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艾冰)近日,河南南阳一名3岁男童被狗咬伤,18天后不幸离世的消息引发关注。5月19日晚,据央广网消息,南阳市对此事已完成初步调查,表示狂犬病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的管理、狂犬病暴露处置与医疗救治等方面未发现异常,无论是免疫球蛋白还是疫苗,都无法确保百分之百阻断病毒感染。

5月19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科主任宋宁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仅接种狂犬疫苗,确实不能100%预防狂犬病,狂犬病的潜伏期 ,即从咬伤到发病前的时期一般为1-3 个月,极少数短至两周以内,最短为5天。

此外,接种狂犬疫苗,也不是立刻产生保护。从接种疫苗到产生充足的保护性抗体,需要大约7-14天。但遇到狂犬病潜伏期非常短的情况,如果仅接种疫苗,可能还没产生充足的抗体,人就已经发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童被狗咬伤的事发地点,央广网记者张丽娜摄

被狗咬伤脖子、眼睛等处,18天后离世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4月21日,男童在公路玩耍时,被突然跑出来的一只哈士奇攻击咬成重伤。“腿部、脖子、眼睛周围都被咬掉一块肉,耳朵后面和脖子上有几个大牙印,身上有多处破皮的地方。”男童妈妈樊女士表示,当天他们紧急注射了狂犬病疫苗,由于当地没有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且男童伤势严重,当地医院建议到南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伤口处理。

“住院9天后,办理了出院。”樊女士说,刚出院时,孩子状态还不错,5月7日开始情况恶化。5月8日,他开始频繁呕吐,情绪狂躁,当晚被紧急送往南阳市妇幼保健院的ICU救治。5月9日凌晨,小星被送往郑州的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最终未能挽回生命。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狂犬病病死率几乎达100%。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被犬咬伤后首先应该远离狂犬,避免二次伤害;要及时就医,冲洗消毒,缝合或包扎伤口;其次要注意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有条件可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疫苗是使人体主动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进而形成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抗体,来预防各种病原微生物。而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被动免疫的过程,是将含有抗体的人的血浆注入患者体内,可以使患者体内出现抗体。”宋宁介绍,被狗咬伤后,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为什么会出现疫苗免疫失败?

南阳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科科长王庭柱介绍,“我们对疫苗管理进行了调查,并未发现异常,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分发、运输、存储安全可控。根据已有案例分析,如果确诊狂犬病,免疫失败是多重因素的结果,可能与头面伤口距离中枢神经近、犬伤情况严重以及进入体内的病毒量大有关,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完全避免感染狂犬病的情况发生,病毒一旦进入神经是不可逆的。”

“从医学上来看,疫苗免疫本就不是100%有效的事,并且此案例被犬咬伤的部分有些靠近中枢系统,狂犬病毒侵入神经对于人体的损伤很大;此外考虑此男童是否存在自身免疫系统较弱的问题;另外,也需要注意犬本身携带狂犬病毒载量是否过高。”北京某三级医院感染科主任向记者透露,根据现在的调查结果,疫苗质量等不存在问题,所以考虑上述三个方面也许是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

宋宁也分析,“一般情况下,如果免疫失败,需要考虑疫苗质量不佳;患者免疫力低下,无法产生抗体;患者对疫苗过敏,无法接种疫苗;创面大,病毒载量高,播散快,抗体不足以对抗等等都可能是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另外一定要提醒监护人,尤其是幼童的监护人,一定要做好监护,尽量不要把幼童暴露在危险情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