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官方媒体称,一种被命名为KP.2的的新冠变异株正在全球范围蔓延,因其自2月以来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世界卫生组织于5月3日将KP.2列入“需要监测的变异株”。自2019年12月新冠爆发以来,大家谈“新”色变,那此次蔓延的变异株危害大不大?是否会引起大规模的感染?如何预防?针对这些问题,康迅网为大家一一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什么是KP.2变异株?

KP.2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JN.1变异株的第三代亚分支,也是JN.1变异株中具有较强传播优势的一个亚分支,于2024年1月2日在印度采集的样本中首次监测到。目前,尚未检索到KP.2的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较当前流行的JN.1变异株发生明显改变的报道。

二、国际上KP.2变异株的流行情况如何?

目前,JN.1变异株仍为全球优势流行株。2024年以来,KP.2亚分支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从1月上旬的0.16%增长至5月上旬的14%左右。近期,部分国家KP.2亚分支流行程度相对较高,占比为10%~30%。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5月11日的两周内,KP.2变异株占到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的28%,4月中旬这一比例仅为6%。

三、我国开始流行KP.2变异株了吗?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于5月14日发布了新冠病毒KP.2变异株相关情况,截至5月12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25条KP.2序列。每周报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为0.05%~0.30%,处于极低水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表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构成比排在前三位的为JN.1、JN.1.16和JN.1.4,3月11日首次从广东本土病例中检测到KP.2变异株。

四、KP.2变异株会引起大规模的感染吗?

KP.2新增变异位点中,有2个位于S蛋白,提示具有更强的传播力。但KP.2仍为JN.1变异株的亚分支,现有研究认为,其传播优势较JN.1变异株其他亚分支不会有大幅提升。专家研判认为,考虑到当前KP.2亚分支感染病例在我国本土病例中的占比极低,以及此前我国JN.1引起的疫情目前已经降低到较低水平,KP.2亚分支短期内成为我国优势流行株的可能性低,引发新一次感染高峰的可能性低。

5月13日,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考虑感染过的人群已经有一定的抗体水平和免疫屏障,所以即使有新的变异株,目前变异株感染后的症状,仍主要是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

“KP.2变异株是JN.1的衍生株,在最外面的刺突蛋白上有两个氨基酸的点突变,导致传染性增强,这可能是其迅速成为主流变异株的主要原因,在国际上看,现在已经超过JN.1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流行毒株,正是因此,也有很多人担心引发新一轮的感染高峰,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只要致病力没有明显增加,就暂时可以不用过多担心。”赵卫解释。

“从临床观察看,这一变异株株仍然和其他Omicron突变株一样,传染性极强,但致病性较弱。现阶段,病毒出现新的变异株对大家的正常生活不会有明显影响,但对于老年人和免疫低下人群仍有可能出现重症病例,所以提醒这些高风险人群应继续关注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病毒流行期间做好个人防护。”赵卫提醒。

五、如何预防KP.2变异株感染?

专家表示,目前为止,预防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方法针对KP.2变异株,仍然有效,以下是一些预防建议

1.控制传染源

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减少感染风险,切断传播途径。

2.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3.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手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保持手部清洁非常重要。

4.保持社交距离

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尽量避免拥挤的场所和近距离接触。

5.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这些部位是病毒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它们。

6.勤通风

在室内尽量保持通风,促进空气流通,降低病毒浓度。

7.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抵抗病毒侵袭。

8.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及时治疗。

9.做好个人防护

外出继续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与病毒接触。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虽然当下流行的新冠变异株种不会再造成大规模的爆发,对身体的危害也大大减小,但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毕竟每一次感染不仅会身体难受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对身体免疫力也会造成影响,所以出门还是要做好防护,戴好口罩,不只是防新冠病毒,还能防止其他传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