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马来亚紧急状态的逐步缓和,以及中国政府声明对双重国籍的放弃,英国殖民政府再一次对华人政策进行了调整。在这一阶段,就公民权而言,随着“出生地主义”的确定,大部分华人取得了马来亚的公民权;就华文教育政策而言,英国殖民政府仍旧延续前期干预和控制华文教育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政府华侨华人政策的改变--取消双重国籍

华侨华人的双重国籍问题一直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双重国籍产生的直接原因可以追溯到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籍法》。该国籍法以血统主义为立法原则,有意利用并规避国际法公约。

此国籍法规定海外凡有着中国血统的人,均可被赋予中国国籍,从而导致众多海外华侨拥有居住国与中国双重国籍。20世纪50年代左右,新中国在外交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解决双重国籍问题刻不容缓,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南亚是中国海外华侨华人的聚集地,1947年,可靠的估计总数为850.5万华人,华人在东南亚的分布情况如下:缅甸30万,暹罗250万,印度支那85万,马来亚和新加坡261.5万,英国婆罗洲领地22万,印度尼西亚190万,菲律宾12万。

这些华人大部分拥有双重国籍,此时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也趋于紧张,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恐惧和不信任,其中海外华人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是其担忧的重要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当时国际形势以及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状况,中国政府准备放弃双重国籍。1955年4月,中国总理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多边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国际性的解决方案。

自由选择原则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缔结关于解决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以解决双重国籍问题。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提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所谓的颜覆活动问题,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中国革命是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努力取得胜利的,中国反对一切的外来侵略和干涉,因此也绝不会去干涉他国的内政问题。双重国籍问题是旧中国的遗留问题,虽然在海外的中国华侨数量众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绝对不会利用华侨进行所谓的颠覆活动。“”

亚非会议意义重大,因为它消除了崛起中的中国和独立的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核心紧张关系。亚非会议在中国实现与邻国关系正常化的国际外交中占据了决定性地位,同时使中国摆脱了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会议的一个关键成就是达成的共识,即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应成为排斥国际合作的基础。正是在亚非会议期间,中印尼之间经过反复商讨,最终签订了《中国人民共和围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解决了困扰两国的双重国籍问题。

这意味着中国海外定居者的身份即将结束,海外华人可以自由选择继续保留中国国籍或者加入居住国的国籍,也标志着中国华侨政策根本性变化的开始,即保护海外华侨的利益,团结海外华侨的力量,希冀海外华侨在新中国建设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英国各政府部门对中国政府提出放弃双重国籍的疑虑

英国外交部对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放弃双重国籍的华侨政策持怀疑态度,不仅英国外交部如此,英属马来亚政府也发现很难推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英国领土上对华人的政策。

英属马来亚殖民当局和新加坡不确定中国政府的侨务政策是否包括英国所属的领土,换言之,中国的新华侨政策是否将英国领土上的华人包括在内不得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事实并非如英国政府所言,在谈到双重国籍问题时,周恩来总理曾着重强调,在实施缔结关于解决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时,要注意对双重国籍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和解释,绝不能强迫华侨放弃中国国籍亦或是放弃居住国国籍,无论选择哪一国的国籍,都可以做朋友的。

英国殖民政府对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取消双重国籍的新华侨政策有很深的疑虑,原因如下;由于马来亚涉及的华人人数众多,再加上马共的武装斗争,马来亚的双重国籍问题比其他国家更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估计,在1954年底,在联合邦所有的华人中,有54%获得了英国国籍,同时这些华人还具有中国国籍,因此他们拥有双重国籍。

因为英国对马来亚和新加坡华人的政策是融合政策,希望华人能够脱离与中国的联系,在与马共的斗争中支持英属马来亚殖民政府。一旦英国殖民政府同意与中国谈判,签定废除双重国籍条约,将会给马来亚带来极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马来亚大多数的华人选择中国国籍并在马来亚保持外国人身份,这肯定会妨碍英国殖民政府在马来亚实行的融合华人政策的努力。而且如果大多数马来亚华人不选择成为马来亚人而是加入中国国籍,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有权干涉马来亚华人事务。

总之,接受并与中国进行取消双重国籍的谈判对马来亚没有任何好处。面对这样的困境,英国殖民政府加紧对华人政策进行调整,放宽马来亚华人取得公民权的条件,希望通过给予大部分华人公民权促使马来亚华人将目光从中国转向马来亚,并促成马来亚华人政治认同的转变。

参考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