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范建

一部MEGA,似乎已消耗了李想和理想汽车所有的好运。

今年以来,销量的高增长不再,过去尤其强势霸占的增程市场,正在遭遇各种对手的猛烈攻击。

最近,境外投资者的证券诉讼,以及内部的裁员传言,又从四面八方袭击理想汽车。

2024年,注定是理想汽车的多事之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证券诉讼突袭

一向大嘴的李想,已保持了长久的沉默,试图为理想汽车换来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

理想汽车美股那些个境外的投资者,真没有我们大A股的股民老实本分。大概是因为最近几个月买理想的股票,遭遇股价大跌,投资受损,于是指责理想汽车和部分高管进行虚假陈述,违反了当地证券法令。

已有投资者着手向法院申请,判令理想汽车因违法行为导致股价下跌,赔偿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

问题的核心,还是在理想MEGA身上。

MEGA推出前后,理想汽车对这款产品的起调很高。3月1日的产品发布会当天,公司CEO李想信心满满,“MEGA将是理想汽车的下一个爆品,成为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产品。”只有一种配置、55.98万元的售价,理想对MEGA的自信爆棚。

作为“微博之王”的李想,将微博这个宣传阵地发挥到了极致,MEGA上市之前,就为其卖力吆喝。

他曾在自己的微博上多次发文造势,称5000元小订MEGA的用户数量,已远超2022年理想L9的同期表现。同时,他还公开呼吁,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保证产能供应。

在长期高预期的烘托之下,MEGA上市发布会召开之前,理想汽车的股价也达到了阶段性的高潮。

然而,随后到来的现实,却给了李想和理想汽车的投资者沉痛的一击。

MEGA引以为傲的“公路高铁”设计,被扭曲成了“殡仪车”。在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花50多万,买这么一个大忌讳摆在车库里呢?

上市首月,MEGA狭义批发销量为3229辆,首个完整的4月,销售数据大跌至1145辆。

对于境外投资者的诉讼,理想汽车第一时间向媒体确认属实,但表示指控毫无根据,会全力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裁员风波缠身

理想汽车的这一波情绪过山车,影响的不只是公司、投资者,还有在理想汽车工作的数万名员工。

今年2月,理想汽车-W(02015.HK)披露2023年业绩,引发了一场空前的狂欢。公司全年营收破千亿,盈利过百亿,更是储备了上千亿现金。公司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中国首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取得了如此理想的成绩,一向抠门的理想汽车,给所有员工发放了令人惊喜的“大礼包”。

然而,随着MEGA的失败,理想汽车频频传出裁员的消息。

几天前,21财经独家发文称,五一小长假之后,理想正在进行一场全员优化,整体比例超过18%。以2023年末3.16万人的员工总数计算,理想汽车的这一轮人员优化,将涉及约5600人。

过去,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一直对人员的扩张比较谨慎,员工人数的增长控制得比较严格。

但随着公司产品销量的增长,又有更高销量预期的驱动,这些,都需要足够的人员配备来完成。

据了解,去年9月的秋季战略会后,理想汽车启动了一轮大规模的人员招聘,全年公司员工总数猛增 63%,而同期蔚来、小鹏员工的同比增长分别是 23%、17%。

甚至,已有媒体详细披露了理想汽车此次员工优化的细节:销售服务运营部门优化超过400人;招聘部从原来的200多人缩减至40—50人;智驾团队会缩减至1000人以内。相关工作已于5月第一周启动,预计将在5月底前完成。

不过,对于以上细节,媒体并未得到理想汽车官方的证实。

脉脉等平台上,已有一些认证为理想汽车员工的用户,证实了公司人员优化的真实性。

一位目前在职的理想汽车员工,对斑马消费关于裁员的相关问题表示“不予置评”,因为,公司内部已对此提出了相关要求。

预期急速走低

2023年,理想汽车共计销售37.6万辆,同比增长183.1%。公司顺势给2024年定下了略显“保守”的目标——80万辆,同比增长112.77%。在理想的规划中,MEGA应该全年贡献7-8万辆的增量。

1月的“稍事休息”,MEGA又远不及预期,理想汽车突然发现,现实似乎与目标越来越遥远。

此前,理想汽车给出的Q1销量预期为10万-10.3万辆,而实际交付量仅为8.04万辆。面对现实,理想汽车也做出了自我反思,决定降低对销量的预期,将全年目标下调至56万-64万辆。

理想汽车降速,并不是公司和产品本身出了什么大问题,而是市场已经出现了巨大变化。

2023年,理想汽车产品矩阵丰富,在30万元以上增程SUV市场,几乎没有强有力的对手。

而今年的开局,问界已将理想死死按在了身下。1-3月,问界持续霸占新势力销量榜榜首,Q1以85842辆的销售成绩,首次登上了新势力季度榜冠军,比理想多卖了5442辆。

在取得领先的情况下,问界仍没有放松警惕。

4月初,问界的主力车型M7宣布官降:M7 Plus大五座后驱版降价2万元,起售价进一步下调至22.98万元;新M7 Max五座后驱智驾版降价1万元;新M7 Max大五座四驱智驾版降价1万元。

销量的重压之下,理想汽车也选择了跟进。于4月22日,宣布全系降价1.8万-3万元,降价幅度最大的,正是刚刚上市的MEGA。

据媒体统计,仅在4月,中国就有数十家车企超过百款车型宣布降价,今年以来车型降价的次数,已超过去年全年。中国车市,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理想L6是理想旗下首款30万元以下车型,于4月18日上市,全国统一售价24.98万元-27.98万元,承担着品牌跑量的重任。

L6上市72小时订单破万,至5月5日的首期累计订单为4.1万辆。这一成绩看似还算亮眼,但实际并不如理想旗下其他车型(除了MEGA)上市之初的表现。

市场形势极为严峻。就在理想L6发布之后,特斯拉全部全系降价,Model Y 售价降至 24.99 万元;晚于L6上市几天的问界新M5,起售价也是24.98万元。

还有零跑C10、哪吒L、星纪元ET等新车型的不断加入,将5米以内增程SUV的售价大幅拉低。

资本市场对理想的预期也在急速走低。理想汽车-W股价从2月28日高点的182.9港元/股,直降至上周五收盘的95.9港元/股,不到两个月时间,超过1500亿港元市值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