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大学博物馆展出的四川大学与峨眉山植物相关板块。 于婷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裳凤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宽带青凤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豹蛱蝶 图据四川大学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峨眉植物图志》四川大学博物馆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文培先生 四川大学档案馆供图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峨眉山,不仅是李白笔下的“仙山佛国”,也是“植物王国”“动物乐园”——2600米以上的垂直落差,完整的垂直植被带谱,庇护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生灵。
  你知道吗,最早掀开峨眉山“植物王国”神秘面纱的,是知名植物学家、四川大学教授方文培。1939年-1946年,方文培持续考察峨眉山植物,如今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的《峨眉植物图志》一书,正是他潜心研究之作。
  峨眉山藏着多少“宝藏”?书中序言写道:“其种类蕴藏之宏富,新种发现之繁多,亦宜其腾听中外也。”

1
峨眉山植物种类相当于欧洲植物之和

雄、秀、神、奇、灵,峨眉山的“雄”,源自大自然的“雕刻”。
  大约8亿年孕育、7000万年沉浮、200万年滋润,峨眉山从一片汪洋中崛起,不断“长高”,又不断被水汽“剥蚀”,最终,它“身披”玄武岩,矗立成海拔3099米的“仙山”。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5℃至0.6℃。从峨眉山山麓到山顶,近2600米的海拔差,年平均气温从17℃下降到3℃,造就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随着海拔的变化,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不同的植被景观在此聚集——
  海拔1100米以下,是常绿阔叶林带,代表植物是杉木、楠木。
  海拔1100米至2100米,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植物界的大熊猫”珙桐就生长于此。
  海拔2100米以上,是高山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冷杉与杜鹃花、箭竹丛等互相辉映,构成高寒山区独特的景观。
  完整的自然垂直带,有利于物种的隔离与分化。因此,峨眉山成为我国东部和西部植物区系交汇、联系的纽带,也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天堂。
  占地154平方公里的峨眉山,现拥有植物5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3703种,相当于欧洲植物总数之和,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十分之一、四川省植物物种总数的三分之一,全国有103种植物以“峨眉”为词头命名。

2
他是“了解峨眉山植物第一人”

早在19世纪后期,就有国外植物学家、地理学家等到峨眉山考察,并采集过一些植物标本。20世纪20年代,植物学家方文培还是一名学生,便曾带着助手去峨眉山采集标本。一个多月里,他们采集了一千多号、一万多份植物标本,包括世界上从未发现过的一些新种。
  方文培与峨眉山的缘分不止于此。1939年,为了躲避战争的空袭,四川大学迁往峨眉,时任川大生物系教授的方文培,也一同搬迁到峨眉山脚。
  白天在密林中穿梭采集,晚上就在简陋宿舍的昏暗灯光下对标本进行整理与分析,1939-1946年间,方文培利用教学余暇,携全系师生全力投入对峨眉山植物的调查与研究中,确定峨眉山植物至少有3000多种,并从中选取有重要价值的植物及地区特有种共200种,编纂成《峨眉植物图志》,共2卷4册。
  该书的出版,代表着中国早期地区性植物志的问世,标志着植物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为纪念方文培在峨眉山植物研究方面的显著成果,英国大英博物馆馆长在植物杂志里,用方文培的名字命名了一种植物“方式淫羊藿”,并称赞他是“了解峨眉山植物第一人”。

3
川大师生在这里发现多种珍稀蝶类

时至今日,峨眉山仍是川大重要的动植物学实习和研究基地。
  2008年至2017年,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根据在峨眉山实习时采集的蝶类标本,对峨眉山的蝶类资源进行了“摸底”。
  10年的野外调查,调查到金裳凤蝶、双星箭环蝶、枯叶蛱蝶、朴喙蝶等珍稀特有物种。通过整理馆藏标本和结合前人研究数据,川大师生厘清峨眉山蝶类物种在300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该区域新调查到58种蝶类,但历史资料记载的127种蝶类却没有调查到,这也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全球气候变化、旅游业的发展,对这里蝶类物种的组成和分布有着怎样的影响?
  除了蝶类,峨眉山的杜鹃花、鸟类等,也是川大师生不断挖掘的“宝藏”,他们开发、推广了新的园艺杜鹃花品种、出版了四川峨眉山生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丛书《峨眉山鸟类野外识别手册》……
  绿野之境,万物生息,尽显生态之美。峨眉山“挖宝”的故事,未完待续……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