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新中国刚刚成立,消息立刻传遍海内外。闻知此消息后,众人反应不一。

底层民众自然无比兴奋,因为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蒋介石等国民党反动派一片愁容,因为这宣告他们已经彻底失败。

但有一个人的表现却很奇怪,他看起来百感交集、左右为难,似乎很迷茫。在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情形下,最终他鼓起勇气寄了一份电报送给当时的总理周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见他在电报中非常亲热的喊周恩来为“兄”,而且里面还写道“南天引颈,曷胜钦迟,一有便船,当来晤教”这样一句话,看起来很稀松平常。

但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份电报居然引得周总理动容,而且随后还惊动了毛主席、董必武等一众我党的元老亲自出面。有何隐情呢?只因为这个人的名字叫包惠僧。

关于包惠僧此人,或许大多数人都没太多印象,但对党史有点了解的人应该听说过这个名字,因为他曾经出现在中共一大的名单上。

要知道,中共一大代表可是建党的元老,正如党史记载,到建国时期唯一坚持下来的代表就两个人,一个是毛主席,另一个则是董必武,而他们两人都是我党高层核心。由此可见,包惠僧的来历不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话又说回来,党史记载:到建国时期,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只有两位在天安门城楼宣布开国。那么,其他的人哪去了呢?

——答案很简单,要么叛变了,要么牺牲了,要么脱离了共产党。很不幸,包惠僧就是当初那个脱离党的人。

在一些资料记载中,包惠僧被定义为“叛徒”,这倒并没有说错,毕竟包惠僧的确曾脱离了党组织,而且还加入国民党。

但是包惠僧的过去,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他的人生很复杂,后来还迷途知返回归我党。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时间回到1894年,当时的包惠僧出生在湖北黄冈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他和绝大多数我党的元老一样,家里穷得响叮当,但又充满斗志,从小就有远大抱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资料记载,包惠僧家里虽然穷,但是经常为朋友两肋插刀,宁可饿着肚子,也要帮助朋友度过灾难。而且也经常好打抱不平,期间他曾经看不惯当地的地主土豪的恶行,大闹乡里,搞的动静不小。

很明显,包惠僧此举必定会惹得统治阶级不喜,所以他的青年生涯过得很不畅。要是一般人肯定会被磨平棱角,慢慢的或许会变成一个油腻的中年人。

但包惠僧却很“另类”,正如一大代表陈潭秋对他的评价——暴徒,简言之,包惠僧如同一团烈火,面对不平等的现象,从来不低头,而且做事从来不讲后果。

在这种性格影响下,1917年包惠僧毕业后在一所小学任教,干了几个月就因为与校长吵架,然后愤而辞职。之后他又来到另一所小学当教师,结果还是和学校的校董产生冲突,被迫离职。

为谋生计,包惠僧转战报社,因为工作努力负责,得到老板重视,让他能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来回采访发表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由于他发表文章从不讲究遮遮掩掩,经常对现实进行针砭时弊,甚至还时不时怒斥军阀。结果不言而喻,他得罪了军阀,被取消了记者证,后来还遭到各方打压,彻底失去了生存空间。

这就是包惠僧青年时的遭遇,完全应了“暴徒”的评价,纯粹一往无前,不惧怕任何阻力。不过也正因为他的这份气魄,所以还是能得到一些报界好友的帮助,后来他还有幸采访到大名人陈独秀。

包惠僧德曾两次采访陈独秀,因为谈吐不凡,让陈独秀对他十分欣赏,之后陈独秀更是与他讲解五四运动、婚姻自由和汉学知识,随后更是手把手教他如何确定人生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陈独秀启发,包惠僧醍醐灌顶、大彻大悟,随后辞去了报馆的职务,开始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在研究马克思时,包惠僧又遇上陈潭秋,两人大谈十月革命,相交甚欢,很快成为好友。

不过,包惠僧直来直往的性子也得了前文提到的陈潭秋给他的“暴徒”称号。

再后来就是中共建党事宜,在陈潭秋的帮助下,包惠僧加入了武汉共产主义研究小组,随后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包惠僧因为能力过硬被推举为书记。

