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朝廷与河北之间的恩怨持续了二三百年,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楚人“不服周”,那么唐朝时期的河北就是“不服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致这个百年恩怨的“罪人”有四个,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武周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代宗李豫。

要想理清楚这段“百年恩怨”,我们首先要从唐朝的本质谈起。

大唐本质上是对西魏、北周、隋朝的继承,是一个由关陇门阀集团所把控的利益集团。

“关陇门阀集团”(由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概念)由西魏权臣、北周的实际开创者宇文泰所奠定,自这个集团诞生后,影响了中国四百多年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陇门阀是指关中、陇右地区的军事贵族集团,他们既包括外来的鲜卑贵族,也包括当地的地主豪族集团,二者相互联姻,构成一个掌控军政大权的垄断利益群体。

最早的关陇门阀以“西魏八柱国二十四大将军”的家族构成,其中就包括了西魏皇族元氏、北周皇族宇文氏、隋朝皇族杨氏和唐朝皇族李氏。

由于宇文泰创建这个集团时,西魏仅仅是个割据小政权,与之对立的是东边的东魏(后来被高氏北齐取代),因此属于东魏、北齐势力范围的河北豪族集团理所当然地被排除在了关陇集团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麻烦了,北周、隋朝虽然统一了北方,乃至全国,但占据政治中心的核心势力却依然是代表关陇地方利益的小圈子。

隋炀帝很想打破这个局面,所以他迁都洛阳,疏通大运河,准备再次迁都江陵,目的就是摆脱关陇集团对朝廷的深度控制,可惜失败了。

李渊为何起兵,仅用了四个月就从太原打到关中,并占领长安,他为什么这么牛?请那些鼓吹李世民的盲粉醒一醒,原因绝对不是李世民有多厉害,而是李渊太牛,他的唐国公身份就是获得关陇集团票仓的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本质上李渊建立大唐跟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其实是异曲同工,后者与豪门士族集团达成利益共同体,被推上了皇位,前者关陇集团的身份让他成为天选代表。

但麻烦随之而来,李渊代表的关陇集团毕竟是个地方利益集团,关东集团呢?谁来代表他们?他们能接受在李唐当“二等公民”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交代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关东”不是今天的山海关以东,而是指潼关以东,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地区。“河北”是指今天的河北、北京,以及辽河以西的广大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概念,关陇集团、关东集团,都是指士族集团,即以读书做官为职业的家族,跟普通的老百姓没一毛钱关系。

您可能立刻就会想起来两个大佬,一个是以洛阳为中心的王世充大郑政权,另一个就是以相州为中心的窦建德大夏政权。

虎牢关之战后,窦建德、王世充相继被俘,大郑、大夏灭亡了,大唐终于一统江山。

这本来是件好事,但窦建德死后仅仅一个月,其部下刘黑闼就卷土重来,河北再度沦陷。李世民奉命出征,打败了刘黑闼。岂料,李世民刚刚撤军,刘黑闼二次崛起,又占领了河北大部分土地,直到太子李建成出马,才彻底平定了河北之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书将河北之乱的责任推给了李渊,认为李渊不顾李世民的反对杀了窦建德,激怒了河北士族集团。

不过,有部分史学家却认为,这个责任不在李渊,而是李世民,从细节来看,应该是李世民篡改了历史,将责任推给李渊和李建成。

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窦建德的死应该是李世民的主张,在打败刘黑闼之后,李世民对河北士族采取了极端的报复政策。

当时在窦建德帐下服务的魏徵对这件事最有发言权,他敏锐地发现了李世民犯下的错误,所以才力劝李建成出征刘黑闼,一则修补李世民的遗祸,二是趁机拉拢河北士族集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李建成的这次出征非常成功,不光解决了刘黑闼的问题,河北士族集团也得到了安抚。遗憾的是,李建成后来在“玄武门之变”中输给了李世民。

还记得“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是如何善后的吗?没错,消弭恩怨。在宣布赦免太子余党的同时,他做了一件似乎不容易看懂的事,那就是让魏徵出巡河北,并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

事实上,如果我们结合窦建德、刘黑闼事件就很容看清面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