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步步落空,美联储进退两难,中美博弈,已经到了揭晓结果的关键时期了,2024年,注定将载入史册。打赢这场仗,接下来全是好日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美国打压我们的动作明显增多了,光是四月以来,出的阴招一只手都数不过来,老美每天在研究的法案和议题,至少一半都和我们有关。一会是要收割TikTok、一会没收了高通对华为的出口许可,一会又提高了针对电动汽车和光伏的关税,拳拳到肉,招招见血,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给我们留啊。逼得越紧,恰恰说明美国越急,他们自己很清楚,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18年开始,美国就发起了对我们的围剿,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就像发令枪一样,打响了中美之战。第一件事,特朗普对华发起贸易战,中国生产的东西被打上有色标签,即便是物美价廉,美国也不买了,同样是这一年,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从此,华为这个品牌,彻彻底底背负上了民族使命。

特朗普和拜登这对老冤家,虽然各种针锋相对,但在对华问题上,这两个人并没有太大的分歧,拜登上台后,对我们继续进行围追堵截,采取了四个方面的行动。

首先是科技战,华为被切断和高通的合作,手机业务跌入冰点,这还不是最狠的,美国拉拢一些盟国形成半导体联盟,四处打压制裁我们。包括日本的半导体原材料,荷兰阿斯麦的光刻机以及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对华销售与合作基本都受到了限制,目的就是想让中国芯片产业彻底告别全球化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是金融战,美国在香港下死手,国际资本从香港市场快递撤出,恒生指数进入几年的熊市,香港曾经是亚洲金融中心,在美国的一系列操作下,到了2023年,印度股市超过香港成为全球第四大股票交易市场,这一系列的行动,目的就是打击中国投资者的信心。

在A股市场,这样的抽血行为也在发生,美国资本巨头贝莱德高调宣布撤出,表示在中国市场赚不到钱,紧接着,股神巴菲特大举进军日本市场,俗话说的好,自己的失败固然可怕,但对手的成功才真正让人扎心!

不得不说,美国的计谋在一定程度上得逞了。随着里应外合、持续唱衰,很多国人也开始动摇,心里犯嘀咕,怎么日本和印度的股市都那么牛,A股却几年围绕3000点做俯卧撑呢?是不是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比不上印度和越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融战之后,就是舆论战,有一段时间,网上总有大V蹦出来说一些负能量的言论,说我们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海外哪哪都好,哪怕是一些正能量的爱国视频,下面的评论区也会有人唱反调,我就纳闷了,这些人到底是谁?为啥对自己的祖国能有这么大的意见?后来我才明白,这是有人故意设下的圈套。

就拿tiktok事件来说吧,美国为什么这么着急要把他抬上餐桌?核心问题就是,中国人创办的企业在美国这么成功,还能引导美国舆论,这是不被允许的,舆论一定是战略高地,不管你听不听,但谁能说,谁不能说,很重要。

美国的最后一招,是从军事上形成威慑和压力,最近我们周边有一些国家行动特别积极,在一些争议问题上大做文章,是谁我就不点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背后的原因仍然是美国的影响力,就是想展示美军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有说一不二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科技到军事,美国无所不用其极,中国有句老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道理难道美国人不懂吗?依我看,不是不懂而是火烧眉毛了,不急不行了。

34万亿的美债,已经把美国的财政压的喘不过气了,这是个什么概念?平摊给每一个美国人,每个人对外负债10万美金,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美国自己每年的财政盈余,连付美债的利息都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不吞掉一块大肥肉,美国的这个病是治不好了,现在欧洲收割的差不多了,中国却始终割不到,肥肉咬不到,咬了一嘴毛,你说他能不急吗?

目前,美国国内银行集体爆雷,美联储收割的目的还没有达到,还不能降息,现在等于是拿自己国内的银行做血包续命,再这么继续下去,甚至可能出现利率倒挂,什么意思呢?从银行贷款出来利率只要4%,但存钱的利息却有5%,美国人把钱贷出来再存回银行,就能做到无风险套利,这是一种金融病态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外部环境来看,自从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影响力得到了验证,好不容易维持起来的世界秩序,正在逐步瓦解。内部如果说是火烧眉毛,外部更像是头顶悬着的一把剑,都是随时要命。

所以说,2024年,中美博弈鹿死谁手,很快就会有分晓,为什么是今年?不是我们熬不下去了,而是美国的问题拖不下去了。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比美国更有耐心,如果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何必大动干戈,头破血流呢?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国家大事和月入五千的普通人是什么关系?关系很大!大家都是在一条船上的人,国家就是这艘船的掌舵者,如果船开不动,你觉得你还能到达目的地吗?

真正能够把握时代机遇的人,一定是在大势上有清晰判断并且能采取行动的人。下期想听什么话题,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