1921年的中共一大,陈独秀因为宿舍款项问题未能出席,因为很看好包惠僧,陈独秀委派他为自己的私人代表出席中共一大。就这样,包惠僧成为了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之一。

有意思的是,在参加这次会议时,包惠僧认识了很多后来重要的人物,彼时他27岁,刚好结交了28岁的毛主席,双方有过戏谈,一个敬佩对方的知识渊博,一个敬佩对方的豪爽果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方很快成为好友,之后也多有书信往来。

到1921年8月11日,中共在上海成立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当时毛主席为湖南部主任,包惠僧担任书记部的一个部门负责人。

毋庸置疑,包惠僧当初在党内非常耀眼,他做事雷厉风行,对人热情洋溢,因此在党内获得了一个新外号“包大炮”。

在那段岁月里,包惠僧给中共一大的诸多同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包括毛主席。可这还没完,1924年包惠僧又得到党组织同意,得以加入国民党,并在国民党内部扶摇直上。

他从最开始的一个训练班委员,快速的提拔为滇军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越干越红火。

——尤其是在1925年,当蒋介石拉着周恩来去参加东征的时候,因为蒋介石很欣赏周恩来的才华,所以硬拉着不让他走,这便导致黄埔军校缺政治部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廖仲恺破例提拔包惠僧为新政治部主任。也正因为如此,包惠僧又与周恩来成为好朋友,而且还和蒋介石有不错的交情,一举成为黄埔军校的大名人。

本来这一切都很顺利,包惠僧也有光明的前程,但谁都没想到蒋介石竟然叛变革命,国共分裂了。在这一情况下,大批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被杀,原本充满未来的黄埔军校内血流成河。

受此冲击,包惠僧病倒了,当时周恩来希望他去江西接管军委工作,但他病的不能动,迫不得已周恩来只能给他一笔钱,让他好了以后跟上队伍。

后来的发展轨迹出乎意料,包惠僧没能顶住压力,选择自动脱离中国共产党。之后为生计又跑到国民党湖北省主席手下当参议。

——因为在党内颇具名气,所以他得到蒋介石重用,以共产党元老弃暗投明为宣传噱头,将他提拔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惠僧当年的行径,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算“叛变”。但值得注意的是,包惠僧并没有给蒋介石提供太多“作用”,而且他一直没有实权,还在1936年早转为文职,只是在蒋介石那混饭吃,所以影响并不大。

1948年底,此时三大战役逐渐打响,蒋介石统治黑暗混乱,当时包惠僧知道蒋介石为人,便带着家眷逃到澳门隐居。只是在澳门的日子并不踏实,因为生活窘迫,更怕国民党特务找上门。

后来得知新中国建立,而如今中共核心里面诸多关键人物也与他交好,自己目前处于走投无路的状态,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包惠僧在忐忑之下寄电报给周总理,表示了自己想回来的意愿。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刻找到毛主席,毛主席对此也很重视,拿着电报沉思了很久,最终还是批复:回来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在我党的帮助下,昔日的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迷途知返。

1949年11月,包惠僧带着全家来到北京,该消息震动整个中共高层。

次日,国务院副总理董必武亲自请他吃饭。不过董必武对当年的事还印象尤深,于是也开玩笑说了一句:你做了国民党的官,就不要共产党的朋友了。

紧接着,周总理也请他去家中做客,二人有过一番长谈。此次交谈,事关当年之事,周恩来对他的过去也表示谅解,表示:你一大家子,也要生活嘛!

不过对于此次回归,周总理提出一个特殊要求:“你过去不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要对党有个交代。”很显然,这是让他对自己过去的叛变行为交代详细,作出检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惠僧回也欣然同意,后来写了一篇长文,十分郑重的检讨了自己在大革命中立场不坚定,脱离革命,投靠蒋介石的错误,并且还用了“罪不可赦”这四个字。

看到这份“交代”后,毛主席、周恩来等人也就不计前嫌,同意他重新回到革命队伍中。

在后来的岁月里,包惠僧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也从内务部研究室研究员,一直干到国务院参事,到1957年的时候还写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见闻》,一直到1979年才去世。

参考文献:《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的迷途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