卷一》中有一首五言古诗《古意》:
日出沧海东,精光射天地。
俄而忽西掷,似是海神戏。
羲和鞭六龙,能躯不能戏。
劳劳彼夸父,奔走更何意。
余自尘世人,痴心小世尘。
朝登众山顶,聊复饮其气。
这首诗被泰山志收录,说是登泰山之作,但对诗歌分析就发现不可能是登泰山所写,只有也只能是登云台山所写:全诗海气氤氲,应为海中之山而绝非陆地之山;“日出沧海东”观景为海上日出,日升于海面;“俄而忽西掷,似是海神戏”,诗写日落之处亦为海面,如在泰山观日落,日落在旷野大地,那么何来“海神戏”?由此说明诗作者吴承恩是在海岛之上,四周全是海,纵观当时符合《古意》诗环境的,只能是处于海中的云台山群岛。
当然,还有很多的相关的材料和记载,都将《西游记》中所写到的花果山的原型指向了连云港的花果山,在这里就不做更详细引录。截止到目前,连云港与《西游记》之间的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已经为主流学术界所认可。
【二】
应该说,连云港的西游文化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并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文旅化开发。比如,在连云港,作为可视的西游文化旅游资源,《西游记》文本中所描写的海州山海、自然风光、灵植比比皆是,花果山、水帘洞、七十二洞、渔湾、灌口二郎文化、东海龙宫,西游记中的海州故事、海州民俗、海州方言等海州元素比比皆是。
可视的文化旅游资源已经被开发利用,目前已经建有“花果山景区”“海上云台景区”“渔湾景区”“孔雀沟景区”“二郎神文化公园”等等“西游文化”相关的旅游景区(文化公园)。
当然,这些利用西游文化开发的景区,基本上都是传统游览区,虽然花果山也增加了一些新要素,但基本是遵循传统旅游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打造的,所以,资源没有用足,有些地方还被“歪用”了。现代旅游,游客更加注重的是:旅游体验、旅游环境、旅游安全、旅游服务、旅游科技,只有游客实现了幸福体验与知识增长双重收获,经营者才能实现“旅游经济”的发展。另外,就是前面提到的,《西游记》中的海州人物、海州民俗、海州故事传说尚待开发。
除了可视的西游文化资源外,连云港还有着丰富的可感知的西游精神文化资源。如果仔细研读、认真剖析,不难发现,一部百回本小说《西游记》,其文化基因就是“淮河文化”,淮河文化从地域上说是一种“南北交融的文化”,其特征是“思变与抗争交融”。
《西游记》讲的就是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阻取回真经的故事,西游文化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就是要想做成一件事除了做事的决心以外,还要有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善于因时因势而变,就一定能够成功。这也正是“淮河文化”思变与抗争精神的体现。
另外,以发掘自我生命根性去体悟天地玄奥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所写的取经历程,可以看作是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应战和升华的历程。它破除了三教教义的神秘性和严密性,升华出超宗教的自由心态。
“大圣文化”在连云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海州(今连云港)是道教发源地之一。道家经典《太平青领书》就得于海州曲阳泉水上,云台山系的孔望山就是“三教合一”的名山。史书和方志皆记载,“三官出自东海”,因而海州地区是“三官”崇拜最为浓厚的地区。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历了从“野猴”到“圣猴”的演变成长历程:无拘无束、快乐至上的“野猴”——桀骜不驯、狂妄自大的“狂猴”——妖魔为伍、作妖作孽的“妖猴”——火眼金睛、机智勇敢的“神猴”——一往无前、斗战胜佛的“圣猴”。《西游记》流行后对“大圣猴”的崇拜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因为孙大圣有降妖除魔的本领,人们遇到困难,自然想到孙大圣。就连毛主席也有诗句: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火眼金睛、降妖除魔的“本领”,机智勇敢、一往无前的“精神”,战天斗地、无往不胜的“气概”——这便是大圣文化的内涵,也是人们信仰和崇拜大圣的缘由。
结合国家文旅融合战略来看,连云港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山海文化、淮盐文化等,还有名人文化、名著文化等,但西游文化绝对是连云港市的核心文化资源,也应该是连云港做好文旅融合的极好抓手。
在我看来,基于西游文化背景地、孙悟空的老家、《西游记》中花果山原型地等独特性西游文化资源,连云港特别需要合力打造《西游记》文化超级IP,特别是与大圣精神相关的IP。这是连云港市西游文旅发展以及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连云港市提升文旅融合水平的必由之路。
具体的做法可以包括:
其一,做好文旅融合战略规划。包括设置研究机构、做好西游文化大课题,在做好西游文化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开展西游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定位研究,做好发展规划。
其二,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凝练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从目前看,连云港市的文旅融合、文旅产品开发存在着文化内涵不够的问题,对地方文化的探索和挖掘不够深入,未得到很好彰显。
其三,以创意为黏合剂,对特色文化符号进行产品转化。如今,多元化、碎片化的现代文化孕育出了多元的群体,如果将《西游记》从创意产品开发、旅游景观设计、影视作品和演艺作品创作等方面加以利用,需要在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形成多种产业形态,增加文化商品的意义内涵,并借助现代科技增强产品的趣味性。
其四,营造氛围,强化城市文化的“西游元素”。
其五,做好“三动、三结合”。具体包括:做好政府“推动”、相关部门“联动”、景区与游客“互动”,注重虚拟世界与实体世界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资源利用与景点开发相结合。
编审:汤一凡丨编辑:徐丰超丨设计:孙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