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医附属东莞一院定期举办高层次人才学术沙龙。

“千秋大业,人才为基。”5月18日,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以下简称“广东医附属东莞一院”)召开的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大会上,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邵义明如是说。

当天医院发布的《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大会报告》显示,三年多来,医院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符合医院实际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其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共计205名。接下来,医院将通过实施“三个坚持”,着力打造全市医疗领域领先的开放创新生态,让“人才兴、科技强”成为医院发展的响亮品牌。

2023年全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超80人

广东医附属东莞一院前身为1958年创立的东莞市塘厦医院,2020年12月29日,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医科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共建协议,在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基础共建,着力打造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等于一体、特色鲜明的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并计划于2025年完成“三甲”评审。

校地共建以来,医院坚持“人才兴院”战略,三年时间,全职和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5人,其中全职在院博士61人,仅2023年一年,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1人。

近两年公布的东莞市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项目名单更是彰显了该院人才建设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两年间,该院共有10名专家及1个团队入选。

在人才的助力下,医院医疗技术、科研创新等整体实力也在持续显著提升。其间,医院完成东莞地区首台手术机器人“首秀”;以冷冻消融术、首例机器人DBS手术等新技术新项目填补区域空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5项,省市级各层次科研项目立项达114项,院内项目立项达100余项;立项经费合计超过6000万元;发表SCI论文258篇,申请专利59项,出版译著、教材等著作35部。

值得提及的是,2022年,医院精准医学中心主任徐广贤主导的项目上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立项名单,实现东莞市医疗机构在这一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的“零突破”。

以“三个坚持”锻造“人才兴、科技强”医院新品牌

人才引进硕果累累,离不开医院近几年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年来,医院紧跟发展需求布局创新资源、集聚高端人才,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走出了一条符合医院实际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医院《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大会报告》指出,在人才发展方面,医院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建立完善了“引、培、服”全链条全闭环管理机制。其中,通过推进高端人才“头雁计划”、推行中青年人才“百人计划”、实施行政高管“引智计划”、管理干部提升工程等提升领头“导向标”,此外,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打造人才“资源库”,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涵养人才“生态圈”……在引导培育人才上狠下“绣花功夫”,积极构建“人才服务圈”和“人才社交圈”,发挥服务人才和人才建院“双向”作用,打造人才引留“强磁场”。

“我们正处在创建‘三甲’医院的关键期,医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亟须人才、渴求人才,也比任何时候都更能聚集人才、成就人才”,邵义明表示,医院将一以贯之“三个坚持”,即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最大引擎;坚持精准引才、科学育才、倾力助才、合理用才;坚持搭建平台、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引导和支持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研究、科技创新……进一步集聚高端人才、壮大人才队伍、激发人才活力,拓展科技创新区域合作、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科技人才开放合作,着力打造全市医疗领域领先的开放创新生态,让“人才兴、科技强”成为医院发展的响亮品牌。

同时,医院将始终秉持“人才强院、科教兴院”理念,加强医院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全心全意为市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文:黄芳芳 罗衬章

制版:黄亚岚 王娟娟 严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