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晓兵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军正在实施新的“星球大战”计划,急于扩充以攻防兼备为特征的太空作战能力。这种趋势自美国2019年成立太空军以来日趋明显,近期动向则表明美太空军实施太空进攻作战的意图不再遮掩,太空冲突风险随之加剧。比较美国新旧版本的“星球大战”计划,可以发现以下不同。

第一,对手认定上,变对抗苏联为竞赢中俄。当年里根政府搞“星球大战”计划是为打破美苏“恐怖平衡”,用军备竞赛拖垮苏联。而当前美国则将中俄视为其维持太空霸权的主要对手。美国防长奥斯汀2021年就曾表示“太空已成大国竞争的舞台”,俄罗斯是美国“关键对手”,中国是“最大威胁”。美太空军高官近期也不断渲染“中国威胁”,宣扬“中国太空军力发展速度是美国两倍”等论调。

第二,战略目标上,变本土防御为太空决胜。冷战期间的“星球大战”计划主要是利用天基设施实施本土防御。冷战之后,美国利用天基能力支持常规作战。而“星战计划2.0”把太空本身视为争夺领域,发展进攻性和防御性的太空作战手段,既包括导弹防御,也包括卫星攻防乃至天基对地攻击能力。2023年8月,美军发布新的联合部队太空作战条令,抛弃“太空控制”“太空否决”等太空武器化的遮羞布,明确宣布冲突时要开展“进攻性和防御性太空行动”,要利用“直接或赋能能力”对抗对手太空资产,包括在轨航天器、地面控制站及其数据链接等。其中任务之一就是提供所谓的“部队保护”,确保对手卫星不会在美军抵达战场之前发现并瞄准他们。也就是说,美军为了做好战场准备,有可能率先在太空领域发动攻击。

第三,军备发展上,变遮遮掩掩为大力推进。美军所谓的太空“直接能力”就是“能够影响对手的火力”,也就是太空攻击武器。美国在《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中强调太空在导弹防御中的重要地位,计划发展天基传感器,在太空部署反导拦截器。美国部署可干扰甚至中断对手卫星通信的“反卫星系统”,并一再神神秘秘地试验X-37B空天飞机。美太空军官员还指出网络攻击、地面或天基激光器以及高功率微波均可瘫痪对手卫星网络,不难想象此类武器均在美太空军发展清单之上。当然,美军在太空武器发展上既想偶尔吓唬其他国家,又怕损害自身形象,所以对于披露相关装备研发细节有所保留。

第四,作战准备上,变概念设计为实战推演。冷战期间的“星球大战”计划虚虚实实,设想宏大,但实际落地的有限,最终随着苏联解体蜕变为导弹防御计划。而“星战计划2.0”注重发展实战能力,进行实战推演。去年11月,美太空军成立“太空三角洲9队”,专门负责轨道攻防作战。同年12月,美太空司令部直言不讳地自曝已具备全面作战能力。为强化实战能力,美国进行“施里弗”“全球哨兵”和“太空旗帜”等太空实战化演习,模拟整合轨道战、电子战和网络战等战术。它还举行以电子战为重点的“黑天”演习、以轨道战为重点的“红天”演习、以网络战为主的“蓝天”演习等。不仅如此,美军还依托商业公司开展相应的太空战演习。

第五,对外勾联上,变单打独斗为拉帮结伙。冷战期间,美国认为航天科技过于敏感,不愿与盟友分享。但现在美国更倾向于“打群架”。美国《国家太空战略》提出,通过与盟友伙伴密切合作,继续维持美国的外空领导地位。美太空军作战部长表示,随着太空成为一个全面战争领域,与盟友的密切合作将为美提供巨大优势。为此,美国发起30多国参与的“奥林匹克太空防御者行动”。为拉拢更多国家,美国还一改长期以来在太空军控问题上的消极抵制态度,开始积极出招造势。它力挺英国在联合国倡导“负责任太空行为准则”,抛出片面的“停止破坏性直升式地基反卫试验倡议”,针对俄罗斯在联合国提出禁止部署天基核武器决议草案。如果说以前美国在太空武器化问题上“为了里子不要面子”的话,现在则是“既要里子也要面子”,甚至试图通过两方面的配合来放大它所期望的一体化威慑作用。

和平利用太空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但美国的“星战计划2.0”为此蒙上了浓重的阴影,防止太空武器化的机会窗口正在迅速缩小。国际社会应该尽快行动起来,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防止个别大国依仗实力在太空中为所欲为。(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