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这篇是我们每周都会为大家带来的近期热点话题或消息的点评。

有时候能不能赚到钱,靠的不是能力而是信息差,富人能拿到高收益也正是因为能够获取一手信息、精准抓到周期、及时上车。

所以每周我们都会针对近期的热点新闻,给大家分析、盘点,甚至敏感话题,还在闭门直播中详细展开,细致分析。

本周可谓王炸利好不断,但其实去向的终点都只有一个——就是稳预期

4月的社融数据和M1纷纷迎来20年一遇的负增长,于是发行了超长期特别国债,这是一稳;

小作文预热,地产股抬头,直接推动多部委启动王炸手段,这是二稳:

先是“一键三连”房贷政策,首付、公积金利率全面下调、二套房利率取消下限,做到史无前例的低首付低利率;

再是国家队宣布下场收购存量房,发了3000亿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

再是继上上周肇庆之后,深圳也进入新一轮“高赠送”时代,这个动作代表着离全面取消公摊的时代近了,又近了!这是三稳。

那么,这些信息背后,又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是什么?抛房当还要等等吗?哪些城市,可以关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无前例的超长期国债发行,什么信号?

5月13日,财政部下发通知,2024年拟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分别为20年、30年、50年,且都是按半年付息;

目前,30年期的国债已于5月17日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胡子点评:

昨天我评论区有人问说,这超长期国债,是国家队用来抄底救市的么?

我只能说,比起抄底,倒不如说是用来探底的;毕竟,只是1万亿的规模本身可远远不够。

说白了,就是让兜里有钱,却又在现阶段不敢花钱的人敢花钱,去引导这扎堆的存款先进入市场流通起来。

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之前不也搞各种大放水刺激货币流通吗,不是没效果么?

但这次又不一样了,因为国债本身作为一种固定资产,正好契合了现阶段大家集体陷入的资产荒状态,在急于找避险的产品;

所以昨天的中标利率,我去看了一眼,2.57%,比发行量甚至要高出3.9倍,可见市场之疯狂。

但这就说明普通人要跟着去疯狂买入国债吗?

说实在,小部分就算了,但并不适合投入太多,因为未来的走向已经决定了,低利率一定是大势所趋,你现在买,也算是高位站岗了。

至于救市——不是说救楼市,而是先从城市救起,且必须是人口和产业能实现增量发展的地区。

毕竟国债的用途去向里就写了这么一条——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又是啥意思呢?

就是为了进一步刺激房改在这些城市的落地,让国债来拯救这些城市的房地产。

总之,从趋势来看,超长期国债的发行及火爆,也说明了我们现在正处于债市走牛的萧条期,而萧条之后,将是复苏,也就是说,现在才真正是无论入股或者买楼最好的时机了。

毕竟,现金为王的衰退期,早已经过去,所以只知道捂紧钱袋子的人,才注定会被收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付、利率全面下调,创下历史新低!

首付方面:首套房最低比例降至15%,二套房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率方面:1、公积金贷款下调0.25%,,首套房5年以下(含5年) 和5年以上分别调整为2.35%和2.8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取消个人住房房贷利率下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胡子点评:

关于这“一键三连”,前两天我已经有过简单的解读,所以今天我就再结合市场层面的反应进一步聊聊。

首先,首付比例确实是绝无仅有,但很多人嘲讽的是月供会不降反增,那算什么降低购房成本?

稍安勿躁各位,你但凡再结合下房贷利率一起看看呢?

简单举个例子:100万的房价,首付30万,利率6.25%,三十年贷款月供4300;

如今房价跌了30%只需70万,首付70*0.15=10.5万,利率3.45%,三十年贷款,月供2650。

而且现在取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因城施策,可降的空间更大;

像杭州就已经把存量二套房的利率都转成首套了,成本更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接下来全国性的LPR走势也持续走低的话,一定也会有更多城市的购房者能享受到红利。

而且,这个如果也快了,要不两天后,要不下个月,大家拭目以待下吧。

其次,这“一键三连”带来的市场反馈,同样不错。

就拿深圳来举例,昨晚上刚宣布完公积金利率降了之后,有楼盘在瞬间就被一抢而空,有很多人还都是在赶去售楼部的路上被告知房子已经卖完了。

想见市场的火爆,聪明的人已经冷暖自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还是那句话,看得懂趋势并且懂得抓住机遇的人,永远有得挑选,并且永远不会吃亏,因为他们不会在上涨的时候才急哄哄地入场,结果被套的可能性才是直接上升了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作文成真!国家队可以下场收购存量房做保障房!

