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朝代,有学者评价其积贫积弱,有学者赞扬其商品经济发展,陈寅恪先生更是有言: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些不同的评价,显示出宋朝社会多面复杂的特点。在这其中,宋朝与辽朝之间的外交活动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宋辽之间为何能保持百余年的和平?宋朝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原则,在与辽朝交往的过程中,这些士大夫有怎样的心理,对具体政策又有何影响?

一、北宋的北疆形势

北宋王朝建立在五代十国乱局之上,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成功夺取了皇位。随后的南征北战,基本将旧有的华夏疆域收入版图中。但燕云十六州成为摆在宋朝君臣心上的“历史遗留问题”。

当中原战乱,内部纷争之时,获得北方游牧政权的支持,或者直接借用其力量,确实是惯常的做法,该传统至少从周朝起便有先例。五代十国时期,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也仿照了这种做法。为了对抗后唐,石敬瑭寻求辽朝的支援,其不仅自称“儿皇帝”,为辽朝提供岁贡,更是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朝。到宋朝建立之时,燕云之地已属辽朝二十余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敬瑭

燕云之地自古以来便被视为分隔汉夷的天险,若不能掌控燕云,华北大平原便完全暴露于游牧民族的铁骑之下。刚刚立国的北宋,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收复燕云失地,不仅仅是收复华夏固有领土,更是为了新朝统治的安全。所以,在雍熙三年,宋太宗兵分三路,北伐辽朝。但这次北伐却只落得个失败的下场,高梁河之战中,太宗皇帝本人更是被打得仓皇逃窜。自此宋辽的攻守异势,宋朝也无心更无力收复燕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燕山山脉

宋真宗年间,辽朝又大军压境,此次辽朝军队一路南下,甚至渡过黄河,北宋都城东京危在旦夕。在朝臣激烈的争论和真宗的深思熟虑下,真宗决定亲临澶州,指挥战斗。由于皇帝的亲临,宋军士气大震,初战便射杀辽军主将萧挞凛。

深入宋境的辽军,粮草辎重不足,无法打持久战,宋朝也无心继续追击辽朝,这为两国间的和议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使者曹利用是不辱使命,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协议为:宋辽互为兄弟之国;以白沟河为界;宋朝每年为辽提供岁币;开放边境,互市贸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真宗

或许当时无人能够预料,这一个协议为宋辽之间换来了百余年的和平。而这种局面,与前代大不相同。毋庸赘言,游牧与农耕的生态差别,使得古代中国的中央王朝与游牧民族之间存在一个边界(边缘)。双方随着国力的变化,一直在改变着主被动形势。例如汉初采用和亲政策,忍气吞声,而汉武帝时期便北击匈奴,使得漠南无王庭。唐朝依然如此,盛唐时,可在游牧地带设立都护府、羁縻州,但到了唐中后期藩镇割据时,唐王朝的力量便无法控制游牧政权。宋朝似乎开辟了一个先例,在缺乏燕云十六州的保护下,不仅没有被北方的辽朝压制,更和辽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双方友好交流,真如兄弟之国。宋辽之间,似乎都无野心控制对方。这种状态在农耕与游牧两种人类生态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如何维持?士大夫在两国外交中扮演了什么作用,这需要我们进入宋代士大夫的历史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代和亲匈奴

二、外交互动:士大夫的辽朝印象

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竟有三百余次的外交互动,双方在皇帝、皇后去世以及新皇登基的重大场合,都会互派使节。从宋朝士大夫出使辽朝的具体互动中,我们可以窥见更丰富的历史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契丹人壁画

从白沟出发,到达辽朝的中京,路途遥远,往返需要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宋朝的士大夫有了充足的时间观察辽朝的风俗,并与辽方的官员密切交流。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虽然宋朝士大夫出使辽朝,是带着政治任务的,但这一个过程更像是到辽地去旅游和造访朋友。仁宗时期,陈襄出使辽朝六十余天,一路上都在畅饮。每经过一个驿站,都有辽方的使节迎接,然后大摆筵席。北方游牧民族性情豪爽,对待席间不拘泥礼制而豪饮的宋朝官员充满了好感。宋使王拱辰在参加辽方为其举办的宴会时,不顾礼制,与契丹人同坐豪饮,甚至于“深夜狂醉,喧酗无状,或执虏之手,或拍胡人之肩,或联嘲谑之诗,或肆市廛之语”。看起来似乎不符合外交礼节,但辽方却十分高兴,直呼其为“王见喜”。应该说这种人物还是相对少数,多数宋使出访辽方都极其重视礼制规范,但当辽方热烈劝酒,宴饮到欢畅之际,在酒精的麻醉下,宋使们经常会做出豪情万丈的举动。以至于相对冷静的陈襄,也会在酒后发出“但恨饮酒不多”的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平乐》 王拱辰

除了酒桌上丧失了清醒的交流,宋辽官员间其他方面的交往也十分密切。在路途中,宋辽双方的使者会就许多问题进行讨论,从经史子集到天文地理,从诗词歌赋到异物术数,无论学术问题还是平常琐事,都是可以谈论的话题。在这种交往过程中,宋朝士大夫逐渐了解辽朝风俗,辽朝官员更学到了中原的知识。例如,当刘敞出使辽朝时,辽方官员问他燕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刘敞利用自己的知识,引用《山海经》、《管子》等书证明这种异兽名为“驳”。这种唠家常的对话并不少见,陈襄出使辽朝就曾与辽朝官员交流故乡风俗、父亲任职何官,乃至于南方荔枝生长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使每次出使都会将中原的典籍作为礼物送予辽方,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辽朝的官员也有了相当高的文化水平。这足以使得两边的官员处于同一维度对话,甚至会互相赠送诗赋,并结下了友谊。双方使者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询问曾经出使过辽朝士大夫的情况。陈襄出使辽朝,就不断被问及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的现状。这种询问似乎是老朋友间的关心,足见当时宋辽之间上层人物联系密切,并已经形成关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仲淹

正是在这种交往的过程中,宋辽的士大夫们互生好感,产生认同。陈襄之言“所谓南北一家,自古两朝欢好,未有如此”,当是真情实感。值得注意的是,宋朝的宰辅中,相当大比例在年轻的时候曾出使过辽朝。在辽朝留下了较好印象的他们,在老年成熟后审时度势,自然成为了所谓的“主和派”,可以说,这是宋辽维持百余年和平的原因之一。在他们的文字中,对宋辽和平充满了赞颂。如胡宿:“自尔边境无长风尘之惊,父老不金革之警……国家承平百年,其间通好居六十年,前世所未有。”郑居中曰:“虽汉唐和戎,未有我宋之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