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时间5月18日晚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韦茨曼设计学院毕业典礼上

举行了林徽因入学宾大百年暨

建筑学学位追授庆典

正式向林徽因颁发

建筑学学士学位

以表彰她作为

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卓越贡献

毕业典礼现场

林徽因外孙女于葵代表林徽因

从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

弗里茨·斯坦纳手中

接过了这份迟到近百年的学位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徽因的建筑学学位证书。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供图

谈起追授林徽因学位的决定,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去年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在纠正历史上的错误”。他曾表示:“林徽因没有被授予学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林徽因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获美术学学位。

1924年,林徽因与梁思成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虽然当时二人都想上建筑学院,但前者却因女性身份被拒之门外。因此,她退而求其次进入了宾大美术学院,并于1927年获美术学士学位。

但林徽因凭其高度的热情,在参加美术学士学位课程的同时,也完成了建筑学士学位所需的大部分课程。她不仅参加了诸多建筑课程,还担任了建筑设计课程的助教,成绩也远超同龄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纪念这位现代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日前,“千瓣的花朵——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林徽因”主题展也在美国费城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建筑学家、新中国国徽设计者之一,林徽因从福建福州走出,远赴欧美学习建筑理论,后来,她走遍全国,考察中国古建,为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作出杰出贡献。

本次展览展出了林徽因的大量珍贵文献和相关实物,聚焦林徽因在古建筑研究、抢救“国宝”景泰蓝等领域的丰硕成果,呈现其才情诗意的人文情怀和为国家兴亡奔波的治学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是林徽因诞辰120周年,也是她入学宾大100周年。据介绍,当地时间5月19日下午,韦茨曼设计学院还将在宾大费舍尔美术图书馆举办“林徽因入学宾大百年暨建筑学位追授庆典”,多位中外建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将在活动中发言,以致敬林徽因的非凡成就及在全球的影响力。

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都是她的作品

在那个没有CAD、没有3D建模的年代,林徽因的手绘完成的一副副建筑画稿,其精致严谨丝毫不输电脑制图,今天看来依旧十分惊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建筑文物简目》书中的手绘建筑画稿

左滑查看更多

林徽因不仅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师,还是一位伟大的女设计师。

她曾以设计师的身份参与新中国的三件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徽因与梁思成

【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1950年,当时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的林徽因,应毛主席指示参加国徽设计竞赛。

当时她肺病很严重,已经卧病在床一年多,但病情再重也压不住她心里的激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卧病在床的林徽因

经过8个月的设计修改,方案终于采纳!已经瘦得只有50多斤的林徽因,泪水止不住地流,想站却站不起来!

梁再冰回忆起母亲时,曾深情地说:“我常觉得,那红色中也有妈妈的一小滴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徽墨线图和上色后图案

【主导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

梁思成负责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的设计概念,林徽因则更多在做纪念碑的雕饰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中,林徽因不仅承担美术设计方面的任务,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成为整个设计小组的实际领导者,对于纪念碑的整体造型、结构都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并亲自为碑座和碑身设计了全套饰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纪念碑工地现场,有纹饰试刻的小样

【改造传统陶瓷工艺景泰蓝】

林徽因逛古玩城时,发现了濒临绝根的景泰蓝花瓶,很快就在清华成立了抢救景泰蓝的工艺美术小组,开始研究设计景泰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徽因设计的景泰蓝

福州人民一直都在怀念着

这位“福州最美的女儿”

林徽因与福州的故事

林徽因祖籍福建福州,出生书香门第。她的祖父林孝恂是清末翰林,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外交家;黄花岗烈士、《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是她的堂叔。由于祖父在浙江做官,林徽因出生于杭州,后随父亲游历欧洲,之后定居于北京。在福州烟台山的康山里可园,见证了这位民国才女、中国杰出的女性建筑学家与故乡福州的唯一一次交集。

1925年,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郭松龄反奉战争中身中流弹不幸去世。此后,林长民的弟弟林天民将哥哥的二位夫人和子女们接到福州。按照福州风俗,新娘出嫁后需回乡拜谒祖宗,而此时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住在福州无人照料,需要林徽因将其接到北京居住。于是正好有空闲的林徽因回到福州,与家人团聚。林徽因的好友、费正清夫人费慰梅在其所撰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一书中对林徽因回乡一事略有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街坊说,这是林徽因曾住过的可园。池志海 摄

关于此次福州家庭团聚的活动和内容,由于时间过去太久,当事人大多已不在人世,故史料匮乏。据说,钟情于建筑与人文的林徽因一回到家乡,就看中了洋楼林立、文化氛围浓厚的仓山烟台山,经人介绍,住进了可园的后楼。

在福州期间,她常常和叔叔林天民谈论建筑。林天民被誉为“福建话剧第一人”,也是著名的电气工程师和建筑师。林徽因在福州期间,协助林天民设计了福州东街文艺剧场(今福州聚春园所在地)。剧场当时因为设备装潢全省第一,一度成为福州市民的打卡之地。

此外,林徽因还心系家乡教育事业,在乌石山第一中学作了题为《建筑与文学》的演讲,在英华中学作了《园林建筑艺术》讲座,并受到了其父林长民创办的私立福建法政专科学校同仁的热烈欢迎,在学校大门前与家人合影,缅怀逝去的父亲。

林徽因在福州住了1个多月便携母北上,直到1951年病逝,她再没回过福州。虽然林徽因在故乡福州居住的时间十分短暂,但始终视福州为根之所在。林徽因说着一口流利的福州话,在她1946年写的散文《一片阳光》中写道:“那年我六岁,记得是刚刚出了水珠之后——水珠即寻常水痘,不过我家乡的话叫它做水珠。当时我很喜欢那美丽的名字,忘却它是一种病,因而也觉得一种神秘的骄傲。只要有人过我窗口问问出‘水珠’么?我就感到一种荣耀。那个感觉至今还印在脑子里。”童年的林徽因,虽未来过家乡,但因家人的缘故对福州话十分熟悉,并寄予福州方言中一个普通词语如此美丽的幻想,可见她对故乡的眷恋多么深切。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福建日报、福州日报、扫描全能王 编辑:黄泽鹤 校对:王国栋 校审:叶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