5月17日,保交房工作会议上定调:商品房库存较多的城市,地方可以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同天,央行正式宣布:将设立3000亿元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胡子点评:

怎么说呢?这个三千五千亿,看着数字不少,但对比下真正的7万亿缺口,真是差得远了。

这个7万亿具体是什么,我在昨天的文章里已经专门分析过——

如果要把全国的住房去化周期压降到18个月以内的话,那么就需要对应地去消化高达7.7亿㎡的库存。

折合下来那也就是大概需要7万亿左右的资金。

所以这笔钱花出去,我看也只能用在刀刃上,哪里去库存难往哪里用,当然,肯定是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且是远郊地区,比如杭州临安区就是。

所以,你说国家队下场大量收房吧,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最后的兜底,最终还是要看房企自己命够不够硬了。

当然,说说是兜底,却也不得不承认,从盘活预期到盘活市场,大家长也真的是有一把好手的。

大家可以回顾下去年黄奇帆的演讲,很多人当时还没有概念说为什么房价普跌30%就会救市这个事情,但现在呢?

这一年下来,民营房企爆雷、楼盘烂尾、资不抵债、变卖资产,再是房价大跌,全民还贷;

而当房价下跌到了现在的30%时,再鼓励地方出手回收民企建成的楼盘、回收未建的土地,什么情况?

也就是说,民企出局了,但是便宜的房子和土地留下了,那么在这个时候地方再以市场价的6-7折去回收到房子,那还有什么亏的,又赚钱又省去了建设周期,拿来直接当保障房。

所以,去库存的同时,保障房供不应求的问题还直接解决了,挺妙。

至于有人可能会觉得保障房、公租房大量入市后会极大冲击商品房的价格,特别是二手房,会越来越难卖,未来也更不会有人想买房了;

是这样吗?并不是。

看看被我们借鉴的新加坡就知道,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

也就是说,新加坡跟我们的未来一样,可能有超过90%的人口都住进保障房,但是却根本不影响它们的商品房价格该涨涨,为什么?

因为只有符合保障房收入条件的人才能入住保障房,本身跟商品房就是两个体系的东西。

这里,我们就拿深圳的公租房举例,月收入要到4500以下才能申请,很多人根本就连摇号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情况下,那你觉得,就算未来供应量上来了,这个月收入的标准就会跟着提上去吗?

我觉得不一定,或者说提也提不了多少,除非,收入整体也跟着提上去。

好了打住,这里的话再说就敏感了,总之大家只要记住,房子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而只要不会消失,那么房价就还会有抬头的空间,只是根据一二线城市的能级来看,是先涨还是慢涨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惠州先后调整住宅设计规则,全面取消公摊时代真要来了?

5月14日,新版《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预计出炉,修改内容涉及阳台和凸窗尺寸限制、减少公摊面积、提高得房率和偷更多真实使用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胡子点评:

兜兜转转,深圳又要回到那个高赠送的时代了。

这当然是个大利好,毕竟众所周知深圳的房价并不低,每平5、6万以上的话,没了公摊,等于省下来不少钱,对于刚需来说尤其友好。

虽然此前上上周肇庆就有按“套内面积”卖房的政策出来,很多人也都在欢呼说是不是预示着要取消公摊了,结果一看,好嘛,房子总价不变,只是把羊毛薅在了单价上。

所以我也看到有很多人在担心说会不会出现这种类似的变相涨价的情况。

不会哈,因为现在市面上存量房中能称得上“好房子”的,实际上并不多。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430会议中要进一步强调“优化增量住房”这个事儿,很可能就是在这等着呢。

而我也在这做个预判:就是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城市减少公摊面积,并建设高得房率的房子。

进一步,也就是说,如果你是过去5年内购买了低使用率新房的购房者的话,尤其是那些房龄老,赠送率又不高的房子,很抱歉你可能又要“高位站岗”了!

所以,如果你是手上刚好就持有资产,那么现在就应该做好准备,审视自己手上的资产,是否存在风险?又是否能够跑赢未来的市场?该出手了还是可以再等等?